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操是以天子的名義挑撥諸侯戰爭,為何他們還要聽呢?

小編認為天下的戰爭都是為了自己的利潤。曹操能用天子來挑撥諸侯的原因不是因為漢武帝的名聲讓諸侯臣服,也不是因為曹操獨特的人格魅力讓強人幫忙。在天下的動盪時期,力量和利益是人們追求的主題,當然,有著一方土地的諸侯更是如此。面對永恆的利益,暫時利用和妥協只為了讓自己的利益還有實力更強而已。因此,用天子令諸侯只是曹操和各諸侯在各自利益的平衡下演的雙簧。

三國時期,曹操是以天子的名義挑撥諸侯戰爭,為何他們還要聽呢?

中平六年( 189年),董卓廢除了少帝。9月立9歲的劉協成為了皇帝,成為了每個人都要消滅的對象。後來,關東諸侯聯盟發起討伐董卓時,曹操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曹操不夠強壯,獨自用匕首刺殺董卓,這也很勇敢。

三國時期,曹操是以天子的名義挑撥諸侯戰爭,為何他們還要聽呢?

在中平六年,皇帝登基的那天起,獻帝就開始在戰爭中被迫流亡。首先,他被迫和董卓一起逃往長安。後來董卓被殺,逃往安邑。在當時他雖然是皇帝,但在混亂的戰爭中,但是他的大臣不是大臣,實力占主導地位時代,他並不比普通人強,甚至他也經常捱餓。當曹操在洛陽破爛的宮殿裡看到先帝時,曹操呈獻給他的雞湯感動得他熱淚盈眶。因此,與其說曹操把皇帝挾持了,不如說是曹操和獻帝之間合作和相互利用。

三國時期,曹操是以天子的名義挑撥諸侯戰爭,為何他們還要聽呢?

事實上,早在曹操挾持獻帝之前,袁紹就有機會取代曹操,完成挾天子的創舉。然而,由於猶豫不決,他錯過了這樣一個能夠統一天下的機會。因此,袁紹註定會在後來的官渡戰爭中失敗,這與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三國時期,曹操是以天子的名義挑撥諸侯戰爭,為何他們還要聽呢?

曹操掌握天子後得到最大好處不是他指揮諸侯的能力,而是他在各諸侯中佔據道德制高點的能力。他把最後一個皇帝舉過頭頂。表面上,他是按照天子的聖旨行事的。從本質上來說,他有權在天下的爭端中玩弄是非。他可以根據諸侯的矛盾以及特點,結合自己的利益,選擇合適的短期盟友,並利用皇帝的聖旨讓自己的行動都名正言順。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諸侯對聖旨的遵守只是一種默契和短期的合作罷了。

這就是小編的總結,如果大家有別的想法可以給留言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