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勢科技:無人駕駛就是理想的新基建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 王曉濤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有人認為“我們也許已經進入一個人類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時代”。對此,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吳甘沙引用恩格斯的話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在他看來,2020年可謂無人駕駛的“元年”,“‘AC(公元后)時代’需要全新的基礎設施,而無人駕駛就是理想的基礎設施”。

記者注意到,最近一個時期,作為無人駕駛領域的知名專家,吳甘沙在網絡論壇和講座中頻頻亮相,話題主要聚焦在無人駕駛和新基建。

吳甘沙認為,未來20年無人駕駛將是一個“超級賽道”。“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隊)在未來5~10年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大物流在未來1~5年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乘用車在未來2~3年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此外各類垂直細分領域在未來1~3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他對無人駕駛未來市場前景的預測令人興奮不已。

以各類垂直細分領域為例,吳甘沙認為無人駕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高頻剛需、算得過賬、規模可行,因此,“BRT公交、環衛、礦區、微公交”將是無人駕駛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垂直細分市場。

吳甘沙認為,無人駕駛真正實現商業化要具備“四化”:即無人化,就是去掉安全員;常態化,可以7×24小時工作;規模化,可以通過工具化部署,實現雲運維;運營化,真正提高物流效率。而實現“四化”的第一目標,就是確保無人駕駛的安全可靠和穩定,如果是考試的話,要能夠“連續100萬次考100分”。

吳甘沙認為,新時代的基礎設施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長期穩定的低成本,它不會隨著CPI的提高、人力成本的增加,而使得基礎設施的成本顯著增加。

第二,它是“反脆弱”、不中斷的,即面臨各種災難,還能夠非常完好地去支撐社會的運行。第三,它是高效率易管理的。“因此理想的新基礎設施應該是無人化的,而無人駕駛則是新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吳甘沙在對這一結論解讀時表示,因為無人駕駛的外部性非常巨大,涉及非常多的產業,如萬億元級規模的汽車產業,未來會達到萬億元級規模的出行行業,目前已經達到10萬億元級的物流市場,而能源也是一個萬億元級規模的市場,此外,它還會影響到商業模式甚至城市的發展。

另一方面,無人汽車要大規模發展,其本身也有賴於新基建。“新基建中的5G網絡,其高帶寬低延時的特性,能夠提高工業互聯網的運行效率,使得無人駕駛更快落地;而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及新能源充電樁的建設,也都與無人駕駛的發展和商業應用關係密切。”吳甘沙表示,未來兩到三年,無人駕駛乘用車將實現規模化和商業化,而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將直接影響到電商的發展,對智能製造及配套的供應鏈體系產生影響。

吳甘沙斷言:“無人物流會誕生科創板第一家無人駕駛公司。”具體來看,大物流可分成四個階段:開始階段是最初的3公里,主要是在生產製造的地方。然後產品會通過幹線、高速公路進行運輸,這是第二階段。運輸到城市後,要從城市的大倉到中倉,再到邊緣的配送站則是第三階段。而最後3公里則是末端的配送。“這幾種技術場景都可以無人化,只不過它實現的時間不同”,吳甘沙表示,幹線運輸是現在大家很看好的無人化場景,因為幹線司機太辛苦,存在疲勞駕駛問題。第三階段的30公里無人駕駛商用還需要3年,它是Robo-Taxi的物流版。“如果說Robo-Taxi是載人的,那麼它就是載物的。把貨物從城市的中心倉運輸到區域倉再到配送站,這個場景是比較複雜的,而這樣一種場景也能夠鍛鍊我們的軟硬件技術。”

最後3公里也是一個非常熱的場景,尤其是最近疫情推動的無接觸配送,無人小車可以在醫院、社區裡運送物品。

最近大量的航空公司客運都在轉貨運,因為疫情原因,人的流動停止了,但是貨的流動還在繼續,這也意味著機場裡的無人車是非常需要的。

記者注意到,機場一直吳甘沙重點關注的場景。他多次提到,《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提出要在“機坪自主駕駛”等領域取得突破,並逐步在全行業推廣。這自然也是馭勢科技瞄準的重要市場。

據瞭解,2019年底,馭勢科技宣佈在香港國際機場應用馭勢無人物流車運輸行李,後期將運輸航空貨物,這是全球首個在機場實操環境下常態化運行的無人駕駛項目。前不久,馭勢科技又宣佈在上汽通用五菱的寶駿基地廠區,開始應用馭勢科技的無人駕駛物流車運輸白車身等汽車零部件,並且“去安全員”實現了常態化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