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你一定聽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這兩個詞,它們究竟指什麼?有何區別?如何在無人駕駛領域發光發熱?

汽車人參考用白話語言,預計四篇文章,一起探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應用,本文為第二篇文章,主要介紹深度學習

第一篇為機器學習篇,第三篇為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比較;第四篇為應用篇,請關注汽車人參考後續更新。

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深度學習,英文名稱為Deep Learning,又稱為深層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

機器學習的本質是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學習活動,那麼相比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深”究竟深在什麼地方?

人腦神經網絡:神經元

深度學習最早來源於對人腦神經網絡的研究。

人的大腦是由數以千億個神經元組成,神經元是人腦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

神經元主要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個部分,神經元通過突觸相互連接著,形成了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

神經元的突起包括一條長而分支少的稱為軸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支稱為樹突,人的視覺、聽覺、思考等行為通過樹突刺激神經元,神經元受刺激後能產生興奮,再通過軸突把興奮傳導到其他神經元,如圖一。

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圖一:人腦神經元結構)

興奮的傳導方向:樹突→細胞體→軸突。

感知機 = 神經元

而深度學習的基礎,感知機(英文Perceptron),其靈感就來自於人腦的神經元結果。

感知機是深度學習最簡單的決策機器,就好比一個神經元,也有樹突和軸突,如下圖二。

樹突負責數據輸入,軸突根據輸入,是否超過一定的閥值,決定傳不傳遞興奮,放不放電。

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圖二:神經網絡模型

上圖為一個簡單的神經網絡的邏輯結構,分成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

輸入層負責接收信號,隱藏層負責對數據進行處理,處理的結果被整合到輸出層。

每層中的一個圓代表一個神經元,也叫做節點,若干個神經元組成了一個層,若干個層再組成了一個網絡,就組成了"神經網絡"。

而深度學習,就是基於神經網絡模型,它的“深”,就體現在模型的層數以及每一層節點數量的多少。

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深度學習的基本原理

學習目的是為了訓練出一個成熟的模型,模型是否成熟評判的標準簡單來說是輸入值和目標值是否一致。

深度學習,會在神經網絡每一層,找到權重值,使得該層網絡將輸入與目標對應。

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圖三:深度學習原理

最初的權重是隨機賦值的,因此,輸出值和目標值相去甚遠,通過損失函數算出的損失值也很高。

將損失值進行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利用優化器對權重不斷進行調整,目標是讓損失值降低。

隨著神經網絡處理的輸入示例越來越多,當循環足夠多時,得到的權重值可以使損失函數最小,這個時候便完成了深度學習的訓練。

這就是深度學習的基本原理。

根據生物學研究,一個成年人的大腦擁有1000億多個神經元,而目前最先進的人工神經網絡只包含10多億個神經元。

目前,深度學習已經廣泛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如環境感知,用來識別周圍環境,也可以用於路徑規劃,作出決策等等。

無人駕駛,需要深度學習,究竟深在什麼地方?只需三張圖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轉發此文,關注“汽車人參考”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