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無心之舉竟意外地緩解了土地問題

導語:"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地主豪強手握大量土地,而貧窮的人民卻沒有容身之所。此句反映出社會貧富差距巨大,同時也隱射了"土地兼併"這個千古難題。土地兼併記錄,就是指富人利用自己的錢財威逼利誘農民把土地賣給他,而失去土地的農民走投無路只得淪為流民或富人的奴隸。

農民沒有土地,國家就收不上賦稅,無法徵收徭役。而流民過多還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利於國家穩定安康。

土地問題是個亙古難題,困擾著歷代統治者。西漢到了武帝時期,土地問題日益嚴峻,武帝也運用了一些手段來打壓豪強,重新分配土地。這些都是武帝的刻意為之,但武帝的另一無心之舉也對緩解土地問題做出巨大貢獻,那就是"戰爭"。

人口大幅度增加

自高祖立國以來,漢朝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國策。歷經惠帝、呂后、文帝、景帝四朝,七十餘年的修生養息,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國家人口大幅度增加。

隨著人口增加,國家開始出現一些人口比較密集的區域,比如山東地區、三河地區。地少民多,就肯定會出現大量無地可耕的貧民。

漢武帝的無心之舉竟意外地緩解了土地問題

西漢前期形勢

在西漢,可耕種地並不太多,主要集中於長江以北地區,其餘地方都不太肥沃,是"差田"。在這些田地眾多的地區,同樣存在土地緊缺問題,那就不要提其它地方了。所以土地面積稀少,只會讓原本緊張的土地問題更加嚴重。

土地基數幾乎未變,人口急劇增加,自然人地矛盾就會凸顯,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土地問題以及大量的流民。

王公大臣、地主豪強的土地兼併

當然人口增加雖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引發土地的主要原因。土地問題的爆發,還是應該歸結為王公大臣、地主豪強瘋狂的土地兼併行為。

什麼是最值錢的?有人會說是金銀財寶,但這放在封建社會並不適用,最值錢的應該是土地。王公大臣肯定也會這麼想,當他們擁有權力時,必然會利用自己的權力來爭取到更多的土地,土地兼併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起初,與民爭利的只是一些權貴階級,可到了武帝時期又出現一個新興階級——豪強。

漢武帝的無心之舉竟意外地緩解了土地問題

漢武帝雕塑

漢初的"無為而治"主要體現為寬鬆的政治、經濟政策,商賈們的限制也在逐步減少。西漢初期的經濟政策頗有一種資產階級初期自由市場經濟的意味。國家對經濟予以放任政策,使得經濟自我繁榮起來。

可是自由市場經濟發展久了,國家便逐漸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帝國主義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壟斷。到了文景帝時期,大商賈們利用自己的財富對商品採取壟斷,這使得他們的財富越積越多,甚至富比王侯。

大商賈的財富越積越多,就會謀求與自己經濟帝位相等的政治地位。而此時,朝廷又推出一項政策:允許平民通過向朝廷繳納糧食來獲得爵位。商賈們便開始通過繳納糧食獲得爵位,從而擁有更多的經濟、政治特權。

漢初的土地有允許私自買賣,而商賈們通過經濟、政治途徑已獲得數不盡的財富,他們難免不會用錢財去購買農民手中的土地,久而久之便出現了土地兼併的現象。

而這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商賈地主,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對當地影響巨大的"豪強"。通過豪強的發展史,我們看得出來豪強對土地兼併已經到了一種近乎瘋狂的地步,而他們的行為也在逐步啃噬著國家。

武帝無心插柳柳成蔭

武帝登基時,在人口、土地兼併的作用下,西漢的土地問題愈發嚴峻。流民過多、賦稅收不上、徭役徵發困難,漢王朝面臨著巨大的問題,這關乎著國之根本。

朝廷中的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土地問題,向武帝上書。可武帝當時的心思並不在國內政務上,他只想開疆拓土。尤其是在對匈奴問題上,武帝不願忍受和親的屈辱,他要將匈奴打到臣服為止。誰能知道,武帝無休止的戰爭竟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問題。

漢武帝的無心之舉竟意外地緩解了土地問題

漢匈戰爭畫像

首先,朝廷長期的對外戰爭需要大量的人力,數十萬是常有的事。士兵一般都是精壯勞動力,這麼多能種地的人都被抽調走了,百姓對於土地的需求自然就會有所降低。當土地不再是百姓的必需品,土地問題也就會相應的減少。

其次是隨著戰事的節節勝利,大量原屬異國的土地併入到漢朝的疆域中。為穩定這些新佔領的疆土,武帝在這些地區設郡,並實行大規模的屯田,將中原沒有土地的百姓遷到這些地區,給他們免費發放土地。

漢武帝的無心之舉竟意外地緩解了土地問題

漢武帝在原匈奴地區設置的郡縣

疆域的擴展,無疑是增加了可耕種田地面積,也緩和了國內的土地危機。可是武帝的做法畢竟治標不治本,土地兼併依然存在。土地問題也只是得到緩和,並沒有根治。

武帝著手解決土地問題

匈奴戰爭告一段落後,武帝終於騰出手來認真的解決土地問題了。多年的戰爭已使得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國家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穩定統治、發展經濟。

武帝要想做到這些,不得不解決土地問題。

武帝共採取三種政策。

第一,徙豪強於茂陵邑。土地屬於不動產,豪強們帶不走,只能將其留下,收歸國有。而且此法還能促進茂陵邑的繁榮,一石二鳥。

漢武帝的無心之舉竟意外地緩解了土地問題

茂陵邑

第二,任用酷吏。酷吏嚴守曆法、殘酷不仁,派他們去巡視地方,處理有關豪強的欺凌案件,往往都不會給豪強面子,一定程度上遏制住豪強們囂張的氣焰。

第三,從經濟上予以打壓,這還是比較可行的。武帝將鑄錢、冶鐵、煮鹽的權利收歸中央,這樣豪強們就沒有了能夠獲取暴利的途徑。

可武帝這些做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效果只是暫時的。武帝死後,這些措施相繼被廢除,西漢土地問題依舊愈演愈烈。

而且,豪強遭遇打擊後,並未一蹶不振,反是積極謀求轉型。豪強試圖與官僚結合,以此謀求政治上的庇佑。他們即是豪強,更是官僚。如此一來,武帝就無法對他們做到有效的打壓,只能任由其不斷壯大。

結束語:無論是戰爭的刺激,還是一系列政策,西漢的土地問題在武帝手裡得到緩解也是一件事實。可土地問題依然是一個歷史難題,武帝也無法根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