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先別急著上車

筆者每天寫完文章,點擊保存的時候,總會鬆一口氣。這時候會有一種事情了結,放鬆下來的幸福感。我想買房也是如此,大多買房者都會經歷一個從幻想到搜索和挑選,再到決定和交易的過程。而每一個步驟的實現又都會由焦慮到興奮再到鬆一口氣。


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這也是不斷支持我把思考變成文字的動力之一。但是階段性的“成功”,帶給我的興奮總是短暫的。就像許多當初一口咬定買了這個房子就一步到位不會再換的人,過了幾年又來找我:二哥我想換個房子。在我的朋友和客戶裡這樣“打臉”的情況不在少數。人們總是在達成一個目標的興奮消退後,又急不可耐的尋找下一個讓自己興奮的目標。


買房?先別急著上車


每個人都逃不過,因為我們的基本的神經設定就是這樣。我們的行為系統有一個機制:當我們做出一件有利於進化,或者在群體中保持領先地位的行為時,大腦就會分泌出多巴胺——一種會帶來快感的神經遞質。這種設定,會讓我們許多實現目標的行為產生快感。就像寫文章、買車、買房,每當我們實現目標之後大腦就會產生大量的多巴胺。


但不幸的是,多巴胺只在行為發生後短暫出現,所以目標實現不久,目標帶給你的幸福感就會消失。所以對於人來說,目標的意義永遠是階段性的。就如莎士比亞所說:成功之時,一切已結束。努力的過程是幸福的。


買房?先別急著上車


在諮詢的我的問題裡,幾乎每天都在重複小面積還大面積、低端物業換高端物業、從追求園區到追求周邊自然環境等等的由低到高的需求轉換。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當前賣的房子是一步到位的,但是事實是,只要你還有能力賺錢,你的財產還在增值,你就還會換房子。


因為人們的認知在成長,財富在增長,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會與之相適應。所以人們對房子的需求也會改變。


買房?先別急著上車


人類有一項強大的能力——適應力。這種能力在心裡層面的體現在它讓我們不會在惡劣的環境裡過於悲觀,而影響求生的動力。但是它也是把雙刃劍,適應能力同樣會讓我們的幸福感不會保持的太久。


一個事實是:無論中彩票還是下肢癱瘓,不出一年,你的幸福感就會恢復到原有的基準線。同樣,不論你買了多好的房子,他帶給你的幸福感,不出一年,就會恢復到原有的基準線。


這源於我們神經系統的另一項設定:當刺激出現時,神經元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應。但之後,細胞就會逐漸“習慣”,對已經適應的刺激反應趨於緩和。適應性讓人們的幸福感來自於變化,而非穩定的常態。這讓我們不斷地去追求量的積累或者質的改變。人們喜歡收集球鞋和挎包,常常想更換轎車和住房都與之相關。


買房?先別急著上車


城市在發展,人們的能力、認識也在增長,房子作為一種消費品,也同時在隨之不停的更新迭代。所以對自身發展有信心購房者,不要太堅持一步到位的心態,你們的改善很可能還會繼續。而對於對自己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受限於財力,可能真的就一步到位的購房者。從心理層面,我希望你著重考慮兩點。


1、噪聲

房子帶給你的幸福感會慢慢消退,但是我們卻無法適充滿噪聲的環境。因為大多噪聲是多種多樣的、突然的。它會持續干擾我們的注意力,增加生活壓力。研究顯示,長期處在噪聲環境中,人們會出現認知能力受損。


2、與工作地點的距離

許多人會為了大房子而選擇距離工作單位較遠的區域。但是同樣的,大房子帶給你心理上的好處會隨著你逐漸適應而消退。而每天面對長時間的塞車等待或擁擠,會讓人身體持續分泌應激激素。在上下班的途中遇到塞車和擁擠是動態的,應激激素不會因為你每天都經歷這樣的情況而大幅降低。如果你在換了房子或者工作後,變得焦慮不耐煩,那也許有一部分是“距離”的錯。


買房?先別急著上車


房子早就不是原有意義上的住所了。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工作效率、甚至家庭關係。選擇房子不能再單純的從財產角度或者本能的喜好出發,還要更多的考慮我們的個體發展和心理屬性。

最近有大量的問題都圍繞在哪個板塊發展的好,哪些地方增值空間大。我感覺到了到大家對於房價將時不我待的焦慮。但是我一直在強調大家先冷靜下來確定個人的真實需求和預期能力。即使純粹的投資也是一樣。


房子關乎你的幸福。比起“上車”,讓房子幫助你有一個美好的生活更重要。不要被身邊的最近“上車”的呼喊喊昏頭腦,最後發現你匆匆忙忙的上了車,但車卻開向了你不想去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