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大家瞭解了這麼久,應該知道其實建盞最大特點就是釉面變幻莫測的斑紋,當然,燒製過程中能夠出現斑紋的首要條件就是胎土含鐵量要高。如果胎土含鐵量高,那麼它的耐高溫性能就差,燒製中極易發生變形,甚至開裂。這樣,建盞胎土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顆粒狀的石英石等耐高溫的天然礦物。

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構成一隻好建盞的胎。所以,好建盞的胎顏色近深灰或深褐色,胎質較為粗糙堅硬,叩之有金屬聲,這樣的胎土只能取自建陽水吉一帶。這也就是為什麼全世界喜歡建盞的陶藝家都要到建陽水吉去買胎土的緣故。


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建盞鑑別原理


⒈鐵胎

建盞神奇之處一則因其紋理,“入窯一色,出窯千變”,使每個盞都獨具特色;二則就是因為鐵胎,因其胎體所用粘土含鐵量遠高於其他窯內所出器皿從外觀上看,還原燒的建盞胎體多呈灰色或者灰黑色,氧化燒的建盞胎體則以黃色或黃褐色為主;而建盞在“正燒”時僅施以半釉,所以從外壁底部即可觀察其顏色,比一般瓷質或者普通陶土的顏色更深沉


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⒉重量

建盞胎體因富含鐵元素,從物理性能上看,上手時有壓手感,即俗話說的重,有分量;且茶湯的保溫性能更好,加之鐵元素的軟化作用也使得茶質更加柔和醇厚

使用時與普通器皿相比,更適宜飲茶,彰顯茶質的色香味

⒊磁鐵

提到鐵大家最首先想到的是磁鐵,所以磁鐵測試法也是茶友最常聽說的辨別法。但實際上,建盞並不一定能吸附磁鐵,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磁鐵的大小、磁性的強弱,建盞胎質的厚薄,釉層的厚薄等等,由此可見磁鐵測試法並非確切的,需依具體情況而定,而且建盞中的鐵元素,是以二價鐵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

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⒋鐵繫結晶釉

建盞的那句“入窯一色,出窯千變”,根本原因是因為同一個釉色遇到不同鐵元素含量的胎體,形成的鐵繫結晶釉是存在差異的,不會也不可能出現一模一樣的建盞。

老盞鑑別方法


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仿宋兔毫盞、油滴盞不僅大量進入市場,而且作偽手段越來越複雜。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仿建產品一般是在釉面上做簡單處理,即用酸性物質去光,再用黃土塗抹。九十年代以後,在此基礎上,有作偽者還在仿建產品上粘上“土鏽”。

此外,常用的作偽手段還有接底(即將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上釉後再入窯燒造)、老胎新釉(即將窯址上採揀的廢品重新上釉,再入窯燒造)等。仿建產品除碗(盞)這類器形之外,還有少量梅瓶、蒜頭瓶、小盅及茶壺等;梅瓶、蒜頭瓶比宋代的器形更大,較易辨別;而茶壺及小盅則非古代建窯製作。


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現代仿建產品由於採用的瓷土、釉料及燒成溫度與古代相近,故胎、釉的化學成分基本一致,紋理也幾可亂真。但仔細觀察,其釉面大多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質浸泡者則釉面呆板、晦澀,缺乏建盞的柔潤深沉之感。有的粘“土鏽”,但不自然。


其次,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較細膩,胎體表面較平整光滑且較薄,手感較輕飄。

其三,仿品大多為輪制壓模或注漿成型,修刀過於工整,以致顯得拘謹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隨意之感。

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其四,仿品大多不見冰裂紋,少數放置爐火焙烤而後置水中,利用熱脹冷縮原理而產生冰裂紋,但裂紋較粗。

其五,新仿品若用手指輕輕彈擊,發出的聲音較清脆;而宋代建盞發出的聲音較深沉。

其六,少數仿品刻“供御”銘,但字跡甚差,毫無真品的瀟灑、飄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論。

以上僅僅是通過幾大要素告訴大家如何初步判斷一直盞的好壞,大家可以在無聊之時,把玩手中建盞,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一種樂趣?

建盞要這樣鑑定與辨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