如何评价元稹?他写了那么多忠贞不渝的情诗,人品到底怎么样?

笑笑的一天鸭


元稹,在我看来是整个唐朝历史上最有“意思”(interesting)的一位诗人,行走的八卦新闻,很值得聊个十块钱的[捂脸]

先从元先生婚前八卦聊起吧。很多人都知道《西厢记》,张生崔莺莺还有一个千古留名后来还发展成个专业职位的丫鬟红娘。故事嘛,就不用多说了,赶考书生私会大家小姐,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番套路。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厢记的故事蓝本其实是源于一本唐传奇《莺莺传》,而《莺莺传》的作者正是元稹,而元先生除了是个故事的编撰者之外还有个更让人惊讶的身份,还是故事的男主角本人!可惜的是,元稹这个男主角在现实演绎中并没有张生对莺莺那样的情深似海,反而把这个故事转向了完全相反的爱情中最丑恶的一面,元先生进京赶考后并没有如张生一般回到莺莺身边求娶她为妻,而是彻彻底底的将这个相识相爱于微时的女子抛在了脑后,转而用尽全力投入了追求其他名门世家女子的行列中。

婚后八卦开启。在聊元先生的婚姻生活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唐代才子们的爱情梦想。在唐朝流传着一个文人学子们共同的追求,就是“中进士,娶五姓女”,这里的“五姓女”,在唐代初期是指崔,卢,郑,王,李五个大家士族出身的女子,崔莺莺原型本人的姓氏已不可考,但是在书中元稹给她取名“崔”姓,算来应该也是新科进士们的理想良配的。然而,元稹生活的年代其实已经到了唐代中期,那个时候新兴起的“关中四姓,薛,韦,裴,柳”已经替代了很多传统士族,成为了唐代高门贵族新的代表。

元稹入京赶考,却并能高中。没有考中进士的元先生心灰意冷,自然也就没了回去求亲娶莺莺的心思。可是这个时候,竟然有一家高门新贵愿意把女儿嫁予这个暂时落魄的年轻才子。太子少保,韦夏卿,韦氏是唐代名门,中宗皇帝李显那位赫赫有名的韦皇后的娘家。韦夏卿看中了元稹的才情,把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了他,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韦美眉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仙女,韦丛貌美贤淑,知书达理,嫁与元稹后虽然生活颇为窘迫艰难,却从未嫌弃老公,昔日贵族淑女从此换上荆钗布裙为元稹生儿育女操劳家务。七年后,薄命的韦妹妹病逝,虽然很多人说元稹对发妻冷淡无情,只是死了之后才写悼亡诗怀念她,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韦丛嫁给元稹七年,生了六个孩子,说明元韦夫妇在感情上应该是比较和睦的,只是能让老婆7年生六个,元稹的薄情之名也不亏。

婚姻八卦之外,行走的八卦机元先生的婚外之情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最有名的就是跟女诗人薛涛和戏子刘采春的绯闻。其中薛涛与元稹还是妥妥的姐弟恋,薛涛作为中唐名妓,艳名才名远播,很多人慕其美貌才情追求她,然而个性颇为独立的薛姐姐谁都没有看上,反而钟情于小她十一岁的元稹。不过对于元稹这样的男人来说,薛姐姐最多只能作为一时的调剂,娶回家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最终两人也算和平分手,据说薛姐姐著名“浣花签”便是与元稹相恋之时做出来的。

除了这些有名有姓能数的出来的女子之外,相信元先生的真实生活中其他无名无姓,没有流传下来的红颜伴侣应该也不少。说他风流薄情,实在不冤。然而,行走的八卦机元稹在另一个角度看其实也是非常“专情”的,就是与白居易的关系。

小白哥跟元先生同年中进士,两人相知相惜一生不弃,几十年中即使天各一方也互相牵挂扶持,还是非常感人的。元稹一生写了很多情深款款的千古绝句,如果说这些句子中的感情是不是真的,我想是的,至少对小白哥是的[偷笑]






煮妇爱米粒


题主这个题目让我很为难,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打算回答这个问题时感觉到自己对人品的定义不甚明了,有点模糊。为了能够准确的回答问题,切合题意去查了下字典。谁知道不差还好,差了更糊涂了。

人品一词的解释

字典关于人品有两个解释;

一;形容相貌,外貌,长相,仪表比如。列句有;

1;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2;《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薛宣尉见杨知县人品虽是瘦小,却有学问。

3;茅盾《昙》五:“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顽固派,只听媒人的话就说行;我让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还不好么?”

4;更有现今的网络用词;人品爆发,指运气爆棚。

二;形容个人的品格;

1;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2;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缁徒执罪福之说,诱胁愚民,不以人品邪正分善恶,而以布施有无分善恶。

3;林语堂 《武则天正传》:其次为霍王元轨,乃高宗伯父,人品高洁,见重于时。

依据题意我大胆猜测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指人的品格当无大错。那么我就依据这个意思来解答问题。

人品的标准

人品一词是大家经常在用的日常用语,在使用的时候确实没有仔细考虑多确切的含义。现今仔细想来,人品优秀不外,做人能承担责任、做事能有利他的行为。是指个人在遵循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他人的特征或倾向。

人品更是一个人在稳定的局面与环境中,自然表现出来的各种倾向的总和。指的是安全可控,生存无忧的情况下,无论作哪种选择都不会危及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安全。

比如是否能公平的评判一件事情的对错,不以亲疏而偏移论点。是否承认公平原则,认为付出回报必成正相关。是否愿意遵守外界规则,是否信守诺言等等。能表现出这些倾向的,就被认为是人品好。

为什么要强调在稳定的局面与环境中?因为人的人品,只在稳定的局面与环境才起作用。到了敌对关系,在危险的环境中生存未卜情况下,人会自动切换到生存模式。以经过千百万年来胜出的丛林法则来指挥行动。

我不同意只有紧急状态下的表现才是人之本性与人品的说法。有人拿泰坦尼克号沉没时杰克把唯一能求生的木板让给了露丝来证明杰克的人品伟大。我想说的是哪是因为杰克爱着露丝,他们刚刚有过肌肤之亲,杰克心里燃烧着爱情的火焰。假设杰克没有爱着露丝,那么杰克的这块唯一能够求生的木板是否会让给露丝。

假设杰克把木板让给了素不相识的露丝,那么杰克的人品无疑是高尚的。但是如果杰克没有把木板让给素不相识的某甲而给了爱人露丝。那么某甲是否可以被认为是死于杰克。

结论是显然的,在极端的情况下,杰克可以抱着这块木板谁也不给,恐怕任何人都不能指责杰克的人品吧。但是杰克给了,所以杰克的人品是伟大的。

元稹的人品

元稹是诗作是大家所熟悉的,并且不再题主的问题中。想必题主与大家一样对于元稹的才能是很了解的,也就不展开了。

还是回答题主的问题,元稹的人品的人品到底怎么样。要看元稹的人品如何,我们先一起看看他曲折的为官之道,虽然屡得的皇上信任提拔,但由于锋芒太露,书生意气,触犯权贵利益引起了利益集团的不满。一生四次被贬。

1;一贬江陵;唐宪宗元和元年,元稹考中举人,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锋芒大露,触犯权贵利益,引起了宰臣的不满。开始了他困顿州郡的贬谪生活。

2;二贬通州;元和十年,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兴奋之余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宗元。到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引起权贵们不满。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在哪里他患上疟疾,几乎死在哪里。

3;三贬同州;裴度为相后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唐穆宗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次年春元稹为相。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朝廷的复杂斗争漩涡,与权贵的积怨爆发。再一次被贬。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护。

4;四贬武昌;唐文宗大和三年,元稹入朝为尚书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元稹因初上位人心不服。时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闵正再度当权,元稹又受到排挤。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

我想如果不是元稹当官为了国家利益,老百姓的生存,他也不会屡屡得罪权贵们,四次被贬。而且即使被贬还是心怀天下。元和五年元稹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他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在任浙东观察使的六年中,元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这样的话相信元稹的基本人品出来了。是一个不畏权贵,能为百姓做事情的人。把百姓的安危疾苦放在心上的人。

元稹被黑污名化的来由

元稹是我国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但是现在对于元稹的污名化的问题也看不明白。把元稹说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渣男。

我想问问那些把元稹这么一个生活在1500年前的古人,用今天的最高道德标准来衡量这有得比吗?看来风波亭上的莫须有还有极大市场。其中不排除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关于元稹的黑化我注意到主要集中在说元稹多情加无情,到处留情到处抛弃。原配死了立即娶妻等等。我注意的查了一下主要的传说是从《云溪友议》开始的。

1;与薛涛始乱终弃

开元后【异闻野史】记录此事一书作者距元稹年代差六十年,其中描写的元稹,薛涛,刘彩春绯闻是仅此一家。后世《唐才子传》等书到是从中捡了不少情节片段加以扩大。《四库全书》收录时多有“委巷流传,失于考证”“毁誉失当”‘侮谑古圣,尤小人无忌之谈,皆不足取’等批判评价。

书中说元稹与薛涛二人认识于元稹使东川的时候,然而这时候薛涛已经四十岁左右了且身在西川。二人的三首唱和难以考证,与刘彩春更是牵强。这个故事所有的证据都是元稹写的诗,然而仅仅凭个人对诗的牵强附会的解释就成了元稹滥情的证据岂非可笑。

2、西厢记是元稹的自身经历,莺莺是元稹表妹

元稹去世后三百年都不存在此说,此传说最早出自北宋王性之的考证。王性之考证了元稹母亲的族谱,得出元稹确实有个姓崔的表妹,而元稹前期生活轨迹和文中张生类似,于是就给元稹按上了西厢记是元稹自传。但是别忘了莺莺传是传奇题材,崔莺莺到底是不是确有其人无从得知也无从考证。

人性与人品

人品的评判要站在人性的基础上。人品不能猜测,而要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去观察。而观察人品,除了观行听言,还要了解全面的情况。如果恶意猜度,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免就离题万里了。这里举个栗子,鲍叔牙识管仲。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时管仲经常多占多拿,临打仗又脱逃,鲍叔牙却不认为其人品差。他知道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才有这些行为。管仲的行为固然不对,但是恐怕不能依据这些就说管仲人品不好吧。

在稳定局面中自然流露出的倾向的总和是人品,片面的行为不是,危急局面的反应也不是,试探的结果更不是。


聿远


元稹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人,就凭他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就知道他的才华很不简单。历史上的元稹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写过很多有名的诗篇。但诗品不等于人品,他的人品有些欠佳,而且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绝不像《遣悲怀》中那样的老好人。

元稹花心但不淫

元稹的绯闻很多,他似乎也并不以为耻,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如他和其母系远亲之女双文(即后来假名的崔莺莺)的感情纠葛就被自己写成了《莺莺传》,成为了后来《西厢记》的蓝本。

在《莺莺传》中,他以张生自称,讲述了他自己与崔莺莺的感情故事。在书中,他这样写道:

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在我们看来,这可能很正常,但是在元代23岁还是处男就很稀罕。有人就因为这件事嘲笑他,他就说了这么一番道理:

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淫行。余真好色者,而是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元稹还是追崇的还是有感情基础的性爱,而不是只有皮肉之欢。这一点倒是和《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对贾宝玉的“意淫”说辞有些类似。

爱情难抵功名利禄

长话短说,张生向崔莺莺示爱,崔莺莺先是拒绝,然后主动找他,最终二人有了鱼水之欢。好景不长,张生前往京城赴考,及第之后就抛弃了莺莺。

抛弃崔莺莺这件事,在《莺莺传》中写的含糊其词,毕竟是元稹自己理亏嘛。我们翻阅历史可以找到,元稹赴京应考之后,因其文采斐然被京兆尹韦夏卿赏识,认识了为韦夏卿的女儿韦丛。

在唐代,很多时候不是你要有学问就能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身份背景也很重要。而韦氏是当时唐朝的大族,为了仕途更进一步,为了功名,权衡利弊之后,元稹还是抛弃了崔莺莺,选择了韦丛。(也可以推测出元稹当时长相肯定出中,否则怎么会那么快就把韦夏卿的女儿迷住呢?)

可能元稹就是属于金庸先生,笔下段正淳那样的人物。他也是见一个爱一个,很可能对每一个人也都动了真情。单是读那些悼亡词,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花花公子之手。

人品欠佳

元稹人品欠佳也是公认的。当时为了巴结韦家而做献媚诗: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

读起来起鸡皮疙瘩,一幅趋炎附势的嘴脸。

后来娶了韦丛,刚开始的政治生涯他还是比较正直的。最开始他反对宦官,直言时弊,不向宦官势力让步。如曾操纵朝政二十余年的仇公公来到元稹居住的馆驿,元稹不肯把自己的好房间让给他,就被他打了耳光,鲜血直流。最后还给他加了一个“年少轻威,失宪臣体”的帽子,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元稹也因为此事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后来元稹就变得没有那么尖锐,开始依附宦官,通过宦官青云直上,甚至还当过三个月宰相。但也因人品,很多大臣都讨厌他,还骂她是绿袍苍蝇。

而且元稹也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光拿诗坛来说,他就得罪过很多人。

就比如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就被元稹算计过。元稹年轻的时候应试明经科考中第一名,他喜欢写诗,又听说过李贺的名字,想与李贺交往,但李贺嘲笑他是一个考中明经科的,没有资格见他。(看来当时的学术歧视也很严重) 元稹也因此恼羞成怒。后来元稹当上了礼部郎中主管考试,当李贺考试的时候,元稹就说李贺的父亲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相讳,不能参加考试,李贺就因此失去了考试的资格,无法报名,因此郁郁终生。

如果说李贺是因为当初自己作的话,那么张祜才算是无辜躺枪。张祜到长安,求令狐楚选了自己的300首诗,献给皇帝,皇帝想要征求元稹的意见。因为元稹与令狐楚的朋党之争积怨较深,所以元稹加以阻拦,说张祜只是雕虫小技华而不实,不能任用。张祜也因此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元稹才华横溢,也是一个花心的人。虽然花心,但也很痴情。虽然他的一生有很多污点(仔细想来也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事),但也掩盖不了他的才华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