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總是恐慌怎麼辦?

春節假期雖然早已結束,但持續的疫情使得我們大多數人還無法恢復之前正常的工作生活。

也許你也和嘴嘴一樣,已經宅在家裡快兩個月了……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注意力都被疫情的最新進展所佔據,每天刷微博、看新聞,一旦發現有啥新情況,就要立刻轉發給家人朋友,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多,我們朋友圈裡也開始有直接或間接的親友被感染,這個新冠病毒真的十分狡猾……

面對疫情,總是恐慌怎麼辦?

大家在群裡交流一番後,對疫情瞭解更多的同時,焦慮也在增長——"口罩剩的不多了""酒精、消毒液也很難買到""剛才出門防護做到位了嗎?""超市好多人在搶購,該不該去呢?"感覺病毒還沒找上門,先把自己弄得精神衰竭了。

面對疫情,總是恐慌怎麼辦?

在過度的焦慮中,很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行為,比如大量囤積口罩、食材,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有在家用酒精噴霧消毒,導致靜電起火……真的是得不償失哦!

面對疫情,總是恐慌怎麼辦?

面對關乎生命的大事,我們自然會感到焦慮和恐慌——這是極自然的:危機不只影響身體,也必然會帶來糟糕的情緒,但我們要學會識別和應對這些負面情緒,減低它們對生活的干擾。

大家可以通過下面幾方面來判斷自己是否陷入過度的"肺炎恐慌":

● 行為上

①突然充滿活力或乏力

②聽不進疫情以外的話題,難與人交流

③時常和人爭吵、情緒激動,容易發脾氣

④持續關注疫情相關信息,無法休息或放鬆

⑤隔段時間就得看疫情進展,無法正常工作

⑥高度警惕,看到任何消息都轉發給周圍的人


● 身體上

①腸胃問題

②視覺障礙

③出汗或發冷

④體重減輕或增加

⑤頭痛或其他地方痠痛

⑥慢性疲勞或睡眠障礙

(身體方面涵蓋較多,這裡不一一列舉)


● 心理上

①愧疚

②抑鬱

③冷漠

④悲傷

⑤否認現實焦慮或恐懼

⑥感到英勇、欣快或無敵感


● 思維上

①記憶問題

②失去客觀性

③失去方向感、時常困惑

④思維程度緩慢;注意力不集中

⑤無法決定事件的優先級、無法做決定


● 社交上

①自我隔離

②難以給予他人,或難以接受幫助

③無法享受快樂,無法忍受任何娛樂性活動

④責備自己,感覺尤其渺小,什麼忙都幫不上


以上這些在行為、身體、心理、思維、社交五大層面出現的症狀,都是我們面對創傷事件的正常反應。一般來說,是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緩解。

但如果其中有些症狀持續超一個月,影響到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那麼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因為你可能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面對疫情,總是恐慌怎麼辦?


那麼,在這場疫情風暴裡,每個人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


第一,照顧好自己

1. 儘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適當的休息,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

記住,危機事件的發生會令人手忙腳亂,自亂陣腳,因此讓生活作息維持規律,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

2. 給自己列一個令自己感到愉悅的To-do清單,並執行它。


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麼事情會令自己開心。列出來,執行它。例如,允許自己哭一哭,寫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費腦子的小遊戲,運動,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體,泡泡熱水澡或沖澡,找出令你愉悅的事,與人聊天等等。

當負面情緒要淹沒你時,這些是你應該做的事。


第二,處理負向情緒

1. 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

在危機時,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睡前不宜過份關注相關信息,不道聽途說,關注必要的信息,減少雜音。

2. 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

身為人類,我們都有一種自言自語的特殊能力,不論是大聲地或無聲地自言自語,你都能利用這種能力訓練自己克服艱難的挑戰。因此你可以這麼告訴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應付它","這會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歷","我不能讓焦慮和生氣佔上風"。

3. 運動

運動的好處在於幫你減少精神上的緊張, 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等。哪怕你被隔離,也可在隔離地方做做運動,可以很好地調整心態。

4. 正向思維

面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時,可以運用如下的思考方式:

· 不要只往壞處看,很多文章也許只是在販賣焦慮。注意每日的資訊中,其實正面信息是多於負面的。留意事實和數據,根據事實,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例如:發病率、死亡率、治癒率、醫療方法的發展、新的藥物等)。

· 多回憶在每一次遇到危機時你曾如何面對。重新肯定自己身為一個個體的能力。

· 以合理的態度看待事情,嘗試以更廣闊的角度瞭解問題的影響,問題會帶來短暫的影響,但長遠而言事情最終能改善及成為過去。

· 保持對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時期,也不要忽略在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

同理,當你很擔心自己和家人將會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建議你繼續正向思維:

· 不能肯定將來會怎樣,但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可以繼續努力生活。

·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親人,保持個人和家庭衛生,戴口罩,以及認真洗手和消毒。

·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讓自己有開心的時間。

· 即使我真的生病,也會有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對。


越是處於不利的境地,越是需要積極地去面對,就像那些在"方艙"病房裡跳舞的醫生和患者,或是在病床上堅持讀書的學霸小哥。他們為沉重的疫情帶來了靈動的生命力,激勵了我們絕不向困難低頭的勇氣。

面對疫情,總是恐慌怎麼辦?

面對疫情恐慌,不僅以上的心理、情緒調節十分重要,充足的經濟保障也是所有人在面臨災難時護身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