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忍”,害他得了抑鬱症

1.

老張其實不老,剛滿60歲,這年齡擱在城市裡說不定還沒退休。

老伴兒去世後,女兒怕他在老家沒意思,務農又賺不了幾個錢,讓他搬到城裡一起住。女婿給他買了55寸液晶平板大電視機、按摩椅、鈣片和紙皮核桃,老張的狀態卻越來越消沉。

夜裡睡不著、早晨醒得早、全天倦怠乏力、心慌心悸。女兒帶他到好幾家三甲醫院心內科、神經內科檢查,沒查出什麼,隨後被推薦到精神科就診,診斷為輕度抑鬱狀態。

除了遵醫囑拿藥,老張的女兒帶他來到了心理科,希望諮詢師能“開導開導”父親。諮詢一般應為當事人主動求助,但在實際工作中父母為子女預約諮詢,兒女為老人預約諮詢的情況不少見。只要當事人自己不強烈反對,諮詢師不會把需要的人拒之門外。

“有情緒也沒什麼用”| 父親的“忍”,害他得了抑鬱症

2.

我給老人倒了杯水,關起門來先嘮了會兒家常。當被問及最近有什麼煩心事時,老人平淡地說在女兒家一切都很好,女兒女婿都孝順,自己沒有任何不順心的。

老人可能是嫌我太年輕,可能有“家醜不可外揚”的想法,也可能連他自己都不清楚煩心在哪裡。更大的可能是,幾方面的原因都有。

我想了想,既然老人不願意主動開口,不妨使用心理工具OH卡牌,用說故事的方式來破冰。

OH卡牌是一種基於投射的心理工具,由88張圖卡和88張文字卡組成,因為色彩繽紛很受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的歡迎,以前我主要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使用。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老人倒願意配合我,也許他覺得反正得和我聊滿50分鐘,與其尬聊不如加入這個遊戲。

我請老人從幾張圖卡中選出最有感覺的一張講個故事。

“有情緒也沒什麼用”| 父親的“忍”,害他得了抑鬱症

老張斷斷續續的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好像剛剛乾完什麼體力活兒,覺得很疲憊,靠在院子門前的矮牆邊抽菸。牆上猝不及防地掉下幾塊碎磚,砸中他的腿。他發現自己的腿失去了知覺,因此被家人送到醫院看病。醫生給他做了很多檢查,但還沒有告訴他如何治療。

“在故事裡,被砸了腿時,還有醫生不能給出治療方案時,他有什麼情緒嗎?”我注意到老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表情一直很平靜。

“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緒。”老張搖搖頭,面部表情卻是眉頭緊皺,牙關緊咬。

“按說一般人腿受傷了,或者被迫做了很多檢查卻還沒有得到解決方案,會有些著急、生氣、擔心?”我試探著問。

“主要是有情緒也沒什麼用,事情還得自己做。而且有情緒可能會給周圍的人添麻煩。”老張嘆了口氣。

在使用OH卡牌時,當事人所講的故事可能和現實有一定的對應關係:

老張辛苦工作了一輩子,前幾年失去了老伴兒。

現在兒女都自立了,自己也退休了,這些人生的風風雨雨,就像是“剛剛乾完什麼體力活兒”,讓他覺得既寬慰又疲憊。

想安靜地休息一下,找個地方靠一下,卻被“砸了腿”。砸了腿可能是老張在現實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但是卻沒有說出口,同時也對應著他近半年低迷的狀態。

而女兒和醫生面對他的低迷,所做的是“給他做很多檢查”,並且誰都沒法告訴他什麼時候能恢復健康。

“有情緒也沒什麼用”| 父親的“忍”,害他得了抑鬱症

3.

在諮詢師的陪伴中,老張看到了自己來女兒家後自己委屈的一面:

  • 其實女兒從讀書離家已經十幾年,父母兩人在生活習慣和觀念上早已有了巨大代溝。
  • 女兒夫妻倆每天早晨急著上班連自己做的早飯也不吃,晚上經常應酬吃完飯才回家。
  • 老張和鄰居都不認識,出門搞不清楚公交車站,城市裡都是商場、寫字樓,也不知道能去哪兒逛。
  • 他會用微信和老家的親戚朋友聊天,但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孤單告訴人家,張口閉口唯有北京一切都挺好。

老張覺得自己除了在老家幹農活之外什麼都不懂,就是個廢物。但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說出口,想到年輕人每天上班也不容易,女兒女婿本意也是出於孝順,不想給他們增加更多負擔和煩惱。

“有情緒也沒什麼用”| 父親的“忍”,害他得了抑鬱症

4.

父母那一代人從小受過天災的苦,又出生在大家庭裡,所以特別會“忍”——深信遇到事情時“情緒沒什麼用處,事情還得人自己做”“情緒可能會給周圍人添麻煩”。對於情緒缺乏覺察,不表達、溝通,都壓在自己心裡,就出現了失眠的症狀。

老張喜歡劉國樑。我給他打比方,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興奮、憤怒、自豪感,甚至失敗後的沮喪等,都激勵著他們拼搏。如果完全沒有情緒,人變得麻木也就沒有動力了,所以情緒也不是洪水猛獸,我們對情緒要像大禹治水一樣,還可以來個水裡發電,把它引導到有用的地方去。

我對老張複雜的心情表示理解。尤其是作為和她女兒年齡相近的年輕諮詢師,我對他體諒兒女的良苦用心表示了讚許和感激。老張看著我,眼睛有些發紅,可能他在我身上也看到了女兒的影子。陪伴了一會兒情緒後,我幫老張看到他行為背後看重的價值:他希望女兒幸福快樂。

但是自己不開心,女兒真的能快樂嗎?如果老張憂鬱成疾,臥病在床,女兒不但要照顧他,還要揹負不孝順的罵名。老張領悟,為了女兒的幸福快樂,自己應該配合治療、照顧好自己,儘快好起來以後還可以幫女兒帶孩子呢!

當然心理諮詢也沒有那麼簡單。在老張的行為背後,我們還可以看到他有僵化的想法(“情緒沒什麼用處,事情還得人自己做”“情緒可能會給周圍人添麻煩”),僵化的自我認知(城裡的事都不懂,低人一等),沉湎於過去(喪妻之痛),對未來擔憂(老了給子女添麻煩),等等。但這些需要在接下來的諮詢中慢慢談。

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我們又見了幾次面。這兩個月裡,女兒陪他回老家探了親。他參加了附近社區的太極拳和乒乓球活動,交到了幾個同齡的朋友,還跟他們學會了用小視頻軟件,還有看著手機上的菜譜做新菜。

“原來城裡人也愛吃野菜,我還教他們從路邊挖漢菜哩。”最後一次走出諮詢室時,老張笑嘻嘻地說。

“有情緒也沒什麼用”| 父親的“忍”,害他得了抑鬱症

(為保護來訪者隱私,本故事所有內容均為虛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