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有去無回",為何銀行家卻爭相豪賭?

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

西方國家的銀行體系萌芽自十一世紀中後期由教會一手扶持的"聖殿騎士團",在長達百餘年的時光裡,這個組織讓西方資本家發現了做一個"金錢的搬運工"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獲利,故而在聖殿騎士團因權勢的極速擴張被教會打壓後,在十三世紀出現了由家族、合夥人等方式形成的早期銀行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存取款和貨幣兌換甚至小額貸款都不是其最重要的業務,相反的,向國王、貴族進行大額、高息的貸款業務發展得最為蓬勃。即使在教廷對高息貸款的禁令和大額借款經常"有去無回"的情況下,歐洲眾多精明的銀行家還是願意飛蛾撲火般進行這場豪賭,那麼究竟是什麼緣故讓這群無利不起早的商人做出了這樣看似不智的舉動呢?

一、歐洲早期銀行體系的發展與"大客戶"的業務往來

1、 銀行形式的初現

韋伯將前資本主義時代的銀行定義為:"銀行是經營存儲業務連同為消除現金支付而進行的信用轉移或轉讓的。"這種定義法實際是因為在十三世紀的歐洲,銀行剛剛形成,遠遠沒有如今的金融大鱷般攪弄風雲的能力,銀行家這個"職業"也只是一種"兼職"而已。

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

由於當時貿易擴張和資金交易的金額越來越大,銀行的出現在聖殿騎士團珠玉在前的情況下開辦地十分迅速,當時的銀行大多是家族成員集資或眾多有錢人合資開辦,充其量算一個以股份分配利益和責任的公司,而由於開辦銀行的前期投資巨大的緣故,這些早期"兼職"做銀行業的人自然是當時的富商

從十三世紀的歷史來看,當時的手工工廠和商品貿易才是最能斂財的行業,而銀行的開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這些行業的擴張提供便利而開辦的,當然,銀行開辦後原本只是在商人間進行交互,例如跨行轉賬和小額借貸等,誰知這項借貸的業務卻被當時歐洲多位國王共同盯上了

2、 與國王貴族等"大客戶"的業務往來

歐洲眾多皇室的處境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光輝,在"國王靠自己過活"的傳統習慣限制以及教會和議會的雙重壓制下,面對皇室成員越來越多、內戰外戰頻發、教堂和宮殿的修繕翻新甚至軍部的支持問題都讓各國國王和貴族頭疼不已。

當時的歐洲國家還沒能嚐到太多的戰爭紅利,王室的存在更像一個大奴隸主,擁有自己的王室領土,享有領土內的稅收權,雖說關稅也絕大部分可以進入王室的口袋,但在走私業氾濫的中世紀,這筆錢卻並不算一個大數目,然而作為王室卻很難平衡曾經的輝煌和入不敷出的現實之間的心理鬥爭。俗話說由奢入儉難,恰逢十三世紀銀行業方興未艾,王室便將主意打到了這些商人的身上

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

對於如何從商人身上攫取財富,這些國王貴族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準則,面對"好欺負"的猶太人,借款幾乎是強制的,曾經亨利二世就向猶太人強行"借貸"大額款項用於發動對圖魯茲的戰爭,然而這筆借款卻再也沒有提起。

這種借款更類似於一種保護費,無論是掏錢的猶太人還是收錢的王室,都沒想過還錢這件事,即使這樣,猶太人還要面對巧立名目的罰款和稅收。

這種因宗教問題導致的欺壓在本土的大銀行家身上自然不會發生,國王們在向這些人借款時,不但會以高額的利息為誘惑,也會付出一定的保護甚至商業的支持,用借來的錢發動戰爭,獲得戰爭紅利,還清欠款後再進行下一次借款還款的循環,這種方式不僅養肥了王室,也富足了眾多商人的口袋。

3、 借錢容易還錢難的現狀

與這些手握大權的人做生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國古代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在歐洲大陸卻更加奉行

"一力降十會"

借錢給王室是一件風險相當大的事情,例如曾經的英國王室與意大利銀行的愛恨情仇就很能說明問題。從1272年到年1294間,盧卡的裡卡迪公司是愛德華一世最為重要的債權人。在這段長達二十餘年的交易中,時任國王愛德華一世總是借款多過還款,對於該公司至少欠下四十萬八千九百七十二英鎊的債務,最後不得不將關稅都抵押給了裡卡迪公司。

別看該公司幾乎掌控了整個關稅收入,但這樣高額的付出從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商業擴張,讓它幾乎成了愛德華一世的錢袋子,最終於1294年正式以解散收場。

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

當然,還有很多公司和國王之間只是簡單的借貸關係,並不參與政治投資,然而借貸來發動戰爭容易,短時間內贏得戰爭卻很難,當時銀行幾乎都是個人名義,長時間的無回報和戰爭失利後強權一方光明正大的賴賬行為就曾拖垮了很多銀行,而那些成功熬到"轉型"的銀行則不得不感嘆一句幸運

二、歐洲銀行家的"飛蛾撲火"行為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利益回報?

1、高風險與高回報的"賭徒"心理

我們一直說西方國家的原始資本積累是血腥的,就連伊麗莎白一世都曾與海盜有過勾結,哥倫布探索新大陸的行為也是伴隨著擴張意圖,可見這群西方人似乎天生就對冒險有著不可磨滅的情結。

在這些商人眼中,與國王貴族進行借貸活動也是一場冒險,他們可不出於愛國之類正義的思維才破家支持國家行動,相反這只是一場豪賭罷了。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是嚴禁高利貸的,然而王室為了誘惑商人進行鉅額的借款,將借款的數量虛報來抵償利息,據記載當時最高的利息甚至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面對巨大的本金基礎,這筆利息足以讓商人付出一切來賭,當然有勝利者就有失敗者,然而金融行業的風險和迷人之處卻也正在於此,故而中世紀著名的美第奇銀行、帕奇銀行、魯切萊銀行、斯特洛齊銀行等幾乎都參與了這種豪賭。

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

2、由"貸款"行為蔓延的生意

對於商人來說,賺錢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就像猶太人一直都是國王貴族心裡的錢袋子一樣,如果沒有背景或者權利,那麼再龐大的財富也不過是權貴手中的備用金庫,因而

貸款一事除了賺錢本身,也能成為自己和貴族之間的一根線,讓自己獲得更多看不見的利益

仍舊以意大利和英國王室的借貸為例,中世紀的意大利銀行家在經營銀行業務的同時,手中也開展著其他的商業貿易活動,其中隨著英國羊毛業的發展,羊毛出口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機,僅這一項生意產生的關稅就不容小覷。

英國王室在向銀行借款的同時,也正式將英國羊毛的出口業務授權給了這些銀行背後的公司,而且免除了該公司羊毛出口的關稅。同時,借款自然需要抵押,於是王室又將關稅作為抵押品交付給該公司。

就這樣,在1302至1340年間,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巴爾迪銀行為愛德華二世和愛德華三世提供借款,國王授權該銀行承包英國8個港口的羊毛出口關稅,而精明的商人僅從這種幾乎完全的開放裡就收回了借款,甚至獲取了高額的利益,同時也為當時經濟一度低迷的英國注入了新的活力

3、國王的"強權"與銀行家的"狐假虎威"

銀行家作為商人,無論在哪裡都要保持相對友好、溫柔的處事方法,但以"借錢"為生意總也難免面對欠錢不還的老賴行為,然而一旦成為了國王的御用錢袋子,銀行家立刻就成了"國王的銀行家",享有一定的特權,中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曾借款給英國皇室的意大利銀行家在徵收其他人的債務時,都可以得到來自英國財政機構及官員的協助。

1329年,巴爾迪銀行在收回債務遇到阻礙時就受到了愛德華三世的幫助,國王為了繼續從該公司借款,要求英國財政署為其徵收外債,甚至聲稱若不這樣做,巴爾迪銀行就無法為國王提供足夠借款。這種狐假虎威的方式讓銀行享受到了遠超一般商人的"皇商"待遇,在強權的庇護下這些銀行家也就有了更加自由的貿易環境。

歐洲金融怪圈:皇室貴族借錢

三、小結

這種"官商勾結"的借貸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一種極大的互利共贏,國王和貴族有了足夠的資金解決財政危機和軍費,得以繼續擴張並最終在戰爭中掠奪財富以供養自己,同時銀行家們收穫了高額的利息和相當大的貿易話語權,這種話語權也讓商業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大。

然而戰爭的結局難以預料,在十五世紀銀行陷入貿易另一怪圈後,已經通過這種形式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積累後的銀行家們終於開始決定穩紮穩打,同時多次"賴賬"的王室也失去了良好的借貸信譽。巴爾迪和佩魯齊兩家銀行 1346 年前共借給愛德華三世約175萬金佛羅琳,最終卻都以破產告終

華特在 《中世紀企業:佩魯齊帝國》中認為,這些輝煌一時的大銀行倒閉不僅是因為大量借款導致的資金鍊斷裂,更因為他們"過於信任國王的承諾",因而這種信任崩塌以後,金融行業開始結束這種王室和銀行家之間危險的互利共贏關係。

對於某些投機者來說,也許失去了一夜暴富的機會,然而對於金融行業本身和一些中小型企業和平民來說,這種安穩和正規才更能保障他們的利益,至少不必再擔心一夜睡醒後所有存款隨著銀行倒閉而化為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