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高天樂


不拿刀請,那些人耍大牌不來啊。

我們知道,房謀杜斷,這兩人是秦王府最得力的謀士。那他們是怎麼從秦王府出走的呢?

這都是李淵逼的。

當時,李淵為了解決太子秦王之爭,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李世民到洛陽去開府。當時的李世民已經處於劣勢,一來兵權已經沒法有了,二來,李淵態度已經明確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不可支援。而那段時間,太子府跟齊王府正在瘋狂反撲,一是收買秦王府的人,二是調走秦王府的軍將。

像程咬金就被調到外地任職,但程咬金拖著沒去。尉遲敬德也被李建成收買過,但是尉遲敬德不吃這一套。

總的來說,秦王的勢力已經在削弱。這時候,李淵提出讓李世民到洛陽去,那當然是好事。秦王府的人都很開心。但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要是去了洛陽,這天下還有誰能制住他。必須把李世民留在長安,然後解決他。

李建成就告訴李淵,秦王府聽說要去洛陽,高興極了,大家都在打包呢。

李淵聽了,很不爽,自己骨肉分離,你們秦王府的人還敲鑼打鼓歡天喜地,這實在太過分了。

當年為了讓二兒子打天下,李淵將精兵強將、智囊謀臣調給了李世民,可他沒想到,這些人開始慫恿著自己的二兒子將戰鬥延續到了長安城。

是的,就是秦王府那幫人教壞了自己的兒子。

於是,李淵下令,房玄齡杜如晦馬上搬出秦王府,從此不得跟秦王私通。

這兩位仁兄只好捲起鋪蓋離開了秦王府,據小道消息,這兩位意志有點消沉,從秦王府出來後,直接跑到道觀當了道士。

到目前為止,李建成終於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擊。去掉了房謀杜斷,他們的刀鋒可以直接抵到李世民的脖子前。

秦王府陷入慌亂當中。

本來聽說聖上開恩,讓李世民到洛陽去,秦王府的人個個喜出望外,紛紛回家打包行李,準備跟隨秦王殿下到洛陽開闢基地組織。可這邊剛收拾利落,就聽到李淵陛下不顧自己的身份,再一次食言了。不但說話不算數,還把房學士杜學士趕了出去。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還留在秦王府的長孫無忌連忙找到妹夫李世民,告訴他必須馬上行動,除掉李建成李元吉。

已經到了必須拔劍的時候嗎?

一向有主意的李世民也不禁陷入了困惑,最後,他決定去請教兩位智者。

第一個被找上的是李靖。

說來抱歉,李靖兄也是隋末的風雲人物,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要是數中國十大名將,怎麼數,李靖兄也不會落在名單之外,但因為李淵同志只相信自家人,李靖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直給李家嫡系打下手,而且一直在長江以南活動,脫離中原主戰場,所以本文介紹不多。

雖然沒有跟隨李世民橫掃中原,但顯然,李世民頗為看重這位名將,將他列為第一個諮詢對象。有點意外的是,李靖拒絕為李世民提供建議,表示自己不便插手皇室的事情。

從李靖家出來,李世民又去找了第二個人。

這個人我們很熟了,他是徐世勣。

要是長安城內找聰明人的話,徐世勣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這也是李世民找他的原因,但一個人要稱得上聰明二字,就會知道什麼事該管,什麼事不該管。

同李靖一樣,徐世勣婉言拒絕了李世民的請求。

一天之內被兩個寄於厚望的人拒絕,心情自然是不太好的,修為差點的可能還要惱羞成怒,懷恨在心,進而伺機報復。但李世民竟然還有一絲欣慰。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不結黨營私的人啊,這樣的人正是日後大唐朝所需要的人才。

李世民同學還是且慢高興吧,先問一下,以後的大唐是你的大唐還是你哥的大唐。

站在長安的街頭,面對著這座熟悉的城市,李世民突然感到有些陌生。他曾經瞭解這裡的每一個人,這裡發生每項一件大事都在他的掌控當中,可漸漸地,這些面孔變得糊模,這些聲音變得遙遠,掌控力正從他的手上滑落。

危險的氣息籠罩著他的全身。

李世民曾經反敗為勝戰薛舉,對峙半年鬥劉武周,武牢關前千騎拒十萬,水淹三軍逐劉黑闥,但他一生最為艱苦、最為兇險的鬥爭卻即將發生在這歌舞昇平的天子腳下。

李世民開始懷念那些沙場廝殺的日子。

武德九年(626)的六月,邊關的狼煙又一次沖天而起。

這一次入侵的不是東突厥的大當家頡利可汗,也不是剛跟李世民正式拜了把子的突利可汗,而是那位因為長相欠佳而失去大可汗之位的鬱射設。

這位兄弟來得太巧,正趕上李世民舉步維艱的時刻,不少史學家懷疑這可能是李世民故意引來以圖再次掌控軍權。當然,這個可能性是有的,但必須得說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位鬱射設雖然跟唐朝有過一些軍事交流,但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前些年因為被唐軍趕出河套地區,本就脆弱的感情早就破裂了。這次殺出來,也沒有到長安圍觀李唐內鬥的意思,僅僅是奪回自己的舊地。

況且,更重要的一條。李世民已經一年多沒當過主帥,李淵也正在擺脫唐朝對這位秦王的軍事依賴。所以,突厥人的進攻並不一定對李世民有利。

事情的發展證實了這一點,突厥的進犯並沒有讓時局朝對李世民有利的方向發展,反而將秦王府引入到一個更危險的時刻。

在李建成的推薦下,李淵任命李元吉統帥諸軍北上。

李元吉是一個瘋狂的人。

曾經有一次,李元吉在家裡埋伏了殺手,準備刺殺到自己家裡竄門的李世民。最後被李建成勸阻。

從這件事情上,大抵可以看出相比懦弱的大哥,李元吉心更狠、手更辣。但不容易看了來的是,李元吉的野心比李世民更大,用計更毒。

那次,李世民不是一個人來的,他是陪李淵來的,耐人尋味的是李建成也在。家裡人都齊了,而李元吉竟然要當著父親兄長的面殺掉李世民。

試想一下,殺了李世民,怎麼向李淵交待?亂刀之下,李淵會不會順便被砍翻?而殺了李世民,李淵,這個大哥李建成還留著有什麼用?

根據所有的線索演繹一下,可能會得出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結論,李元吉極有可能不只是要伏殺李世民,他是準備一鍋端。

這是一個可怕的結論,但並非沒有先兆,在前面的楊文幹事件中,大家或許還記得那位莫名其妙的司農聊宇文穎,本來李淵勸他去將楊文幹忽悠來,這位仁兄卻一五一十倒豆子般將所有的真相告訴了楊文幹,最後成功將楊文幹送上梁山。

我們沒有說的是,這位宇文穎是李元吉的親信,同時,必須提醒一點,李元吉的親信不一定代表著就是李建成的親信。

又據齊王府的線人舉報,李元吉曾經說過一句話:

“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在李元吉看來,李世民是蟬,李建成是螳螂,而他才是真正在後的雀。

對於這樣的局面,我只能說,搞政治鬥爭的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李元吉很快展現了他的手腕,利用統率諸軍的機會,將秦王府的大將尉遲敬德、程咬金及秦叔寶等人調到了自己的軍營。

以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拉擾不來的人才,現在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包帶走。

李元吉還特地要求要閱秦王府的兵,好從中挑選精銳充實大軍。

而這,還不是李元吉計劃的全部。

在東宮齊王府費盡心機挖角秦王府時,李世民也同樣在撬東宮齊王府的牆角,跟李建成們老盯著秦王府一線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沒有去打魏徵們的主意,他把目標瞄準了一些不起眼的人物。

這些人可能不是力拔山兮的將軍,也不是足智多謀的參謀,但他們同樣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東宮三寺之太子率更寺的率更丞王晊被李世民策反了,品階只有七品,主要掌控漏刻,說白了,就是打更中的霸主,當然,打更中的霸主依然是打更的。在掉下一根電線杆就有可能砸死一個大官的長安,實在是一個低微的官吏,其品階只有從七品,屬七品芝麻官一級。可芝麻雖小,也能影響一張大餅的風味,芝麻官雖少,也同樣能決定一件大事的成敗。

因為身處東宮,這位王晊探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沒有猶豫,馬上將這個消息密報給了李世民。

說實話,李世民雖然早知道跟兄弟有火併的一天,但聽到這個密報後,還是嚇了一跳。

這是一個計劃,細節如下:

在李元吉出征之日,李建成拉著李世民到西郊的昆明池設宴送行,在酒宴上埋伏大漢將李世民拖下,當場斬殺,然後寫個秦王暴病而亡的報告。最後李建成進宮逼迫李淵讓位,李元吉在昆明池繼續坑殺尉遲敬德。

至此,大功告成!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狠準毒的計劃。

東宮的劍已經伸到了李世民的脖子上。

李世民曾經身陷沙場,被數十倍的敵人團團圍住,但要論生平最險惡的時候,大概就在此時。

李世民將這個消息透露給自己的部屬,要求大家集思廣益想個辦法出來。

到了現在,還有什麼辦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長孫無忌強烈要求先下手為強。

尉遲敬德因為蹲過李元吉的黑獄,火氣最大,表示秦王要是再猶豫不決,自己就跑路了,以後混江湖去(竄身草澤),反正不會留在秦王府坐著等死。

尉遲敬德一喲喝,公孫無忌馬上大喊同去同去,寧願跑江湖也不當什麼嘮子官了。

先發制人的建議在秦王府得到了全票支持,可在最後關頭,李世民猶豫了。

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多年的征戰生涯讓他養成了殺伐果斷的性格。而在這件事情上,他卻有些舉棋不定。

之所以無法下斷決心,是因為這個事情不同於跟敵人作戰,這一次,他面對的是自己的親兄弟。而猶豫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因為不忍心向兄弟下手,這裡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唐初這一起爭嗣事件統稱為玄武門之變,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爭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出現這樣的印象,不能怪讀者,因為這正是李世民同志很多年積極干預史書編纂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李世民精心掩蓋了玄武門的本質。

所謂的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大戰李建成李元吉,而是李世民挑戰李淵。

說到李淵,大家可能有一個困惑,明知道自己的這個二兒子勞苦功高,而且慾望強烈,自己的大兒子還算好說話,為什麼不重新分工,把太子之位讓給李世民呢?

李淵大概是動過這樣的心思,可每當李淵心頭湧起這個念頭,隨之而來的,他就會聯想到一些歷史事件,並從而否定了自己這個念頭。

中國的帝王是很重視歷史的,在改朝換代之後,新皇朝一般會馬上組織人員修前朝的歷史,並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重點工程。如此重視的原因不是為推翻對方感到抱歉,而是要從前朝中學習經驗,吸取教訓。

對李世民不利的是,前朝就有一個血的教訓。

隋文帝楊堅就曾經廢掉了太子,改立二兒子楊廣為太子。後面的進展證明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楊廣弒父奪位,並在十多年間,就將強大的隋朝送上了絕路。

有楊堅這個負面典型在前面立著,李淵就絕不允許李世民取代李建成的位置,讓隋朝的錯誤在唐朝重演。

搞清楚李淵先生的立場之後,我們便可以知道玄武門之變的本質不是兄弟相爭,而是父子相爭。

這正是困難的部分,對兄弟下手已經不容易,反抗父親更難,曾經弒父的楊廣已經頂著煬的惡名。

在以孝為先的中國,挑戰父親將成為其一生的汙點。而李世民,恰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於是,在將突破最後的道德底線時,李世民變得猶豫起來。他無法把自己的這個顧慮說出口,只能等待有人能夠領悟。

秦王府人才濟濟,終於有人發現了李世民的這個顧慮。

這個人是長孫無忌。

明白了比不明白更難,勸人兄弟相殘已經夠不容易,更何況要勸兒子鬥倒老子。但長孫無忌不愧是隋朝名將長孫晟的兒子,竟然被他想到了一套說詞。

“秦王認為舜是個什麼樣的人?”長孫無忌突然問道。

李世民奇怪這個問題,但依然很快給出了答案:

“是聖人。做為兒子,他很孝順,做為君王,他很仁慈。這都是不用說的。”

長孫無忌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如果那天舜下去疏通水井而沒有出來,他算是孝嗎?如果那天舜上糧倉沒能及時下來,能稱為仁嗎?”

李世民如醍醐灌頂,一下打消了自己的顧慮。

長孫無忌所說的是有關舜的一個傳說,話說舜的父親瞽叟不喜歡這個兒子,有一天叫舜掘井,等舜下去後,瞽叟在井上填土(不是後爹啊)。眼見就要活埋,可沒多久,舜又恭敬出現在父親面前。原來,下井之前,舜留了一個心眼,提前在井壁上挖了一個逃生通道。而這位瞽叟坑兒子的決心似乎很強,又一次讓舜爬上糧倉修補,等兒子上去後,他在下面開始放火,幸虧舜用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了下來。

最後,長孫無忌用孔夫子對挖井修屋事件的評論為這次成功的勸說做了總結:

“大杖避,小杖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孔老師的話還是要聽的,但要革老子的命實在事關重大,最後關頭,李世民竟然叫來了一個算卜的(應該不是街上現請的),請示一下老天爺的意見。

正在打卦的時候,有一個人大步邁了進來。

此人叫張公謹,魏州人,初為王世充的部下,降唐後一直沒找到正式單位掛靠,最後經徐世勣跟尉遲敬德介紹才進了秦王府當幕僚。

兄弟走到這一步不容易,秦王府的未來就是他的未來,進來之後,看到二少爺還在算卦,氣不打一處來,搶過算卦用的龜甲扔到地上:

“占卜是因為猶豫不決,現在的事情不是猶豫的事情,要是算出來不吉利,難道就坐以待斃?”

是的,問天問地不如問自己。

李世民的眼光終於堅定起來。他面向長孫無忌,下了一個命令:

“去把房玄齡杜如晦叫回來!”

長孫無忌出去了,然後長孫無忌回來了,出去是一個人出去的,回來也沒搞三行人,依然是一個人回來的。

人沒帶回來,話倒帶回來一句:

“請轉告秦王,聖上有旨意不讓咱們事奉秦王,今天要是私自前來,必是死罪。對不起了,這一次,咱們就不來了。”

李世民憤怒了,在最需要有人出謀斷策的時候,自己最倚重的謀士竟然撂擔子。氣憤之下,李世民大吼:

“他們難道想背叛我嗎?”

長孫無忌請你們不來,我自有人去請你們。

李世民取下腰間的佩刀,交給尉遲敬德:

“拿我的刀去,要是他們人不來,就取他們的首級來。”

在長孫無忌的引領下,鬍子拉碴體大腰粗的尉遲敬德拿著大刀殺氣騰騰出現在房玄齡杜如晦面前時,這兩位謀士卻相視笑了起來。

第一次不去不是擺架子,只是他們需要確定李世民的決心。

現在刀子都拿出來了,可以確定這位秦王下定了革父親命的決心。

這一天晚些時候,房玄齡、杜如晦跟著長孫無忌進入了秦王府,而為了避人耳目,尉遲敬德獨自一人從另一條路繞回了王府。

在這一天的夜裡,李世民跟他的智慧團們謀劃了一夜,不知道他們謀劃了什麼,可以得知的是,這是一個困難的任務。我們已經說過,李世民的對手不僅僅是李建成,李元吉。還有另一個老謀深算的李淵。要一舉戰勝三人才算真正的成功。

這段文字大部分取自我在今日頭條的專欄《隋唐不演義》,歡迎大家閱讀。


腦洞歷史觀


三個原因。

第一,李世民不值得信任。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李世民鐵桿謀士,武德九年六月初二,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回來吐了血,房杜跟李二說,李大對你下手了,你得趕緊想轍,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啊。但是李二沒有主意,第二天,李淵命令房杜二人出差,李淵把李世民叫入宮中,攤牌,準備弄他,李世民以李建成淫亂後宮為由逃過一劫,回來後還是沒下定動手的決心,關鍵時刻尉遲恭跟他說,你再不動手大傢伙都走了,我也要走了,你一個人等死吧。李二方才下了決心,派人去追回房杜,房杜說,李二是個沒有主意的人,優柔寡斷,我們是奉了聖旨出京的,擅自回去就是死罪,如果李二沒下了動手的決心,我們回去就是挨宰,所以不回去。使者回來彙報李二,李二遂派尉遲恭帶著自己的佩刀追趕,如果他們不回來,說明想背叛我,給我砍了腦袋帶回來。房杜看到李二的佩刀和尉遲恭,尉遲恭把具體情況跟他們說了,房杜認定李二決心動手,方才跟著尉遲恭回來。

第二,佩刀是個信物,說明事情緊急,見佩刀如見李世民,相當於皇帝的尚方寶劍。

第三,為啥要派尉遲恭而不是別人。因為只有尉遲恭才能把李世民的動手意圖確切的告訴房杜,讓房杜事先有個準備,能夠在路上迅速思考出大致對策來,畢竟時間就是生命。再則也只有尉遲恭才能讓房杜相信李世民的確下了動手的決心,別人辦不了這事。


唐風宋月


房玄齡杜如晦試探李世民的決心,李世民就做給他們看,表示自己義無反顧。


事情是這樣的,武德八年後期開始,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結成同盟,與秦王李世民矛盾日趨白熱化。李建成、李元吉利用在朝中和後宮的影響力不斷對李淵施加壓力。李淵要確保李建成的儲君之位穩固,又不忍心對李世民下殺手,艱難地維持著平衡。另一邊,李世民麾下,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反覆勸李世民應該做決斷了,不能再受制於人。李世民卻堅持不表態。


在這種僵局下,李建成、李元吉想到分化秦王府勢力的辦法。李建成派人送重金賄賂秦王府武將尉遲敬德、段志玄。二人皆嚴詞拒絕。李元吉又派刺客刺殺尉遲敬德。結果尉遲敬德中門大開,悠哉悠哉若無其事,刺客不敢動手,只能退回。李元吉大怒,進宮誣告尉遲敬德謀反。李淵將其下獄調查。李世民進宮力諫,李淵沒證據也只好放人。李建成李元吉又慫恿李淵將程知節(程咬金)調出秦王府為康州刺史,程抗命不行。最後,李建成、李元吉終於成功將李世民兩大謀士房玄齡、杜如晦放外任,離開秦王府,斷李世民左膀右臂。


為此,秦王府人人自危,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人日夜苦勸李世民,李世民卻依然不為所動。直到東突厥將軍阿史那鬱設率數萬鐵騎圍攻烏城。李建成上奏請求李淵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同時讓秦王府兵馬將官全部跟隨李元吉出征。另有史書記載,李建成謀劃了一個昆明池事件,即他和李世民在昆明池設宴為李元吉送行,準備於席間將李世民一舉殺死(這究竟確有其事還是貞觀史臣杜撰難以區分),但是無論真假,如果秦王府的人馬全走了,李世民也就沒有希望了。這種情況下,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不顧尊卑,最後一次死勸李世民,李世民依然表現得非常猶豫,最終還要拿出龜殼進行占卜,這時張公謹正好趕到,一怒砸爛龜殼,表示既然已無退路,何必再用龜殼決疑多此一舉。終於,李世民不再猶豫,決定發動兵變。


於是,李世民派長孫無忌前往請房玄齡、杜如晦入府密議,誰知二人居然拒絕。表示根據李淵旨意,不許他們與李世民接觸,否則性命不保,因此恕難從命。房玄齡、杜如晦的表現,不是他們真的害怕,而是在試探,李世民是否真的有下定決心,如果沒有,這樣也可以逼李世民一步。

李世民當然明白二人的意思,一改剛才還猶豫不決的樣子,抽出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李世民以此表示,自己孤注一擲,再無半點猶豫。

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再次前往房、杜二人處,向二人表明大王心意已決,宜速行事。於是,房玄齡、杜如晦化妝成道士潛入王府。眾人密議得當。六月初三,李世民進宮告李建成、李元吉穢亂後宮,李淵召兄弟三人第二日進宮對峙。次日一早,李世民率眾伏兵玄武門,殺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


伊耆角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房杜二人是李世民手下重要謀臣,二人也早在起兵之初就投奔了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守仁君認為最主要的責任人是李淵。為什麼這麼說,咱們可以看看五代時期的後周,李重進和郭威的血緣關係要比柴榮和郭威的血緣關係更近,李重進的威望和功勞也不比柴榮低,但是郭威為了讓柴榮順利繼位,出面讓李重進給柴榮磕頭,強迫李重進承認柴榮的地位。這一磕就讓李重進身邊的人才心寒,讓李重進再無凝聚力可言,徹底失去了和柴榮爭奪皇位的可能性。


反觀李淵,明明立了李建成為太子,對於李世民卻還是非常放縱,封李世民天策上將,讓他成為武官之首,讓李世民有實力和李建成去爭。李淵這麼做,很有故意讓李世民和李建成去爭的嫌疑,李建成也因此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便開始針對李世民。

房杜二人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被逐出京城。看似去了李世民的臂膀,但是對李世民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反而更加堅定了李世民奪位的決心。因為李世民還是天策上將,還是武官之首,打架用的著文人嗎?房杜二人在玄武門事件中的作用說白了其實就是給李世民吃定心丸,說一聲:“你可以的,加油!”就完事了。


言歸正轉,李世民之所以讓尉遲恭拿李世民的佩刀去請房杜,一來是給房杜二人吃定心丸,因為當時被外放的官員私自回京是死罪,如果李世民隨隨便便派人去叫,那肯定是叫不回來的,之所以拿刀,就是讓房杜二人知道我李世民已經下定決心了,讓你們回去肯定是要幹大事的,二來也是震懾房杜二人,你們如果不回去,但是已經知道了我要幹啥,那就只能去死了。


守仁讀仁


這件事情的大背景是這樣的:武德後期,李建成試圖削弱李世民的力量,上奏李淵,將李世民的2個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趕出了秦王府,到了武德九年(626)六月,李建成和李元吉決定利用突厥入塞包圍烏城的機會,讓李元吉帶兵增援烏城,並策劃了昆明池兵變計劃,準備在昆明池餞行時,派人刺殺李世民。同時,讓李元吉在軍中誅殺李世民的心腹尉遲敬德等人。該計劃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那裡的率更丞王晊及時的密報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緊急召集府僚商議對策,進行反擊。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需要房玄齡和杜如晦協助他進行部署和謀劃,他先是派出長孫無忌去請二人,但是被二人拒絕了,“敕旨不聽復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資治通鑑》),意思是說,我們奉了李淵的命令不再效力於李世民,現在如果私自拜謁,肯定會死,因此不敢前來。實際上,房玄齡和杜如晦對李世民是極為忠心的,而且他們也是李世民的核心心腹,如果李世民真的敗了,房杜二人絕無好下場。那他們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認為,其目的應該是迫使李世民下定最後的決心。因為他們判斷不好李世民這次請他們去,是決心放手一搏,還是僅僅一般性的諮詢和籌劃。從當時李世民想占卜一下,被張公謹直接把占卜用的龜甲扔到了地上來看,李世民當時確實沒有完全下定決心,因此,房杜二人的擔心是有道理。

李世民應該是明白了二人的意思的,派了尉遲敬德再去請,請注意,尉遲敬德確實是拿刀去的,但是,那把刀不是尉遲敬德自己的刀,而是李世民的刀,“取所佩刀授敬德”(《資治通鑑》),這就很明確的向房杜二人表明了決心,自己準備大幹一場了。尉遲敬德對此也心領神會,他去了以後,和長孫無忌再次勸說房杜,這次說的很明白,“王已決計,公宜速入共謀之”(《資治通鑑》),李世民這次真的下定決心了,您二位趕緊來一起謀劃吧。

就這樣,徹底打消了房杜的疑慮,房玄齡和杜如晦身穿道士服,秘密潛入秦王府,共同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籌劃。

以上是我的一點簡單的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詳侃歷史


驚心動魄的玄武門政變,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李世民也不是神人,儘管手下一幫玩命之徒屢次鼓動,但李世民始終未能下定決心。在身邊謀臣大將一個個被李淵支走,連最後一個大舅子長孫無忌也威脅著要走時,李世民感到已經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



他讓人拿著自己的佩劍去見房玄齡杜如晦,不是真如自己口頭所說那樣“不從便斬之”,而是向他們表明自己已經下定了玩命的決心


青春裡的那場雨


因為這古代,文臣都是比較忠君愛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兩個也沒有那麼傻,皇帝又不是昏君,不至於造反。拿自己的性命冒險。所以,李世民只有派人拿劍壓他們,讓他們就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