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之姜太公家鄉之謎

姜太公,名姜尚,有叫太公望、齊太公、呂牙、子牙等等,是西周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周的強大與興盛是和太公的輔佐分不開的。但是,關於姜尚的身世、遭遇、武功,先秦許多古籍雖記載很多,但多是撲朔迷離,使人難辨是非。比入,他究竟是哪裡人?這個問題還沒弄清楚。 一種觀點認為,太公是汲縣人。魏國史書《汲冢書》載有太公為“魏之汲邑人”的說法。戰國時,汲縣屬魏國汲邑。《汲冢書》在地下埋藏了五六百年,於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土,其著書年代比《史記》早近200年另外,據《水經注》載;在汲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這也是太公為汲縣人的佐還。後世學者贊同此說的很多。

中國歷史之姜太公家鄉之謎

姜太公

一些著名學者卻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把汲縣當成太公的故鄉,不免牽強附會。這些學者認為,太公的故鄉在東呂鄉。《博物志.注》載:“海曲縣有東呂鄉東呂裡,太公望所出也。”呂,即富,今為山東沂州之地。然而這種說法在史籍上卻找不到有力的證據。有的學者反駁了呂東鄉說,認為東呂鄉很可能是太公避難的地方。《孟子.盡心》說:“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濱...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說明東海之地是太公避紂“遊寓″。太公的故鄉是不是汲縣,還待於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