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的歷史

2015年12月3日訊,國務院近日批覆,北京密雲縣、延慶縣將撤縣改區。至此,北京最後兩個縣也變成了市轄區。密雲位於北京市東北部,是我國古老的縣份之一。據燕落寨雪山文化遺址出土的新石器、陶器等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密雲一帶已有人類聚居。歷史上因物產豐富而被譽為“燕地天府”……

密雲的歷史
密雲的歷史
密雲的歷史

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8月杜洛周(今內蒙古興和縣人)在上谷(今延慶)起義,於東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攻陷安州(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化縣境內)等處,安州及其所屬的密雲郡、安樂郡、廣陽郡和三郡所轄的密雲、要陽、白檀、安市、土垠、燕樂等縣全部南遷並寄治於漁陽縣(今密雲縣)境內。後齊(公元550~577年)時廢密雲郡,將白檀、要陽合併為密雲縣。此後的千餘年間幾經變遷,至明清以來,“密雲縣”正式取代其它名稱成為今日密雲地區的縣名。1914年密雲縣屬京兆,1928年以後隸河北省,1958年10月劃歸北京市。

密雲古稱“漁陽”“檀州”

密雲古有漁陽之稱,源於兩千多年前燕國所設的漁陽郡。《密雲史話》載: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燕大將秦開擊退東胡,收復今天的密雲地區,並在此地設郡,同時又置漁陽縣。縣址與郡址同在今天密雲縣統軍莊村南面的南城子。因其位於漁水(今白河)之北,故稱“漁陽”。《辭海》記為:“漁陽,郡名,以在漁水之陽而得名,治所在今密雲縣城西南,秦漢時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圍場以南,薊運河以西,天津以北,北京市懷柔、通縣以東地區。陳勝、吳廣戍漁陽即此。”東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杜洛周起義軍相繼攻陷位於今河北省隆化一帶的安州、密雲等縣後,密雲縣衙門便南遷,置於漁陽縣境內。北齊廢漁陽縣併入密雲縣,此後漁陽成為密雲的故稱。

密雲也古稱檀州,最早見於隋朝。據《密雲縣志》記載:“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正月,於舊玄地置檀州,轄密雲、燕落二縣”。

“檀州”之稱自隋開皇十六年至明洪武元年(公元596~1368年),前後達700多年,其間建置範圍雖變化,但總的稱呼沒有改變。

歷史上的檀州城在如今密雲縣這個位置。據說“檀州”一詞源於黍谷山上的白檀樹。北周之前,密雲一地為安州,到了北周年間,改安州為玄州。隋開皇年間,佛教已傳入這個地區,當時的太守信奉佛教,感到這一地區戰略位置相當重要,稱為“玄州”不吉利。因為“玄”與“懸”諧音,意為危險、危及,這樣對國家疆土不利,也對自己的官位不利,於是想更改地名。但改成什麼名字好呢?太守左右為難,“玄州”之名被老百姓稱呼已久,若一下子改成其他名稱,恐怕一時難以接受。太守沉思良久,忽然想起附近的黍谷山上有幾棵古檀樹(白檀),其木質堅硬,色彩絢麗多變且百毒不侵,萬古不朽,又能避邪,有“聖檀”之稱,且梵語中有佈施之意。於是將“玄州”改稱為“檀州”,其治所在燕樂(今密雲縣東北)。到了明洪武元年(1368年),檀州入密雲縣,隸屬北平府,由此“檀州”成了“密雲”的故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