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日軍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樣嗎?

回答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日軍體制


抗日戰爭中日軍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樣嗎?

作戰中的日軍


日本的近代化部隊,從明治維新開始建設的。日軍的軍隊編制,陸軍參考了德國模式,海軍參考了英國的模式;日本於1872年頒佈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後來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2年。

在侵華戰爭中日軍的編制為:小隊(排);中隊(連);大隊(營);聯隊(團);旅團(師);師團(軍)。普通日軍士兵一般只裝備有三八式步槍、刺刀、擲彈筒,以及少量手榴彈和常規基數的彈藥。

二、日軍思想


抗日戰爭中日軍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樣嗎?

天皇視察部隊


思想,是日軍能夠像死人作戰的基礎。從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確立和鞏固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府,建立起軍國主義基礎。當時的陸軍大臣山縣有朋發佈的《軍人訓誡》和《參謀本部條例》更進一步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思想各領域均確立起軍國主義體制。在這個體制中,天皇是國家軍隊的總司令,軍隊是“皇軍”,士兵必須一心一意為天皇賣命。另一方面,千百年來深刻在日本民族心靈上的武士道精神也成為軍國主義的助推力量。它們在軍隊中已經融為一體。

另一方面,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完全是靠進行不間斷的瘋狂的侵略戰爭來推動的。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侵犯中國,1904的日俄戰爭,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乃至1937年的侵華戰爭,1941年挑起的太平洋戰爭。日本在這些侵略戰爭中,獲得了鉅額賠款,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大量財富,攫取了大片土地。這些戰爭都使得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越來越猖狂,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抗日戰爭中日軍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樣嗎?

作戰中的中國軍隊


三、總結

綜上所述,日軍能夠在作戰中捨生忘死,全都是因為以上的二個主要原因,因為他們能在戰爭中獲得巨大的財富和利益。同時,日軍在二戰中大部分的兵力都在中國戰場,日軍和中國軍隊的差距巨大,從士兵個人素質到武器裝備,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日軍以少勝多的戰役。

但是和西方軍隊作戰並不能這樣,也是因為差距太大。比如日軍在和美軍作戰中基本都是以多戰少,還大多失敗居多,這都是武器裝備和軍事思想的差距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