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妮:“空中課堂”讓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落地生根——一份調查結果引起的思考與實踐

張妮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妮:“空中課堂”讓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落地生根——一份調查結果引起的思考與實踐

張妮,陝西省教學能手,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部級優課獲得者,陝西省課改新秀,商洛市學科帶頭人,商洛市教學能手。“國培計劃”鄉村教師跟崗實踐影子指導教師。商洛市科技三下鄉教育系統送教專家。現任教於商洛市小學。

“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已經兩個多月了。“互聯網+課堂”的教學手段先進新奇,學習形式靈活方便,唯缺少了孩子與老師的面對面互動,用家長的話就是“缺失了老師們的現場監管”。孩子們在家的學習情況如何,家長朋友最有發言權。為了讓居家學習更有效,我嘗試在“空中課堂”構建家校聯合體,即充分發揮家長的角色職責,做到家校攜手,共同擔當來教育孩子。

一、線上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居家學習情況。

近日,針對家長朋友的反饋和學生們的作業提交情況,我三年級數學組老師在線上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商洛市小學數學線上教學問卷調查https://www.wenjuan.com/s/FfeMjeu/)調查主要從“孩子能否按時聽課、及時主動獨立完成數學作業、數學作業能否自覺糾錯、線上學習數學遇到的問題多或少和網上學習數學的困惑”等方面進行,線上共有742名家長參與了答卷,其中三年級家長有389人。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妮:“空中課堂”讓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落地生根——一份調查結果引起的思考與實踐

以三年級為準進行了數據整理,調查的結果如下:

1.孩子按時聽講 2.及時主動且獨立完成作業3.參與動手實踐活動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妮:“空中課堂”讓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落地生根——一份調查結果引起的思考與實踐

4. 數學作業自覺糾錯5.線上學習數學遇到的問題6.網上學習的困惑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妮:“空中課堂”讓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落地生根——一份調查結果引起的思考與實踐

二、線下分析調整,在“敢說”中提升數學素養。

從調查數據發現:孩子們居家學習的漏洞和問題較多;從參與調查的家長人數較少來看,家長朋友們在線上已經開始疲憊。其中有一組數據引起了我的關注,即調查顯示:有146名孩子線上學習數學遇到的問題多,約佔調查人數的37.53%(其中有27人遇到的問題很多,約佔6.94%)。回想這段時間的答疑,即讓學生們在微信群中說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我靜坐手機旁等待著,而群中靜悄悄。我曾慶幸孩子們沒有問題,或者說給力的家長已經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答疑就慢慢地成了午自習......看著這組數據引起了我的思考,在“空中課堂”需要關注學生的提問意識。要讓學生提出問題,首先要從孩子的敢說做起,我開始了嘗試引導和教學調整。

1.開展數學閱讀,在讀中悟與悅。

說到閱讀,我們就想到的是語文閱讀。其實,在生活中,數學的閱讀也是無處不在的,例如:當前的全國"冠狀病毒"疫情走勢圖、家中的水電費、電話費的明細賬單等等,這些都是數學的閱讀。由於三年級孩子年齡較小,我利用班級微信群,提前尋找數學家的故事和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故事,在下午2:00前發至班級微信群,並在群中提醒家長在上班前要把閱讀任務佈置給孩子,同時叮囑學生們要認真閱讀,從數學故事得到啟示,並將故事或體會說給家長聽。這樣,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著數學家的魅力和數學的趣味,讓獨自居家不再孤單,同時在說中變得大膽、自信,孩子的問題意識從敢於開口做起。

2.開設學生小講堂,在講中解與透。

線上教學,師生互動受限,為了讓孩子在家夯實數學基礎,特開設了“小講堂”,即通過學生自己當小老師來講解數學習題,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在班級微信群中推送“每日一題”,讓學生就這一道題必須給自己或家長說一說解題思路和方法。在學生嘗試講解後,我在微信群中引導“孩子們,願意將你的課堂分享到群中嗎?讓我們一起學數學,可以嗎?也可以私發給老師喲!”對於孩子的分享,我注重肯定與鼓勵。這樣的分享由一個變兩個、三個、四個......同時收集作業中錯誤,利用“公眾號”拓展知識,即“自願報名+邀請小講師”錄製視頻,併發佈於“公眾號”上,再轉發至各班級群,共享學習。同時提醒家長朋友積極配合,做好“攝像師”。活動在無形中為孩子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激勵孩子們天天向上,讓宅家學習數學與眾不同。在近期的實踐中,孩子們踴躍報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藉助撲克遊戲,在玩中練與熟。

面對每天的線上教學,家長們很是擔憂,主要擔心的是孩子們的視力。而撲克牌是一種娛樂工具,現在因電子產品的魅力而被淡忘,但它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樂趣。我在班級推廣了“撲克”遊戲,藉助班級“QQ” “微信”,在平臺發出遊戲規則:兩人抽牌,同色相乘,異色相除。同時在“班級小管家”中發佈作業,不限制作業提交形式,也就是說作業提交可以是照片、語音、視頻等。同時我設置了反饋功能,只要學生提交就獎勵一朵紅花。因作業提交形式多樣,而且有紅花的獎勵,無聲中學生作業在線提交人數不僅增多,而且孩子們都以視頻和語音提交。可見,學生在遊戲中不僅練習了乘除法口算、增進了親子感情,而且更主動地分享自己,孩子們已經由“被動”慢慢地走向了“主動”。這樣的學習是美好的,是教育的沒有痕跡,更是讓孩子們的“敢於”又邁了一大步。

三、培養問題意識,在“空中課堂”落地生根。

在兩月的線上教學中,班級群中從開始的“靜悄悄”到零星的提問,隨之慢慢的我的“私信”變多,到現在孩子們提問私信不斷,聽著孩子們的稚嫩聲音,看著一行行問題,我頓感我的調整沒有白費,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在這麼長時間的引導中,孩子們經歷了“不說”——“敢說”——“提問”——“會問”,他們的問題意識在按照我既定的計劃提高著,同時在問中引發數學深度思考,讓學習走向深度。此時,問題意識已經在“空中課堂”落地生根。我欣喜:我行動了,我收穫了。

春暖花開,即將返校,令人欣喜。“停課不停學”,我的教育一直在路上——在反思中調整,在嘗試中收穫。“疫”路前行,家校攜手育人中。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