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8年臨床研究顯著降低“最毒乳腺癌”複發率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如今,乳腺癌已逐漸成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三陰性乳腺癌5年內復發轉移風險卻依舊居高不下,被稱為“最毒乳腺癌” 。

記者11日獲悉,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相關臨床試驗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傳統化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可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復發風險41%。

這項研究歷經8年努力,被譽為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中國方案”,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 fClinical Oncology》(《JCO》)在線發表。據悉,在《JCO》刊登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臨床研究,此前未有報道。據透露,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國方案”未來有望寫入治療指南,成為全球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標準方案。

據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紹,目前,化療仍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對於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後輔助化療是標準的治療方案。但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徘徊在80%左右,已成為“瓶頸”。

是否能在傳統化療方案中,加入其他藥物來提高療效呢?邵志敏教授研究團隊致力尋找這個“配方”。研究團隊主要成員、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李俊傑告訴記者,化療藥物——卡培他濱對復發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療效顯著。研究團隊設想可否在術後輔助化療方案中加上卡培他濱,進而提高三陰性乳腺癌療效。

2012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牽頭、聯合中國乳腺癌協作組開啟了一項全國多中心、隨機、三期、前瞻性的臨床試驗,旨在尋找這種潛在“配方”的有效性。

在長達8年的臨床研究中,邵志敏教授團隊在中國35家中心篩選出數百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研究結果證實,相較傳統方案,試驗組方案顯著提高患者5年無病生存:從80.4%提高到86.3%;降低復發風險41%,降低遠處轉移風險37%,並極大地改善了三陰性乳腺癌的預後。

邵志敏教授透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癌研究團隊已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目前,針對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採用多基因組學技術予以分型治療,治療策略也將與本研究“攜手”。邵志敏希望,今後相關研究在早期乳腺癌中獲得更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