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山水畫的意境!

倪瓚書畫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倪瓚擅畫山水、竹石、枯木等景物,其山水師法前代巨匠董源、巨然等,並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開創山水畫獨特境界,其畫法蕭疏簡淡,格調天真自然,以淡泊取勝。

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山水畫的意境!

宗白華說:“中國山水畫趨向簡淡,然而簡淡中包具無窮境界。倪雲林畫一樹一石,千巖萬壑不能過之。”觀倪瓚的畫,可以強烈的體會到一種幽靜、闊達,沒有雄偉高大的山峰,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也不會引起讀者激昂的心情,相反,他更多的表現出平淡與幽靜,能把我們的視覺帶入遠處,一種無邊無際的遠,能讓我們的心情變的平靜。


這種畫面風格是倪瓚對人生的認識對自然的感悟,從他“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的畫旨來看,他所追求的並不是客觀物的形似,而是在於自身逸氣的抒發。倪瓚最具代表性和創造力的是他“一河兩岸”三段式的構圖,近處河岸上三兩枝枯樹、空亭,中間留白作湖水,遠處幾抹小山,畫面簡到不能再簡。垂直的樹和水平的遠山近坡,形成了穩定的構圖,使得畫面平穩和諧。

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山水畫的意境!

魯道夫·阿恩海姆說:“整體的結構取決於各個部分的結構。而部分的結構又依賴於整體的結構。”因此部分結構的簡單有利於整體的把握。其實在這種平穩與和諧中所出現的每一處景物,每棵樹每根竹都是經過選擇、提煉與再創造後的對象,它們的出現都是有一定的特殊意義的,許多都是作為比興形象出現的。

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山水畫的意境!

倪瓚筆下的枯樹都是挺拔向上、勁挺有力,比喻人的正直不屈,所畫竹子筆墨簡淡、細勁有力,象徵人的清高和氣節,而最具特殊審美意味的還是他畫的空亭,亭子空無一人,來意喻畫家本身胸無一塵,是倪瓚自身生命的化身。


中國畫創作歷來講究“計白以當黑”,這個特點在倪瓚的畫上反應的最為明顯。畫面空白是倪瓚山水畫的一大特色,但這個空白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計白以當黑”,畫面中這種有和無是有形和無形的統一,是道家的“無為”、佛教的“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