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潁菜市場

鄉愁記憶|青潁菜市場

家的後面是個菜市場,東西向,約有三里半的樣子。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只要東方露出魚肚白,菜市場便漸漸喧鬧起來。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汽車喇叭聲,買賣討價聲,此起彼伏,儼然一幅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菜市場的商戶們大多都有自己固定的攤位,攤主們不慌不忙地整理擺放著一大早從批發市場運來的新鮮菜品。青的、紅的、白的、綠的,五顏六色,粘帶著晶瑩的露水,誘惑著行人的眼睛。菜市場的中段是個十字路口,那是流動商販們的必爭之地。流動商販所賣品種單一,或蔬菜或水果,或擔挑或車拉。早來者佔據著路口四角的有利位置,有扯著嗓子喊的,有用電子喇叭放的,約好似的都是一個腔調,“快來買呀,快來買呀”,“好吃的很呀,好吃得很呀”。有晚到者,急匆匆想插入地盤,不是被婉言拒絕,就是被厲聲喝走,弄得想買的人也跟著東奔西跑。倒是有個別膽大者,索性把車子或擔子往路中一橫,不管三七二十一叫賣起來,不多時路口便擠個水洩不通。年輕者迂迴穿梭而過,年老者蹣跚徘徊,嘴裡罵個不停。擋道者倒不生氣,一邊吆喝著幾斤幾錢,一邊朝老者陪著歉意的笑臉。也有那幾日,遠遠看見城管的車輛駛來,路中賣菜人落荒而逃。

鄉愁記憶|青潁菜市場

說來也怪,人們往往在購買大件物品時,不去斤斤計較,而在青菜蘿蔔上討價還價,一毛幾分的壓完價,末了還非讓老闆饒一個。也有看似痛快的老闆,稱完菜不等顧客說話,就主動多抓一把,湊個整錢數。有的人喜歡在一個菜攤上把需要的菜買齊,急忙忙趕回家;也有的人喜歡邊逛邊買,待到回家時才發現有想買的東西沒買,就再折返回來,又是一圈圈的逛。偶爾菜市場會來些賣菜刀之類的南方商販,邊說著快速的蠻語,邊演示者菜刀的鋒利,吸引著行人駐足圍觀。有時賣刀人的一個笑話或一個動作引得現場一陣鬨笑,遠處的買賣人不禁引頸張望,有喜熱鬧的飛奔過來,一睹究竟。也有看了大半天的路人,時間過了很久,似乎想起什麼事來,一拍腦門扒開人群,急匆匆離去。

這條街與其說是菜市場,不如說是農貿市場更貼切。由東向西依次排列著菜攤、水果攤、魚肉攤、熟食攤,中間穿插著賣傢俱的,總長大約有兩裡多的樣子。到了中段路口再往西一里長,就是賣衣服的、賣古玩的、賣魚食的、賣花鳥的、賣寵物的。這裡較東邊明顯清淨了很多。有不著急趕家者,兩手拎著滿滿的蔬菜水果,優哉悠哉地來回閒逛著。有時突然像似發現新大陸般,放下手中的食品袋,拿起攤上的衣服、古玩什麼的仔細端詳,口中打聽著價格,但最後很少有買下來的。攤主倒也不急,抱著雙臂微笑著,一副姜太公釣魚的姿態。

鄉愁記憶|青潁菜市場

到了日升半晌,流動攤販最先收拾離去,固定商販則用清水灑著蔬菜,因為他們可以在菜市場持續賣到傍晚。一旦穿著橘黃色的環衛工人上場,喧鬧鼎沸的菜市便落下了帷幕。菜市場經過一天一夜的沉寂,第二天早上又粉墨登場,週而復始。

家後面的這個菜市場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記得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這個菜市場便成為全城人購物的狂歡街。現在隨著城市的擴大,菜市場也多了起來,但青潁菜市場永遠有著老阜城的美好記憶,彷彿那喧囂的吵雜聲也成了悅耳的晨曲聲,喚醒著這個城市熟睡的人們,而這時的我卻伴著這晨曲剛剛入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