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

褶爛(intertrigo)是皮膚褶折部位由於溫暖、潮溼、相互磨擦所致的淺表性炎症性皮膚病。

褶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

【病因和發病機制】 褶折部位由於溫暖、潮溼、汗液不易蒸發易致角質層含水量增多,抗拉力性減弱,在褶折部位天然的相對皮面相互摩擦作用下可發生角質層剝脫並進一步引發炎症反應;嬰兒皮膚較柔嫩,更易發生本病。

褶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肥胖個體或嬰兒。常累及皮膚皺壁部位如頸部、腋窩、乳房下、臍部、腹股溝、會陰部指和趾蹼等處,嬰兒則多發於頸部和肛周。初起為與相互摩擦皮膚皺面一致的水腫性暗紅色斑片,若處理及時,皮損可很快消退,反之可出現丘疹、水皰甚至糜爛、滲液、潰瘍;自覺灼痛;好發於溼熱季節,糜爛面易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褶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

【預防和治療】 經常清潔揩乾皮膚,嬰兒應勤換布,保持局部的乾燥,禁用肥皂熱水洗擦。本病治療紅斑期可用粉劑(如撲粉,滑石粉等),糜爛、滲液期可用糊劑(如氧化鋅糊劑)或溶液溼敷(如3%硼酸溶液);合併感染者可選用抗生素或抗真菌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