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醫生真的反對保健品?...

日前,應中國駐美大使館之邀,知名專家張文宏教授

在線直播,就海外華人、留學生最為關心的戰疫問題,給出了精彩的解答。

其中紐約留學生吳秋翔提出了是否需要吃一些保健品的問題,張文宏教授也給出了清晰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被一些媒體篡改忽略。引起了業內的關注。作為身處健康最前沿的醫生如何看待和評價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和正規的營養健康食品),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01

真實:醫生沒有站在保健品的對立面

仔細回看張文宏教授的回答,原話大意是:到目前為止,這些保健品預防新冠的作用,還不確切。發現美國的華裔醫生很少吃保健品,但是回國的時候會拼命地買,帶回一堆的保健品。所以從我自己覺得,從預防新冠來說,是否可以吃,當然可以吃,因為如果吃了沒什麼壞處,哪怕不防新冠,防別的也行。

應該說,張文宏教授作為一個不是研究保健品的醫生,面對不懂保健品的在美留學生,說的這番話很實在,雖然不是官宣那樣規範的回答,但是道出了保健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很多媒體在報道時,把這個話題給刪去了。也有些自媒體把張文宏教授的回答變成了對於保健品的否定:

“目前為止保健品沒有作用,華裔自己都不吃保健品,不一定要吃”。

記者調查:醫生真的反對保健品?...

有一種觀點認為,認為保健品是給健康人吃的。治病的醫生都抵制保健品,記者在網上搜索醫生、保健品的關聯信息,幾乎沒有發現有醫生明確表示拒絕保健品。倒是在現實生活中,醫生對病人在治療的同時,都或多或少的給出一些飲食建議,比如“吃些有營養的”“補充一些維生素”等等,這些建議的背後,也包含著相關保健品的作用。張文宏教授表述的不推崇不拒絕的態度,也是絕大多數醫生對於保健品的看法。

02

其實:保健品不是多數醫生的關注點

就對於保健品的話題。記者線上採訪了幾位臨床醫生,沒有一位醫生表示明確反對保健品,倒是有兩個觀點高度一致,一是對於保健品不盡瞭解,二是隻要是正規上市的健康產品就會有健康作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精神醫生的看法很具代表性,她表示,作為臨床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從接受的專業教育到每天的日常工作,關注和研究的都是治療的手段和藥品的療效。對於保健品只知道有養生滋補的作用這樣一個大概念,具體的作用既不可能關注也沒有深入的瞭解。而醫生面對病人所說的話都帶有醫囑的性質,所以,絕大多數臨床醫生當然不會表態熱捧保健品,更不會指導人去服用保健品。因為保健品不是醫生的關注點。

記者調查:醫生真的反對保健品?...

值得一提的是,醫生中的營養醫師,都是保健品的行家。原全軍醫學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醫師呂利向記者表示,營養是生命的保障。營養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基礎膳食營養:主要是一日三餐,保障人類正常代謝的生理活動;

二是健康干預:就是攝入一定的營養保健食品,作為補充由於種種原因在習慣膳食營養攝入中的不足;

三是醫學營養也叫臨床營養,就是對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通過營養手段給予代謝調理(糖尿病等),生命支持(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營養糾偏(微量營養素鐵、鈣等缺乏病等)。

保健品是健康干預的一部分,很多時候由於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原因,人們的正常飲食攝入是不完全不完美的,這時候吃一些對路的保健品有益於健康,營養醫生不排斥保健品,但是會抵制保健品的誇大宣傳。

記者調查:醫生真的反對保健品?...

03

事實:穿白大褂賣保健品的不是醫生

正如呂利主任所說,確有不法企業以醫生的名義對保健品進行不正當宣傳的現象。記者瞭解到,在保健品的服務營銷活動中,針對消費者不瞭解保健品屬性並且相信醫生的心理,一些保健品推銷活動現場常常會出現身穿白大褂的專家。他們以醫生的身份,在敷衍了事地講解幾句健康知識後,便大肆推銷某種保健品。而事實上,這些“醫生”的真實身份就是營銷活動中的“講師”,他們雖然被稱為大夫,卻根本沒有醫生的資質。這些推銷活動中出現的保健品可能也是正規的,但不法商販會利用消費者接收的信息不全面,誇大療效後高價推銷。

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出於科普教育的目的,一些有名望和公益心的醫生會參加一些保健品企業組織的宣傳活動,但是真正的醫生,基於職業規範,講的只是健康方面的專業知識,絕對不會去推銷產品。

記者調查:醫生真的反對保健品?...

在異化保健品作用和醫生身份的現象背後,是公眾對於營養健康知識的缺乏和保健市場面臨的不健康的生存環境。知名媒體健康產業綜合平臺負責人東方告訴記者表示,

保健品行業是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納入了相關產業發展規劃。但是,這些年來,在執法實踐中,在輿論監督中,長期只拉黑名單,不拉白名單,只有保健品的負面案例,沒有正面案例,保健品行業陷入汙名化、妖魔化的非正常處境,廣大渴望健康的消費者不瞭解保健品的真正作用。以至於公眾認為,要麼醫生拒絕保健品,要麼醫生推銷保健品,把保健品當成藥品,把養生保健和醫療治病割裂開來,把醫生和保健品對立起來。而一些企業也利用這種心態,進行違法宣傳甚至消費欺詐。

04

求實:保健品需要有專業的科普教育

應當說,海外華人向感染科醫生張文宏教授提出關於保健品問題的背後,是公眾對於保健品需求的旺盛和保健品消費知識的匱乏。而要讓保健品的流通更加順暢,讓健康中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就需要為保健行業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一是對市場實施揚優抑劣並進,更加科學有效的監管舉措,二是加大對於保健品相關知識的科普宣傳力度。

記者調查:醫生真的反對保健品?...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賈亞光向記者表示,保健品的作用是讓健康人少得病,藥品的作用是治病救人,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在健康生活中是不可完全分割的一個整體。在中國保健協會的專家中,有眾多的德高望重的醫生,他們非常瞭解保健品,也非常支持保健行業。所以,用藥治病的醫生應該關注和了解一些保健品的知識。

當然,醫生的主要職責是用藥治病,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可能成為保健品方面的專家。這就需要行業共同努力,培養出一批具有醫學理論基礎,懂得保健品行業知識和產品知識,善於和消費者溝通的專業科普教育者。由他們帶動保健品消費知識的提升,保健品科普的背後是營養教育,公民一旦把保健品消費這些事搞明白了,也就意味著全民健康素養的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之後,保健品行業迴歸正常,首先應該是行業地位的迴歸正常,這種迴歸,需要正常的監管環境,需要正常的輿論環境,監管部門應該利用好疫情期間公眾對於保健行業的關注,鼓勵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