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日军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样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日军体制


抗日战争中日军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样吗?

作战中的日军


日本的近代化部队,从明治维新开始建设的。日军的军队编制,陆军参考了德国模式,海军参考了英国的模式;日本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的编制为:小队(排);中队(连);大队(营);联队(团);旅团(师);师团(军)。普通日军士兵一般只装备有三八式步枪、刺刀、掷弹筒,以及少量手榴弹和常规基数的弹药。

二、日军思想


抗日战争中日军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样吗?

天皇视察部队


思想,是日军能够像死人作战的基础。从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基础。当时的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发布的《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更进一步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天皇是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军队是“皇军”,士兵必须一心一意为天皇卖命。另一方面,千百年来深刻在日本民族心灵上的武士道精神也成为军国主义的助推力量。它们在军队中已经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完全是靠进行不间断的疯狂的侵略战争来推动的。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侵犯中国,1904的日俄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乃至1937年的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在这些侵略战争中,获得了巨额赔款,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攫取了大片土地。这些战争都使得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越来越猖狂,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中日军为何不怕死,常以少攻多?是你想的那样吗?

作战中的中国军队


三、总结

综上所述,日军能够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全都是因为以上的二个主要原因,因为他们能在战争中获得巨大的财富和利益。同时,日军在二战中大部分的兵力都在中国战场,日军和中国军队的差距巨大,从士兵个人素质到武器装备,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日军以少胜多的战役。

但是和西方军队作战并不能这样,也是因为差距太大。比如日军在和美军作战中基本都是以多战少,还大多失败居多,这都是武器装备和军事思想的差距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