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王欽若字定國,北宋奸臣、貪官。宋太宗成平年間進士,歷任毫州防禦推官、秘書省秘書郎、廬州監稅、太常丞、知製造等職,真宗時官至宰相。史稱此人“奸邪險偽”,又因其狀貌短小,頸上有疣,而被時人蔑稱為“瘦相”。他“智數過人”,然而搗鬼有術,治國無方。對上諂媚逢迎、竭力邀寵,對忠臣良將則排擠打壓,百般詆譭。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當朝的奸佞小人深相結納,並稱北宋“五鬼”,位居“五鬼”之首。王欽若幼年就死了父母,但是自小卻有祖父王鬱的疼愛和憐惜。憑著自己的那點才華和靈氣,太宗淳化三年已過而立之年的王欽若中了進士。王欽若中了進士,從此踏入仕途。他先是在亳州任推事判官,監管會亭倉庫。

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有一年,連續多日降雨,穀物難幹,倉司以百姓送的穀子太溼為由拒絕收納。百姓遠道而來,隨身帶來的乾糧都吃光了,穀子還沒交上,一時走投無路。王欽若初入仕途,卻深諳為官之道,他察覺這可是一個為自己贏得民望的好機會,於是即刻命令倉司悉數收納穀物。百姓讚譽之聲果然不絕於耳,直誇王欽若是個愛民如子、為民解憂的清官好官。王欽若賺得美名,事後還不忘再去太宗那裡邀上一功。他上書朝廷,先是把事情經過添油加醋地稟告一通,然後又奏請說,以後倉庫支取時,請一律先支溼谷,以防穀物黴爛變質。太宗見疏大喜,手詔予以准許,心中也為王欽若暗記了一次大功。欽若愛耍兩面手腕,朝中眾臣人人皆知,毋賓古更深有體會。

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毋賓古向他說要奏請皇上蜀免百姓欠稅的時候,王欽若還當面誇讚毋賓古是個體恤百姓的親民官,而背地裡,卻自個兒跑到真宗那裡奪了功。除了經常幹些奪他人之功據為己有的勾當外,王欽若還三天兩頭地跑到皇帝那兒打小報告,蓄意詆譭同僚。王欽若善揣上意,擅長逢迎之道。他深知皇帝們都好大喜功,喜歡粉飾太平,喜歡製造虛假的繁榮欺騙黎民百姓,因此當真宗問他如何才能洗刷溜淵“城下之盟”的恥辱時,這個善承人主之意的小人立即投上所好,建議道:“唯有封禪泰山,才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泰山封禪,本是“功高德厚”的帝王向上蒼告有大成而舉行的盛典。歷史上的三皇五帝、秦皇漢武都曾東封西祀。

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北宋真宗朝,“大成”無從談起,真宗也原本無“功”可表。然而經王欽若三言兩語的一通挑唆,趙恆不禁怦然心動,他當然樂得用封禪給自己臉上貼金,於是連忙點頭稱許,王欽若也心領神會。隨後,在王欽若的授意下,京城和泰山等地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天降天書”等各種祥瑞。既然“天降符瑞”,看來舉行封禪大典是理所當然的了。於是大中祥符元年,在庸君宋真宗和姦臣王欽若等一班人的精心策劃下,封禪泰山的鬧劇正式上演。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封禪前後歷時四十七天,耗資多達八百餘萬貫,終成勞民傷財之舉。“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盞佳餚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王欽若卻夥同丁謂等人從中漁利,中飽私囊。然後用這不義之財,恣意揮霍,日日笙簫夜夜醉,盡享人間的奢靡和浮華。封禪事過,真宗沉湎於那場浩大的盛事而不可自拔,對王欽若為他所做的貢獻,也是心存感激,於是幾次試圖提拔王欽若為相。宰相王旦深知王欽若心術不正,幾次以“本朝無任用江南人為相的先例”為由竭力諫阻。因此,一直到王旦死後的第二年即天禧二年,王欽若才得以拜相,成為宋朝江南人第一宰相。王欽若其人品、官品俱差,前後幾次耀拔,都有賢能忠良之士出面諫阻,然而無奈卻使他終得一朝宰相之高位,此乃歷史之大不幸。王欽若儘管心懷鬼胎,平日裡行奸作惡,然而在皇帝面前卻口吐蓮花,巧言似忠,把自己偽飾得一派道貌岸然。

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真宗不察其私心,以邪為賢,以奸為忠,這才對他任之不疑,竟讓他做了宰相。王欽若做了宰相後,大權在握,惡行非但不見稍改,反而恃寵日驕,時常以已意假冒聖旨,為所欲為。然在他志得意滿、不可一世的時候,天聖元年真宗去世,兒子趙禎即位。仁宗皇帝久聞王欽若奸詐貪婪之名,即位後,對王欽若頗有微詞。王欽若歷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為官三十多年,期間雖也曾做過幾樁收買人心取悅聖心的“好事”。但仁宗此時一句話,還是最終揭穿了他的所有偽善,將其結結實實地打進了奸人錄。仁宗雖識得王欽若的本性,但念及他乃先帝的寵臣,自己做太子時,王欽若也曾做過幾日自己的老師,便沒有動他。此時王欽若年老體衰,病入膏育,仁宗量他也興不起什麼風浪,便仁心大動,任由他自生自滅。

北宋“五鬼”王欽若,縱有萬般本事,卻難逃遺臭萬年的惡名

天聖三年王欽若便帶著一身的骯髒和罪惡離開了人世。王欽若當是歷代貪臣佞相中的幸者,皇帝一念之間,他就得以風光地辦了後事,體面地入棺安臥。然而,歷史又怎能輕易放過他,歷朝歷代逃過善惡之報的又有幾人?現實的劍雖未在法場上砍下王欽若的頭顱,但人間正義之劍卻讓他在地下永世不得安寧。王欽若可以巧言令色擾亂聖聽,可以巧設奸計陷害忠良,可以收受賄賂又屢屢巧避責罰。然而,他縱有萬般本事,千般狡黠,卻也無法使自己逃脫遺臭萬年、惡名留史的命運。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往日榮華候忽成空,千古留罵、萬年遺臭,才是歷史對他的最終懲罰。玩火者終自焚,戲水者必自溺。無論奸臣、貪官,禍國殃民的人終究難以笑到最後,這是千年不變的告誡,是歷史一再彰顯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