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心術》:征服人心,企業用人之道,方寸之間大智慧


《度心術》:征服人心,企業用人之道,方寸之間大智慧

李義府(614~666年),字號不詳,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唐朝宰相。早年以薦舉入仕,歷任門下省典儀,遷監察御史,拜中書舍人。

《度心術》:征服人心,企業用人之道,方寸之間大智慧

作者李義府,劇照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度心術"作為一種人生技能和社會生存中鬥爭的利器,歷來為較智鬥力場中的人們所推崇,充滿玄奧。如何在心理上瓦解他人,征服對手,"度心術"是最有效的謀智。這一要旨說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絕非易事,這也構成了大多數人平庸無奇的現實。應該承認,歷史上的成大事者都可享有"度心攻心大師"的名號,拋開他們的個人經歷和社會基礎不談,善於攻心是他們的共同特徵。先天的條件無法選擇,而後天的努力卻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切都離不開人的聰明才智。"度心術"是智慧的高端,有志成才和向上發展的人們,瞭解和掌握它就顯得分外重要。

《度心術》:征服人心,企業用人之道,方寸之間大智慧

度心第一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仁者,鮮也,御之弗厚焉。志大不朝,欲寡眷野;才高不羈,德薄善詐。民之所畏,吏無懼矣。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悍吏少謀,其行多疏,挾之可也;廉吏固傲,其心繫名,譽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棄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

注:此段主要是講治理官吏的方法。

譯文:官吏們都是有一定本事能耐的人,管理他們不那麼容易。仁慈的官吏很少,治理他們不能夠仁和寬厚。志向大的人不會選擇入朝廷當官,慾望少的人寧願留戀在民間村野。才智高的官吏往往不受人拘束,德行低的官吏每每善於使詐弄巧。老百姓不敢做的那些違法的事,官吏們都不會害怕。

狡詐的官吏倚仗自己的才智,他的膽略必定缺乏,強迫可以令他乖乖就範。兇狠的官吏他們的智力不足,行為上容易有疏忽,抓住把柄可以使他不得不屈服。廉潔的官吏性情儘管比較孤傲,可是他們的內心極重視名聲,讚譽他們就可以任由我的役使。

駕馭官吏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降服他們的心,明智的君主不會棄用曾經有過背叛劣跡的混蛋;識別他人最緊要的是瞭解該人的慾望,有智慧的人善於利用那些沒有品行的傢伙。

御心第二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亂也。無生則亂,仁厚則安。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人忌吏貪,示廉者智也。眾怨不積,懲惡勿縱。

不禮於士,國之害也,治國固厚士焉。士子嬌縱,非民之福,有國者患之。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嚴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權重勿恃,名高勿寄,樹威以信也。

注:此段主要是講治理國家的方法。

譯文:老百姓所追求的事,是生存和生活;君主們所畏懼的事,是暴亂與戰亂。老百姓無法生存就會產生暴亂,仁厚愛民的管治才可以使國家平穩安定。百姓們所向往的東西,善於利用它方能成就王霸之業。人們都憎恨官吏們貪腐,顯示出自己廉潔的人那才算高明。百姓們的怨氣不能夠積累,懲治惡人惡習必須要及時,絕對不能姑息縱容。

對於讀書人不尊重,這是國家的禍害。治理國家必須要厚待讀書人。不過讀書人若是驕橫和放縱,這也不是百姓們的福氣。治理國家的人必須重視這個。讀書人都不抱怨朝廷,百姓的心就可以安定了。

施行嚴酷的刑法,是秦朝滅亡的主因;夏商周長治久安,只因為這三朝施行仁政。權力大的人不能夠倚仗,名望高的人不能夠託付,要樹立權威,一定要有誠信、講信用。

擒心第三

德不悅上,上賞其才也;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才高不堪賤用,賤則失之;能微莫付權貴,貴則毀已。才大無忠者,用之禍烈也。

人不乏其能,賢者不拒小智。智或存其失,明者或棄大謀。不患無才,患無用焉。

名顯莫敵祿厚,墮志也;情深無及義重,敗心矣。

注:此段主要是講使用人才的方法。

譯文:德行不能夠讓上司喜悅,上司欣賞的是人的才能;才能不能令屬下信服,他們敬重的是上司有寬恕的胸懷。才高的人不能讓他擔任低級的職務,輕視他就會失去他。本領低的人不能讓他掌握大權,重用他會把事情搞糟。本領大卻不忠心的人,重用他會帶來很大的禍害。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德行好的人不拒用那些能力低的人。智計有時候也許會有失誤,明智的人或者也會放棄大的計劃。不必憂慮身邊沒有人才,需要憂慮的是自己沒有使用人才。

揚名抵擋不住厚祿的吸引,利益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志趣;關係鐵比不上重義氣,義氣可以使一個人不計較損益得失。

欺心第四

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身危者駭,人勿責之;無信者疑,人休蔽之。

詭不惑聖,其心靜焉;正不屈敵,其意譎焉;誠不悅人,其神媚焉。自欺少憂,醒而愁劇也;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注:此段主要是講對付各種人的方法。

譯文: 愚蠢的人非常難以教化,欺騙他們卻能夠收到成效;明智的人也會俗氣,尊敬他們就可以從中得到好處。瞭解自己的人明智,人們沒必要對他說三道四;處境困頓的人恐怖,人們千萬不要去指責他;沒有誠信的人多疑,人們不要妄想矇騙他。

詐術不能夠矇蔽聖人,因為聖人心清如水;正義不能使敵人屈服,因為他們的本性狡詐;誠實不能討人的歡心,因為沒有誰不喜歡得到別人的諂媚。自欺欺人可以讓人減輕憂愁,若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就會更加愁眉不展。被人欺騙了沒有必要憤怒,如果憤怒只會使自己失去得更多。

縱心第五

國盛勢衰,縱其強,損焉;人貴勢弱,驕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權,不抑其位;名顯者重其德,不重其名;敗寇者縱之遠,不縱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無拘也;小人縱慾,其心惟欲也。利己縱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心可縱,言勿濫也;行可偏,名固正也。

注:此段主要是講處理各種事態的方法。

譯文: 國家興盛而勢力不足,縱馳了強項,就會變弱;地位崇高而勢力弱小,養成了驕氣,就會折損。

功勳大的人限制他的權力,不降低他的級別;名氣大的人重視他的品德,不重視他的虛名;戰敗的敵人可以讓他們逃往遠處,絕不可以留在近身。

不要束縛君子,因為君子的心志是束縛不了的;需要讓小人縱慾,因為小人一門心思全在利慾上。有利於自己的事要放開手腳做,有利於他人的事要有所約束,不要因為交情而有不同。

想法可以胡思亂想,但是說話卻不能隨隨便便;行為上可以不合於正道,可是名義上必須義正辭嚴。

構心第六

富貴乃爭,人相構也;生死乃命,心相忌也。構人以短,莫毀其長;傷人於窘,勿擊其強。敵之不覺,吾必隱真矣。

貶之非貶,君子之謀也;譽之非譽,小人之術也。主臣相疑,其後謗成焉。

人害者眾,棄利者免患也;無妒者稀,容人者釋忿哉

注:此段主要是講對付對手的方法。

譯文:

富貴都是爭取得來的,人們因此互相構陷;生死是命中註定的,人們因此互相妒忌。構陷必須是構陷對手的短板,不要詆譭他的長處;中傷一定要在對手困窘的時候,不要在他鴻運當頭的得勢之時;若是對手對我無所察覺,就一定要隱藏自己真實的內心。

貶損的目的並不是貶損,是君子的一種謀略;讚譽的目的並不是讚譽,是小人的一個伎倆。君主和臣子相互猜疑,誹謗的良機就已經到了。被眾多的人構陷,捨棄自己的既得利益才可以避過災禍。世界上沒有妒忌心的人是很少的,能夠寬恕別人就可以消解自己內心的憤怒。

逆心第七

利厚生逆,善者亦為也;勢大起異,慎者亦趨焉。

主暴而臣諍,逆之為忠;主昏而臣媚,順之為逆。忠奸莫以言辯,善惡無以智分。謀逆先謀信也,信成則逆就;制逆先制心也,心服則逆止。

主明奸匿,上莫怠焉。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敗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注:此段主要是講洞悉世事人情的方法。

譯文:利益巨大會使人產生背叛的心,就算是很善良的人也會這樣做;勢力大會萌生異志,即使是很謹慎的人也有這種趨向。

君主殘暴而臣子諍諫,這種忤逆是出於他的忠心;君主昏庸而臣子諂媚,這種恭順其實是他的悖逆。是忠是奸的人不能靠聽說話來分辨,是善是惡的人也不能靠看才智來區分。謀逆的人首先是搏取人的信任,獲得了信任他就會起事;制止背叛首先要制服他的內心,降服其心背叛就會停止。

君主英明,奸臣們就會隱匿,君主絕對不能夠鬆懈。成功並不值得歡欣鼓舞,地位尊貴會成為別人攻擊的靶子;失敗也不值得擔驚受怕,平庸的人會得到他人的體諒和寬恕。

奪心第八

眾心異,王者一;懾其魄,神鬼服。君子難不喪志,釋其難改之;小人貴則氣盛,舉其汙洩之。

窮堪固守,兇危不待也。察偽言真,惡不敢為。神褫之傷,愈明愈痛。苛法無功,情柔堪畢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恥矣。

注:此段主要是講對待各式人等的方法。

譯文:眾人的想法各有不同,王霸者要能夠把它統一起來。能夠做到讓人心生畏懼,即使鬼神也會對我臣服。君子遇難也不會改變志氣,為他解除困厄卻能夠改變他;小人得志就會氣焰囂張,指出他的劣跡就會讓他洩了氣。

貧窮還可以堅守節操,但是危難誰都會受不了。洞察對手的虛偽,指出他的真實的企圖,對手便不敢作惡了。偽裝被人脫下來的那種痛苦,越清晰對手就會感到越痛苦。這種事運用嚴苛的刑法沒有效果,讓對手在情感上的軟弱不堪可以畢其功。

懲罰他人的人也會被人懲罰,所以懲罰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屈辱人的人也會被人屈辱,所以屈辱不是一件什麼羞恥的事。

警心第九

知世而後存焉,識人而後幸焉。天警人者,示以災也;神警人者,示以禍也;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畏懲勿誡,語不足矣。有悔莫罰,責於心乎?勢強自威,人弱自慚耳。變不可測,小誡大安也。意可曲之,言虛實利也。

注:此段主要是講立身處世的方法。

譯文:對世態充分了解然後可以立身處世,懂得鑑別他人然後有機會得到好運。上天對人發出警告,是預示以天災;神靈對人發出警告,是預示以人禍;人對人發出警告,是預示以怨恨。

害怕懲罰的人不需要規勸他,說話的作用不大了;有悔改心的人不必去懲罰他,他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責罰。勢力大的人會不怒自威,弱小的人會自慚形穢。未來變化的事誰也難以預料,事事謹慎就可以確保平安。說話的意思可以不直白,假大空的廢話有它實際的好處。

誅心第十

誅人者死,誅心者生。徵國易,徵心難焉。不知其思,無以討之;不知其情,無以降之。其欲弗逞,其人殆矣。

敵強不可言強,避其強也;敵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不吝虛位,人自拘也。行偽於讖,謀大有名焉。指忠為奸,害人無忌哉。

注:此段主要是講暗耍謀略的方法。

譯文:殺害別人的人自己要死,誅殺別人的心自己卻能保命。征服一個國家比較容易,征服一個人的心卻很困難。不知道對手的所思所想,就沒有辦法懲治他;不瞭解對手的內情,就不能施計降服他。對手的慾望得不到滿足,這個人就危險了。

敵人的強大不要說他強大,要避開他的強勢;敵人的弱小不要說他弱小,要攻擊他的弱小。不要吝惜那些虛位,它會使自己束縛住了自己。在傳統的讖語中弄虛作假,要謀劃大事就可以名正言順。把忠心的指責為奸巧的,謀害對手就不要有什麼忌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