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不求上進的玉子》女主角是一個典型的低慾望青年。

很多人說,90後已經變成“低慾望一族”了,20多歲的人了,不想工作,不找對象,也不肯生娃的,他們就像橫亙在人類社會發展軌道上的巨型米蟲,光知道消耗糧食了。其實,他們不是低慾望,而是慾望在別處。

時間來到2019年,最晚的一批90後都邁進了二字頭。這意味著,所有“奔三”階段要做的事、要背的鍋,都得90後承包了。

本來,一代人本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各種嫌棄下幾代人,這已是全年齡段人類都逃不掉的循環。

做了好幾年晚輩的90後,早就聽膩了什麼“垮掉”、“非主流”、“二次元”……萬萬沒想到,他們最近被貼上的標籤又變成了“低慾望”——直接指向90後一切行為的源頭,他們的慾望出了問題。

好毒的一招。



拜金與低慾望,哪個才是90後?圖/全景

試想,一大波剛從校園走向社會的90後,躊躇滿志,蓄勢待發,就像昔日年輕帥氣的傑克,都還沒撩到肉絲。他剛爬上泰坦尼克號船頭,被海風吹得意氣風發,正要喊出那句經典臺詞:“我是……”

話未說完,就被看過好幾十遍電影的人劇透:不,你不是。你非但不是世界之王,而且還沒多長時間活了。馬上船不但要撞冰山,還要斷開兩半,然後你會把木板讓給那個女孩,自己被凍死。非但如此,你的扮演者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還要陪跑20多年都拿不到奧斯卡小金人……

“低慾望”的話聽多了,90後的“傑克們”還怎麼會有心情把戲做下去?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喪文化流行,低慾望彷彿才是高級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低慾望”這喪喪的詞是哪來的?

和貞子、伽椰子、川上富江同門,“低慾望”這個可怕的詞原產自日本。

幾年前,日本管理學宗師大前研一感慨,日本年輕人一沒慾望、二沒夢想、三沒得幹勁,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慾望社會。這位被《金融時報》稱為“日本極為稀缺的坦率無忌型”的名人,再一次引起了日本大眾的恐慌。

“低慾望社會”的具體表現包括:年輕人不願揹負百萬房貸背後的風險,渴望安逸;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問題持續;人們喪失物慾,連奢侈品都喪失了吸引力;三餐將就,吃飽就行;想要出人頭地,成為CEO的人越來越少。

在這種狀況下,大前研一推斷,無論日本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或進行公共投資,都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

《低慾望社會》的副標題是《胸無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低慾望社會”的說法來自大前研一著作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這不正是說90後嗎?

90後的人生前輩們拍大腿一想。上世紀80、90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像極了後來的中國;那麼日本後來大量出現的肥宅、食草青年、低慾望一族,亦有可能是中國90後會走向的明天。

這個時候,酷愛營造概念的日本人還為我們的90後提供了不少素材。

以擁有日本都市恐怖故事一手資料的NHK特別錄製組為例:《窮忙族》,又賺不到大錢,還整天瞎忙的,很像90後;《無緣社會》,遠離朋友、家人、家鄉,即將孤獨老死的,也像是90後。以此類推,什麼《女性貧困》《老後破產》也極有可能在他們身上發生,絕非危言聳聽。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女性貧困》一書重點關注女性與兒童貧困、單親母子家庭及貧困的代際傳遞等在日本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

流行一點的詞,小確幸,每天只滿足於眼前稍瞬即逝的美好,沉溺於對人生規劃沒大用處的美食與自拍之中。小確幸的另一種解釋是窮充,“現充”的一種變奏,每天照樣過得很充實快樂,就是窮而已,這不都是90後。

還有既不學習,也不工作,就是整天無所事事的某些90後,就可以被稱為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而那些不願擔當事業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的90後,則甘願將自己歸入了“下流一族”。哎,前輩們嘆了口氣,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能說這屆90後實在太水了。

在吃過苦捱過餓,奮鬥過、蝸居過的中老年人看來,從小就生活在舒坦環境中的90後,沒幹過啥正確的事。20多歲的人了,不工作的、不找對象的、不生娃的,他們就像橫亙在人類社會發展軌道上的巨型米蟲,光知道消耗糧食了。

這車開不起來,都是“低慾望”的錯呀。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東京,滿街都是慾望。圖/全景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不是90後喪,而是中老年人精力太旺

《低慾望社會》是作者寫給日本社會的一個警鐘,其本意也必然不是要讓年輕人成為千夫所指。那麼隔壁中國90後躺著中槍,就更加無辜了。

自從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來,日本銀行的貸款持續低利率,房貸利率不超過1%。《參考消息》曾引用東京KANTEI公司調查的房地產數據,2016年東京都內70平米的新建分售型住宅價格為708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18.8萬元)。

一個在東京上班的日本年輕人,如果年收入在平均值以上,奮鬥10年多一點,就可以還清房貸,叫中國的90後羨慕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東京也不貴嘛。圖/全景

可能不願負債買房的日本年輕人確實是低慾望,但我們的90後,屢屢拒接賣房中介電話,出門選擇共享交通,對升職加薪也沒啥瘋狂的想法,這樣的“佛”,只能說是工資物價比不以他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了。

而那些為了剛需,將要還債到白頭的90後,還一定會從自己僅剩的工資中,擠出一點來買口紅、買奶茶,或者把幾個月不買口紅不喝奶茶的錢攢下來,再不惜透支也要買包包,變身成為拉動經濟的買買俠。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我也有慾望,可是我沒時間。” 圖/全景

他們三餐從簡、屏蔽社交,還不是為了加班加點修改好給客戶爸爸的PPT;他們任由一個個熬過的夜晚,割裂開自己的夢想、充滿朝氣的身體,還有和思念之人的距離,也想讓社會中這小小的一個環節順利進行下去。

他們的父母,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豐富機遇而發家致富的中老年人,真正擁有存款的中產,在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準備先去白雲山徒個步,下午再去老年大學接受再教育,晚上老姊妹還要約著排練社區春晚。

和中老年人比起來,90後真是好沒活力呀,可你說能怎麼辦?沒有幾個人是躺著就有錢嘩啦啦進賬的。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我也有慾望,可是我沒錢。” 圖/全景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不是低慾望,而是慾望在別處

在一集《圓桌派》中,竇文濤等人一同聊了聊“低慾望社會”這個話題。嘉賓耶魯大學金融教授陳志武指出,“低慾望”實際上是當下社會的一種富貴病。

早在1972年,國際學術團體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第一份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就想象過一個人有錢到極限,不過還是一日三餐,穿著好看的衣服就那幾件,即便他買下了一整條街的豪宅,具體到某時某刻,他也只能身處於其中的那一磚上。

如今,社會發展成熟,每個人的基本生存已不成問題,財富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不用為一根蔥、一袋鹽爭得你死我活,這時候,人人都自然會變得更佛系、更體面,更別提和GDP一起成長起來的90後了。要求他們渾身散發出對金錢、食物的強烈慾望?沒必要。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低慾望”實際上是一種富貴病。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胡澎主任也在接受《南風窗》採訪時提到,奮鬥不一定只存在於經濟維度,從無到有的生存問題被解決後,擺在人們面前的就是怎麼讓社會更精緻、更美好、更人性化

營口的老王發現自己家大閨女不愛穿貂了,那可能是她看過許多“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紀錄片後,就堅決抵制危及動物生存的物品,甚至連僱傭黑工廠,給環境帶來過多壓力的時尚快銷品都不願意買了。

上海的許阿姨發現自己兒子喜歡的淨是“性冷淡”風的家裝,叫他自己裝修房子,沒有一平方不是黑白灰的。但許阿姨不知道的是,這些看起來跟酒店沒啥兩樣的極簡傢俱,背後涵蓋了多少工業設計、人體力學研究,能夠讓居住的人更舒適,比她喜歡的小碎花田園風要貴好幾倍。


有人說九零後低慾望?低慾望是什麼?你根本不懂年輕人我們90後


年輕人更喜歡看起來低慾望的性冷淡風格,但這種生活方式並不廉價。

還是那集《圓桌派》,竇文濤總結到,不是低慾望,是慾望在別處。馬家輝補充,低慾望,實際上是異慾望

夾在中國90後和日本年輕人中間的韓國少年是這樣唱的:

好房好房好車好車

那樣的東西就會幸福嗎?

……

大人告訴我

辛苦也只是現在而已

讓我稍稍再忍耐一下 以後再做吧

……

不要再說以後這種話

不要再束縛他人的夢想

時代都來到了多元化,天天把錢錢錢掛在口中的人,才會被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

另外一位日本學者姜建強認為,所謂的低慾望實則是在重塑自己,而重塑自己就是重塑這個社會

90後率先開啟了重塑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