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最強坦克伏擊戰」打出1比1交換比,結局卻是全軍覆沒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展開的坦克戰可以用“一邊倒”來形容。面對火力、防護與機動佔絕對優勢的美軍M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日軍坦克幾乎一籌莫展。甚至有人戲稱,在歐洲戰場上飽受德軍“虎豹軍團”欺負的美軍M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到了太平洋島嶼上找到了當“女王”的感覺,吊打日軍各型坦克……

當時,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裝備有97改式中型坦克。當然,這裡的“中型坦克”只是日軍標準的定位。該型號15.8噸的戰鬥全重在同時期的歐美國家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軍入侵東南亞時,曾飽受美軍和英軍裝備的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之苦。與之相比,97改也只是憑藉1式47毫米坦克炮在火力上佔有優勢,裝甲防護力和機動能力反而不及M3“斯圖亞特”。

日軍“最強坦克伏擊戰”打出1比1交換比,結局卻是全軍覆沒

1944年12月,菲律賓,呂宋島,日軍第2戰車師團第7戰車聯隊第3戰車中隊的97改式中型坦克。

太平洋戰場進入後期,美軍普遍裝備後期型M4A3“謝爾曼”中型坦克。1944年2月—1945年3月,美國費舍爾坦克兵工廠生產了3071輛此型坦克。該型號裝有M3式75毫米坦克炮,車載彈藥配有水套保護。來到東方戰線後,新型坦克對日本陸軍造成強烈震撼,曾經橫行亞洲的日本陸軍發現幾乎無法對M4“謝爾曼”中型坦克產生任何威脅!

對此,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出版的《戰史叢書—捷號陸軍作戰(2)》白紙黑字地記錄如下:“如果我軍坦克在接近敵前70米處使用47毫米穿甲彈,對敵軍的M4型坦克毫無威脅。在相同距離上,敵軍M4型坦克的穿甲彈,則很容易穿透我軍坦克的25毫米裝甲,同時瞬間產生連鋼鐵也會熔化的高溫,使我軍坦克燃燒起火。”

日軍1式47毫米坦克炮如此不濟,其原因在於1式穿甲榴彈的金屬鉻含量太低,彈頭內部用於裝填炸藥的空心導致彈體結構強度下降,甚至是粗糙的生產導致的質量不合格。同時,日軍坦克的裝甲太薄且質量低下,所謂“鎳鉻合金裝甲”合格率只有32%。因此,97改式中型坦克對抗M4“謝爾曼”中型坦克時,既“打不過”又“擋不住”。

日軍“最強坦克伏擊戰”打出1比1交換比,結局卻是全軍覆沒

太平洋戰場,“謝爾曼”給日軍留下噩夢一般的回憶

無奈之下,97改的1式47毫米反坦克炮只能選擇打擊“謝爾曼”薄弱的側後裝甲。另外,日軍步兵不得不攜帶各型燃燒瓶、炸藥包和反坦克雷,蜂擁般地發起同歸於盡式的自殺性進攻。除了90式75毫米野戰炮、88式75毫米高射炮,以及當做反坦克地雷埋設的水雷和航空炸彈,日軍很少有常規反坦克武器能夠威脅到M4“謝爾曼”中型坦克。這個矮墩墩的“小饅頭”上,63.5毫米的車體正面裝甲帶有47°法線角的傾斜度,對抗小口徑火炮的穿甲彈時效果極佳。美軍裝甲兵經常在車體正面焊接或披掛備用履帶、負重輪或鋼板,這些金屬件都能起到附加裝甲的效果。日軍97改式中型坦克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裝甲不僅無法抵擋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炮彈,也無法抵擋美軍M3型37毫米反坦克炮、“巴祖卡”式反坦克火箭筒、步槍發射的M9A1式反坦克槍榴彈,甚至無法抵擋M2HB式12.7毫米重機槍在近距離的掃射!

當然,日軍裝甲兵也不甘一直捱打。1945年1月17日,在菲律賓呂宋島的烏達內塔,日軍3輛97改式中型坦克對美軍3輛M4A3“謝爾曼”式中型坦克,打了一場“翻身仗”。只不過,這場“翻身仗”打完,日軍依然笑不起來……

日軍“最強坦克伏擊戰”打出1比1交換比,結局卻是全軍覆沒

太平洋戰場,日軍面對盟軍坦克,幾乎是絕望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