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衛國:十四五期間將呈現產業系統層次的三級規劃體系


瞿衛國:十四五期間將呈現產業系統層次的三級規劃體系


十四五規劃呈現產業系統層次的三級規劃體系,將開闢性重新定義國有企業,在國家、省、地市層面的擔當。

一、國資高質量發展之路

11月2日-4日在山東省濟南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發佈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我們說的“國資高質量發展之路”,就是:

1.圍繞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基於五位一體建設,結合重大動力探尋新路徑。

2.國資委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走向管資本,開闢全域國資運營。

3.促進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新舊動能轉換,攻堅。

4.國資委的資本頂層管理+兩類公司資本運營投資,國資委與兩類公司一起完成資本運作——國資運營公司從重組整合到改革紅利獲取,國資投資公司從投控運作走向產業組織(重構)與產業金融。

5.區域國資系統與央企,地市國資形成立體協同資本運作:國有資本佈局與結構調整,金融資源集中,產融結合推進,基金系打造,國資證券化推進,通過混改使得國資引領放大,資源流動促進平臺。

6.國資委通過國資開放性重構(重大戰略機遇獲取,重大創新資源匯聚,重大資產重組因素,重大區域創新驅動,重大發展空間拓展),催化國企戰略突變與產業重構。

7.國資系統從資產證券化促進走向資產證券化質量。

高質量發展之路已經明晰,再來看看高質量發展路徑圖。要重點思考四個路徑,分別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路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路徑,科創領軍者路徑和生態構建路徑。

(一)世界一流企業路徑

五個舊路徑:

1.戰略資源儲備之路(如五礦,中鋁)

2.產業巨頭之路(如中建,中車)

3.新型綜合性商社之路(如中糧,國投)

4.數字經濟聯邦之路(如阿里,華為)

5.超級裝備商之路(如中航商飛,國電投)

五個新路徑:

1.產業互聯網之路(寶鋼)

2.生態體系之路(國投,首旅)

3.無中生有之路(中電科)

4.踐行大道之路(中交,中電建)

5.五位一體建設之路(資產收益,環保,社會,文化領域巨頭)

最大的路徑就是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與中央的部署是密切相關的,傳統上有五個舊路徑:戰略資源儲備,如五礦、中旅在全球做的那樣;產業巨頭之路,中建中車目前在全球走的一條路;新型綜合性商社,中糧、國投在全球走的路;數字經濟聯邦,很遺憾,數字經濟上面目前還得拉民企上市,國企、央企有影響力的暫時沒有。是吧?超級裝備商之路,中國商飛、國電投、華龍等等,GP2000這是舊的世界一流,我們認為從目前來看話,主要是一個對既有的路徑的一個優化,一些技術盲點的夯實,是基於原有產業鏈的一些關鍵環節夯實的戰略。

但是新的這個五個世界一流更值得關注。產業互聯網到底怎麼走下去?數字經濟落到央企最大的一個結合點之一,就是產業互聯網。第二生態體系,一個企業到底怎麼構築生態體系?首旅在併購瞭如家,併購了一些比較厲害的民營企業以後,慢慢的開啟了國有企業構建生態之路,國投集團通過全國和各省的投資協會,構建了生態之路。那麼例如中電北斗、量子通訊這一些黑科技怎麼走出一條新路?

這個應該接受華為的啟發,華為是真的擁有了一個世界級的產品觀。還有之後的大華其實走得也是很遠,大華能夠真的進行圖像的抓取。還有中交、中電建等,中電建建設的黃金港,為中國方案實踐了一些重要舉措。另外在五位一體建設上面,在資產收益環保社會文化等領域裡面,如何出現一些較大的引領競爭的巨型企業。

就世界一流,還得探討一個全新的路子,世界一流絕不是在原有的全球分工體系之下的世界一流,是在中國成為這個老二以後,老大不肯讓你和平成為老二,尤其要阻礙你的這個衝頂之路的大背景下,如何由中國有一批一流企業支撐起中國在複雜的貿易格局,複雜的全球格局裡面,既要產業上要衝上去,又要在貿易平衡下有所作為,又要在威脅到我方安全的時候,要能夠形成一定的威懾,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交上朋友,引來更多的全球信任。所以世界一流,應該是這次十四五規劃的一個較大的亮點。

(二)“兩類公司”路徑

其次是國有資本投資領域,客觀上在國務院國資委的角度,從中國GDP發展的角度,央企的總量,各省省屬企業、各地市市屬企業總量,很多專家建議要在目前的數量上加一倍,之前央企這個有一個比較好的提法就是產業集團。產業集團事實上,我們會很驚訝的發現,這是國務院國資委自己的提法。在這個國務院層面,其他部委層面,產業集團這個提法並沒有獨特的空間,比如說這次國有資本授權改革方案當中,很明顯看出來授權改革這是自己做的,然後國務院批,授權的對象只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其他類型基本上不涉及。儘管有一些原則性的說法。在中美貿易衝突大背景下,最終各省國資委包含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很有可能大概率只擁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產業集團這個提法比較獨特,這類企業它不屬於某種類型,不屬於某種類型以後,它就有點奇怪,過去我們有一種看法,說產業集團這種企業,它應該是堅守產業,國資本投資未必會堅守產業。這個提法仔細看又不一定站得住腳。這個提法是國務院國資委想在某種程度上,把央企的數量保留在一個比較合理的這個範疇裡。但是從整個全國更廣泛的思維來看的話,包括財政部在推動的一些做法,包括我們面臨的做法來看的話,可能最終各級國資委只擁有國有資本投資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概率比較大。那剩下的就是所有的國資交到這兩個公司手上,這兩個公司往下走,基本上都混改。以後國際上來看中國,基本上各省就這兩類公司,這兩家公司,而且是持股型的機構。做實體全部在下面,這種可能性很大。

那麼全國看下來,兩類公司有四種模式,第一,大資本平臺。目前來看的話,國務院國資委主要採用的是大資本平臺的模式。大資本平臺兩類公司是靠近國資委,是國資委的一個利器,從整個國務院國資委來看的話,這兩類公司以及成立的六個基金,包括協同創新,這幾隻基金是整個央企大資本系的一個抓手。再往下,這兩類公司會可能成為改革服務平臺。就是把很多無效低效資產裝到這個這兩類公司裡,然後其他公司乾乾淨淨的去混改、去上市,這兩類公司就成新型股權運作平臺。再往下,這兩類公司,就是離國資委遠、離企業近,會成為創新促進品牌。最後這兩類公司徹底下沉,可能會成為產業促進品牌。四個平臺位置的高地不同,表達其的高度與介入程度不同。這四種國資委與兩類公司的關係:大資本平臺,改革服務平臺,創新促進平臺,產業促進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不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國務院國資委與企業之間的不同關係。絕不能一刀切,比如說在雲南、四川,國資委是越做越大,不是越做越小了;在整個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在一段時間裡,這個國資委和兩類公司要承擔更大的而非更小的責任。但是反過來我們也看到了,在上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在浙江、在江蘇,國資委與兩類公司的角色出現了截然的的變化,就在某些任務上非常重,而在某些任務上可能慢慢地可以退出,不脫鉤。它偏科了,在落後省份,它是全科;在先進發達省份,它偏科。

十四五規劃還要謀劃借力兩類公司,讓兩類公司不僅是一個管資本的角色,而且還要成為驅動戰略完成戰略裡的主力軍,承擔關鍵任務的角色,還要發揮兩類公司戰略適配器,戰略配襯戰略重要配角和戰略過程當中的清道夫,戰略實施過程裡面的碉堡問題,難題問題,解決器的作用,發揮好兩類公司在戰略上的多樣化的角色。

為了戰略更好的得以實施,必須把部分區域的戰略意圖進一步落實在國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國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旗下的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區域的商幫,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所能帶動的央企省屬企業,地市國資社會資本的方便,把國資本投資公司的戰略二次組織者作用發揮出來,也既有國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資本運作,產業投資,金控,國資國企改革資產管理等角色,深刻地挖掘戰略管理的新空間。

1、為什麼打造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一是國資委因為是特設機構而非法人,所以對其直接管理的一級公司的股權,不能進行資本運作;二是區域自然生態資源,人文資源,行政資源,財政資源需要更高層次盤活;三是區域國有資本需要進行好國有資本形態管理。國有資本形態包括:政府服務,要素服務平臺,規劃與招商機制,論壇峰會,孵化器園區,科技情報平臺,中介服務,引導及產業基金,惠普金融,研究院所,股權債權,國有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與兩類公司的孵化器與園區,所有的變化裡面有一個是我們絕對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我經常提的國有資本形態管理。事實上國有資本既可以成為政府服務、成為要素服務平臺、成為規劃與招商機構、成為論壇峰會、成為植入產品的孵化器與園區、成為科技情報平臺等等,可以有很多不同形態,最後才會成為國有企業。也就是說對一個地方國資委來講,包含國務院國資委來講,不是說我所有的國有資本都應變成國有企業,都變成國有企業以後,其實動能變小了,而不是變大了。國有資本的形態,越與時俱近,越反映與發展之間的共振,國有資本形態管理就越到國有資本佈局,不能說我們佈局主要是在哪些行業,還要研究國資本應表現為怎麼樣的形態,你比如說目前我們很多央企裡面,我調研下來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但凡有具有務虛特徵的研究院的央企,發展的就相對比較好。當然這不是個絕對的事,就是但是我發現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很多央企有研究院,這研究院帶有一定的社會科學研究特徵,結果這個企業就會發展得很好。北京的市屬企業裡,有一家企業的研究院非常牛,就是周冠五時期的首鋼研究院,後來首鋼研究院的社會研究功能弱化了,流失了很多人才,首鋼的在研究發展方面受了很大的影響。首鋼的研究發展一下子就不行了,之前實際上鋼鐵行業都知道,首鋼曾經在國際化、多元化資本運作上其實是走得非常牛的,所以那時候首鋼的這個研究院做得非常非常到位。

緊接著去看很多發展的較好的央企,往往具有機構進行社會科學研究,進行管理研究的政治系統。國有資本形態管理,對於各省國資委,裡面除了一些初始設置以外,近些年那有些國資委慢慢的開始設資本局,還學博世,開始把企業對外聯盟合作,甚至湖南國資委專門有一個對外合作,還設立了非洲聯絡處,表明相關思考是慢慢形成的。

2、為什麼打造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一是產業資源分散,難以集聚;二是產業做不好,沒有頂層設計,更沒有頂層設計執行者;三是產業升級,轉型難以被管理和引導;四是產業突破,創新,重構沒有帶頭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包括: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產業資產整合,產業組合及重構,產業金融與產融結合,產業科技與創新,產業併購及擴張,產業加促進及融合,產業裝備及產能,產業互聯網及數字化,產業生態,產業證券化。另外我們可以把國有資本投資看成一個產業管理部門的進化版。這樣看的話,就是用一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履行了一定程度上政府的產業職能和產業自身的整體規劃發展職能。因此國資委投資公司在下一步應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更為充分的設置和發展,包括在央企層面上。

3、兩類公司的運作特點

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他們的特性,有些人甚至提出說國有投資運營公司也應該是融投管退。這個提法不一定準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募、投、整、鏈、券”,“鏈”是“鏈條化”,“券”是“證券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募、投、整、轉、券”,其中,“轉”是“四資轉化,資源,資本,資產,資金之間的轉化”,過去運營公司投資是投資的投資,過去的投資公司投資的是它佈局投資的投資。比如中航工業,除了做中國航空產業——具體的軍機、民機的打造以外,當時還形成一個關於投資和基金,對一個科技的、產權合理的方式去打造航空產業的一個結構,結構的結構,產業的產業等等。具體來說,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核心是募(基金,直接間接募集,及上一輪產業整合的證券化收益再投入)投(戰略性為主,財務性為輔的投資)整(整合)鏈(產業鏈,生態鏈,生態圈)券(證券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其核心是募(基金,資本運作獲利,直接間接募集,及上一輪資本運作的證券化收益再投入)投(財務性為主,戰略性為輔的投資)整(整合)轉(四資轉化,資源,資本,資產,資金)券(證券化)。

兩類公司的運作特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不做普通的投資,它佈局的是投資的投資,運作的是產業的產業,打造的是結構的結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不做通常的資本運營,它做資本的資本,做運營的運營,推進區域資本佈局的佈局。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一直是為國家投資,圍繞著國家戰略所需投資,圍繞著國家的階段性發展所需投資,探索如何將國資恰當的投資到不同的領域和門類當中去,既獲取國家價值最大化,又獲取產業價值最大化,獲取走出去效益最大化,還儘可能減少國有資本與民營企業、與外資資本之間的摩擦。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本身意識到要減負、放權、負面清單改革,各個公司要努力爭取和獲取市場化經營的自由度,促進倒逼改革、碎片化改革;母公司放權式改革和子公司倒逼、碎片化改革互為促進。核心應該把握住解放思想、體制機制創新、大膽探索,在風險可控背景下,國有利益可控背景下的多層次、寬幅面改革。

目前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建設以優化調整國有資本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集中;同時加大中央企業集團層面的兼併重組,提升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運行效率等為主要戰略目標,因此企業如果要打造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必須明確自身定位,進行優勢資源的自我整合。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大資管+大資本運作)的職能主要是資產整合:一是存量資產整合,將國有股權、債權等存量資產盤活,促進股權流動,資產盤活所獲得的資本反哺其他需強化的公司;二是增量資產整合,類似“淡馬錫”,代行使政府或國資委行政指令,完成存量資產整合後,圍繞國有資本佈局規劃,擴大增量,用投資的理念來運營。國有資本運營相對於是地方的“主權基金”,核心作用是調結構,促轉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戰略核心是——資本運作戰略。資本運作戰略的本質是,通過資產運作、投資組合、內涵式資本運作、外延式資本運作、產融結合、資本市場駕馭等手法完成產業目的、資本目的、創新目的和其他目的。

組建改組兩類公司,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大舉措,在2018年7月30日出臺的《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國發{2018}23號)對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也提出了具體要求。2018年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在中央企業已經擴大到21家,這其中19家是投資公司的試點,2家是運營公司的試點。

(三)科創領軍路徑

第三個路徑是科技創軍者路徑,下一步我們的國有企業的科創如何領軍?如何在科技要素鏈、金融鏈和生態鏈,這三鏈上有所作為?

首先是構建科技金融創新生態圈:以打造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為核心,構建服務於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風險投資機構、科研人員等多元主體的科技金融創新生態圈。以若干科技創新服務和金融牌照形成對科技創新全生命週期的吸引。以產業為經,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為緯,編織科技金融創新網絡,將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方式有機結合,形成特色的升級版“政、產、學、研、金、介、用”結合方式,打造科技成果轉換平臺,提高科技成果在地區的產業化轉化水平,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生態。

其次是形成三個科技金融創新集群:形成科技創新主體、金融投資機構、產業生產企業三大集群。

最後,通過搭建科技創新服務、產權交易服務、科技金融服務三個鏈條串聯起科技創新主體、金融投資機構、產業生產企業三個集群,通過鏈條服務實現科技金融生態圈內生式、協同式生長。金融實驗室服務。打造涵蓋“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創新金融實驗室、風投實驗室”等若干實驗室的金融實驗室體系。

1、如何打造一個科技創新平臺

如何打造一個科技創新平臺,支撐科創的一級平臺來做創新研究、管理、產品培育?

壯大各地空間的平臺、二級平臺、在支撐平臺大平臺中,一級平臺需要創新情報與研究,做好創新GPS平臺、超級產品培育平臺、重大課題與攻堅平臺;二級平臺身兼創新文化培育平臺、產學研平臺、研發平臺、全員創新推進平臺、創新能力與創新活動平臺、學習型組織平臺等六大身份,支撐平臺做好情報,信息,知識,法務,知識產權管理,創新激勵,組織建設,TQC,6sigma,TRIZ平臺等工作。概況來說:創新平臺要有序做好創新情報,研究GPS ,課題攻堅等工作。

積極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是中國電科與生俱來的基因,按照體系引領、平臺支撐、機制保障、人才先行的發展思路,技術創新也是一種“產業形態”,知識產權的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是“銷售”。

2、把握科創週期為導向的科創投資

另外,要把握科創週期為導向的科創投資:

(1)投資的生命週期:天使期,初期,成長期,中後期,Pre-IPO期,二級市場,後市管理,併購整合,私有化,再整合,禿鷲投資。

(2)投資的對象:個人,法人,特徵,階段,趨勢,價值,邏輯,優勢,題材,成長,預期,顛覆性,獨特視角,組合價值,關鍵資源,關鍵技術,轉板。

(3)投資的主體:個人,家族,投資公司,母基金,子基金,可轉債,購股權,夾層投資,藉助聯盟,產能及服務合約。

(4)投資的形態:直投,併購,孵化,跟投,眾籌,證券化,投貸聯動,短線,長線,強勢基金,形成實際控制結構,夾層融資,聯合投資,併購團。

(5)投資的取向:戰略性,策略性,財務性,風險性,對沖性,投機性。

(6)投資的價值策略:戰略型,介入型,組合型,財務型,特殊型。

3、數字經濟為什麼可以重塑經濟社會

數字經濟為什麼可以重塑經濟社會?途徑是什麼,背後的邏輯,動力是什麼?

我們看一下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重塑模型。以平臺經濟為例,像阿里巴巴的淘寶平臺,是超級消費平臺衍生,目前已經成長為多層次生態圈,需要擴展、衍生,推動邊界模糊,顛覆行業盈利模式,強化眾包,促進跨界融合,締造全球外包。

二、圍繞高質量發展的國資佈局結構調整

圍繞高質量發展的國資佈局結構調整,包括:管理結構,資本結構,產業結構,發展結構。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促進國資合理流動。

1.管理結構:國資監管覆蓋率,國資授權管理結構(3+2結構),平臺公司設置及相應資產佔比,公司分類及分類管理。其中,國資監管覆蓋率。國資統一監管,可以對標研究全國各省在怎麼實現統一監管,同時也要把資源分配到地方。其次,3+2結構也就是國資管理結構的佈局。

2.資本結構:資本構成(國資股、財政基金、社保股、戰投、財投、公眾股比例)、資產證券化率、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佔比及相應資產佔比、基金總量及基金帶來投資總量。通過建立地方的信託證券服務於當地,推動證券化才能做大當地的金融。

3.一二三四五六產比例,區域戰略性產業資產集中度、資源性,基礎建設及地產相關產業佔比,國際化率(海外資產與收益佔比)。

除了極少數會顧及到長週期,遠期謀劃的企業以外,把近20年做好,把近五年做好,把當下做好,可能會非常嚴重的非常深入的非常徹底的影響未來。這五年變了以後,五年之後的格局驟然變化,從今天來看的話看不到,所以有可能只是一個20年的意圖和整體謀劃,是一個願景,而非具體20年戰略,但是往往是一個五年戰略和五年規劃。換換言之,首先戰略和五年規劃,很有可能是重合的。

企業的戰略的天花板戰略極限,事實上是來自於對體制機制的約束因素的去除,是來自於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化的權利,更接近於一個市場主體,把企業進行扭曲的各種行政因素,外部因素,最大可能地去除,也不可能是完全去處理。最大可能的像一個市場化的企業那樣去思考投資運行以及配置資源和被評價被審計,儘可能向市場化的企業那樣,應對戰略過程當中的各種挑戰和衝擊。所以就直接使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十四五規劃,有關於企業想幹什麼?投入多少資源?幹到什麼程度?取得什麼地位和優勢?達成怎樣的效益?以及由戰略行為衍生出哪些非財務面的其他隱性收益和產業層面,區域層面,政府層面的其他效益。而企業如何在體制機制層面運行層面深化其改革,置於一些核心束縛的去除,核心扭曲的打開,企業如何充分的飽和的利用改革記譜,踩過線,用好改革供給,用好所有合理的可爭取的改革空間。合理的形成自身與授權機構的工作界面,既不是過猛或單純的要權,也不是被動改革,採取一個合理的多層次的改革手法,來形成自身的與戰略互生互動互促的另外一種改革。

三、國有資本經營四步跳

理解從國企—國資—全域國資——國有資本經營四步跳:

1.從資源到資產,再到經營性資產,再到資產證券化,資本。

2.地區需要一個環環相扣的資產證券化流水線。

3.其目的不是單純打造更多茅臺般萬億市值或更多發債融資,而是不斷促進地方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第二次第三次產業結構升級促進中去,持續循環,持續升級。

4.授權機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很好地扮演了這個角色。

為了更好地形成十四五規劃的發展,我們建議要圍繞著發展變革機遇捕捉,優勢資源獲取國有資本經營,其他紅利獲取,戰略高地戰有五位一體建設,一帶一路共振,重大變革共振,財務目標實現,內控目標實現,風控目標實現等多個層次,來形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使得十四五規劃是從目標上是開闊的,是能反映時代的。

四個維度展開:

(一)國有企業及其經營

國有企業及其經營——執政抓手及功能延伸+市場力量。

國企包括:各授權機構所管經營主體;圍繞統一經營做的各經營主體的集中;按照公司法改制;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改制;剝離輔業,剝離三供一業;廠辦集體改制分流;集體所有制企業推進市場化。

國企經營——圍繞競爭中性原則,分類管理,分類授權,分類改革,分類監管。

十四五之前所有的五年規劃,改革開放之後期間的五年規劃,都有一個較大的特徵,那就是國家層面提供了一個持續發展的向上的穩定環境。當國有企業從十分熟悉遊戲規則的市場或政府對象,慢慢變成市場化的一種方式時,國有企業必須重新打量過去自己高歌猛進的成長背後,企業自身的作為佔多少?國家層面和政府層面所讓渡的紅利,所轉移的各種改革能量佔多少?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以後,恐怕國有企業第一次要思考分析不確定性,認真思考國有企業經營不善被整合的可能性,包括一些赫赫有名的平臺型公司經營不善,乃至於破產的可能性。同時,國有企業必須開始思考在本地的PPP激進市場,有在市場化競爭中失利的可能性,政府的各種項目不再唯一養著本地國有企業,也會拋向市場的一種可能性或現實性,更多的國有企業必須有一個意識,不再有人兜底。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到敞口風險裡去游泳,不再會有很特殊的照顧和在政府權力規劃資源配置當中佔有格外優先的優勢。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政府層面大調整,國家層面大變化,國際層面大趨勢,都可能影響到一個企業。在這樣的大變革當中,如何從容處置,恐怕是十四五規劃需要特別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二)國有資產及其經營

國有資產及其經營——守土有責,保值增值,多個績效。

國有資產包括:土地、廠房、礦產、機器設備、現金、對外債權與股權、有價證券、牌照、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等。國有資產運營包括:確權,評估;保值增值評價;資產結構評價及調整;資產的流動性,變現性,價值性;經營狀態調整;經營配置探索;資產安全性等。

對此類國有資產,我們首先是要進行確認這些資產是不是無主資產,之前國有企業的權力怎麼表達,資產總量有多大,對資產所帶有的債務和營收是怎麼樣的,資產的流動性是怎麼樣的,資產的價值評估是怎麼樣的,目前的經營狀態是怎麼樣的?其次就是基於確權基礎上的有效評估,入賬和統計管理要盤清家底。在這個基礎之上,要對資產進行保值增值管理,及保值增值評價,要看看資產的被管理狀態好壞,怎麼樣可以把它管理得更好。

(三)全域國資及其經營

全域國資及其經營——國資系統作戰空間大提升。

全域國有資產包括:自然生態資源;行政資源;財政資源;泛國有資產——政府擁有的各種基建設施,市政設置,科教文衛設施及其他資產;新型國有資產;經營性國資。

全域國有資產經營,涵蓋:確權;盤活;劃撥,拍賣,入股;組合,剝離;重組,整合;經營性探索;注入現金流;探索組合成大生態的經營;債務重組等。

國有資產的存在,把這些全門類我們叫在一起,全域國有資產。那麼我們對全域國有資產的經營,與其說是對各種各樣全方位全概念全領域全口徑全形態的各種各樣,但凡是因政府的國家機器,公權力,政府功能,政府的作為政府的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政府的公共服務等等所對應所締造所衍生的各種資產,我們把它叫全域國有資產。過去國有企業表面上是在基金經營國有資產,但是事實上一個區域的由國有企業經營的國有資產,往往不到一半,甚至更少,大量的沒有納入到國有企業經營的更大口徑的國有資產,更全口徑的國有資產,事實上是沒有被管理起來的。

那麼如何實現這些的國有資產的全域經營。

1、確權。要確認這些國有資產的存在狀態,可經營性可流動性,政策的障礙到底在哪裡?

2、盤活。對這些國有資產的目前的經營狀態及低效的產出和以及制約進一步經營的因素進行全方位的探尋,由此尋找出對這類國有資產的經營盤活,如何使之處在更高的經營狀態,更多的產出,更高效的資產利用,更全方位更合理的要素配置,使之能夠有無效低效狀態,躍升到中效高效狀態。這裡面具有改革破局,也有責任心到位,既有激勵到位,也有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錯配,被調整和盤活。

3、通過劃撥拍賣入股的行為,是全域國有資產得到全方位的應用開發,和產生效益,使之進入到經營狀態。

4、通過組合,剝離,對全域國有資產的配置方式,配置的結構,配置得點配置的佈局進行優化,從而使全域生產力得以更好的優化。

5、重組整合。通過重組整合,大致回報對全域國有資產的在新型結構高質量發展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裡的有效的邊組合排列,探索出全新的功能,來對經營狀態進行支撐。

6、積極性探索。如何對全域國有資產的經營性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因為它是全域國有資產,所以除了經營性國資有成熟的規範的確切的經營性之路以外,剩下的所有的資源都有各種各樣的進行探索之路。在進行探索,事實上還會倒逼政府做更多的改變,做更多的立法,更多的公共產品以及回過頭來又要求政府和行政機構做大量的邊緣性創新。在這個基礎之上,如何向全域國有資產探索組合成更大生態的積極圍繞著將全域國有資產編組,在更大的結構裡形成更大的經營互動性,使全域國有資產這種廣泛分佈於整個市場和政府全功能全方位的資產,再回過頭來組成一個算大賬算長賬,算總賬,算髮展賬的特有優勢結構,比至於全把它激活於市場化經營是有巨大的優勢的。

(四)國有資本及其經營

國有資本及其經營——全要素創新,全結構經營。

國有資本包括:政府職能,公共產品及資源動員能力;政府規劃與政策可為地方發展所做的創新突破;特許與配額,人體生物資源經營權等權力,信號權,頻道權等資源佔有權的政府經營;政府採購,其他非標轉標的資源資產經營;政府特殊目的衍生品權——長三角創新幣;國有資產的使用與流動的頂層設計——G60;圍繞非標產權的泛產權交易體系;金融,工業與商業資本;生態與農業資本;自然資源資本;知識產權資本;科創及數據資本。

國有資本經營涵蓋:領導關切經營、政治紅利經營、開放紅利經營、區域重構經營、產業佈局經營、資源及稟賦經營、政商關係經營、發展生態經營、政策經營、利好經營、其他或然性經營。

中國國企不同於西方的是:西方充其量能夠比較接近於我們中國的一部分全域資產經營,但是國有資本經營絕對不是西方國有企業可以來探索,它背後一定有政府強大的動員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它把政府的各種動能,政府的各種服務前瞻行為,有為經營,甚至目前很多政府參與很深,做得很深的做法,作為經營對象。那麼真正最有意思的事實上是國有資本的經營,它有幾個層次。

1、領導關切的經營。把上級領導的關切如何轉化為本地的發展如何響應上級領導的改革關切,發展關切,把他所關注所指示的一些重大事項,在短期進行靶向的高密度的資源配置,是局部的資源配置立場發生扭曲以後,呈現領導期望看到的理想局面,從而換取領導及更大範圍裡資源的連續關注,形成一個關注的高熱資訊帶,這時候領導關切經營就到位了。

2、政治紅利經營。把各種各樣的政治紅利,國家改革發展創新,深改各種各樣有助於本地獲得更好成效的紅利,進行正向的積極的投入和營造,爭取使本地成為改革的先鋒地帶、創新地帶,先行先試地帶和資源高密度配置地帶,這樣政治紅利就得以實現了。

3、開放紅利系。率先開放,搶先開放大幅度開放,多平臺多結構多功能多設施,多舉措,多合作多靶向,多點開放,能最大化地獲取開放紅利而且大開放所形成的漩渦效應。具有先發優勢的強鞏固性。

4、區域重構經營。對於圍繞著多層次命運共同體的各種重構,打通拆籬笆,促進資源的流動行為,地方政府和企業要給予最積極的反應,從而把各種各樣的區域紅利都變成本地的發展利好。採用各種方法來嫁接區域的重構行為,從區域重構行為當中結構出大量的二級三級四級課題,將這課題落實化,項目化操作化,高執行力化。

5、產業佈局經營。對於國家層面的大量的產業佈局,產業轉換新舊動能切換,占星產業的投入,科學裝置,大科創中心的佈局,先導性產業領先性產業,改變一個城市格局,區域產業格局的產業的爭取吸引和塑造及轉移行為及重構行為,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佈局經營。

6、資源與稟賦。經營本地有大量的資源和稟賦,以後怎麼把資源稟賦的積極性多層次性開發出來,不僅要破除資源詛咒,更要引發資源紅利,資源的加持作用,資源的正良性循環效應。

7、正常關係重構。如何把政商的合理的關係經營好,如何使得國有企業與政府之間形成合理和諧互動。但是國有企業又與政府保持一臂距離的合理結構,是下一步經營的關鍵。發展生態的經營,如何構築合理的發展生態越好的發展生態,越能對本地全方位的激活。把各種各樣的政府作為政府規劃,政府的改革,推進政府功能的發揮,通過大量的高密度的高轉換型的發展生態,使之轉化為切切實實的發展點利好點。

8、政策經營。如何經營好政策,推動好政策的落實,創新改進,先行先試,一地一策,一司一策,和政策的個性化及盲區和利害區的政策創新,是下一步我們尤其需要的。那麼怎樣把優勢鞏固起來,怎樣把利好實現起來,需要怎樣的促進手段,鞏固手段和防止開倒車行為,怎麼把它切切實實的高效轉化出來,最後本地的各種或然性的記憶,把各種或然性經營出來,既是對改革的和優勢的最大化鎖定,也是對自身發展空間發展可能和夢幻般實現突破的各種佈局和積極投入。

任何一個地方事實上總有那麼一段時間處在高豁然期,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接踵而至。但是如果不用好這麼一個關鍵時期,等高豁然區離開了以後,就好像結束了。所以如何把十四五這麼一個具有高彈跳性,高爆發性高支撐性的時間經營好,恐怕是所有經營者必須的一關。

圍繞國有資本管理這一看似熟悉,其實陌生的概念,重點討論以下三個維度:

(一)管資本到底是管什麼?

1.管好國有資本,不光是拿著國有的錢去投資和佈局,更是拿著國有的貨幣資本(資金,票據,證券,財政背書與承諾,收益權,現金流),結合著管理資本(管理模式,制度創新,組織優勢與創新),經營資本(品牌,資源,運營能力,供應鏈,產業鏈,生態圈),人力資本(企業家,科研工作者,職業經理人),創新資本(科技,知識產權,創新體系與能力),遠見資本(未來研究,趨勢發展,規律揭示與未來塑造)等多種廣義資本去圍繞國家和區域戰略進行佈局。

2.國有資本可成為:核心企業,供應鏈及產業鏈控制者,生態鏈控制者,股東,基金,投行,供應鏈,產業鏈及生態圈夥伴,各類經開區管委會,商幫盟友,各類聯盟夥伴,協會成員,非盈利性組織,各類利益分享朋友圈,服務夥伴群,協作與外圍企業,各類平臺(互聯網,科創,金融服務,產學研協作,創客)合作者、孵化器、科技資源掌控者與共享者、貿易伙伴等多種形態

3.以及貿易推動者、理論研究者、國際化促進者、創新驅動與引領者、服務平臺、協會推動者等類社會組織角色

4.更可能以在行政與市場之間,作為早期非市場化耕耘者,政府功能代替者,非市場化邊緣功能補償者,開放建設模式的開創者等複雜角色

5.管資本還有一重概念——不斷推進資源—資產—證券化—投資循環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探索之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控模式和發展路徑,開啟建設世界一流資本投資公司的新徵程,公司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回答了怎樣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為美好生活補短板,為新興產業作導向”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控模式和發展路徑,用實踐告訴大家管資本到底是管什麼。

最近報道:11月2日-4日在山東省濟南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全面展示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獲新進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已正式報送國資委。集團著力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明確試點工作三步走安排:

一是優先優化2016年版試點實施方案的授權建議部分,按“一企一策”原則結合集團實際提出個性化授權事項清單建議和相關改革訴求;

二是明確試點實施方案中由集團自行部署推進的改革事項,提出方向性、框架性意見,上報試點實施方案;

三是待試點實施方案獲得國資委批准後,按方案和集團實際推進制度修訂等有關工作。目前,前兩步工作均已完成,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已正式報送國資委。

同時,在《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工作清單》上,積極推進內部改革事項。內部改革事項聚焦提高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能力和按“管資本”要求優化管控兩個主要方向,包括研究提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建設方案、按“管資本”要求優化總部管控模式等重點工作。

十四五規劃應該將資本和兩類公司的打造結合在一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設立是此次改革最大的伏筆。國有獨資公司,是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其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主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主要以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提高國有資本回報為目標。

(二)國有資本形態管理

國有資本形態管理,未來國有資本可以扮演核心企業;供應鏈及產業鏈控制者,生態鏈控制者;股東,基金,投行;供應鏈夥伴,產業鏈夥伴,生態圈夥伴;各類經開區管委會;各類聯盟夥伴;商幫全方位夥伴;協會成員,非盈利性組織;各類利益分享朋友圈,服務夥伴群,;協作與外圍企業;各類平臺(互聯網,科創,金融服務,產學研協作,創客)等等多種角色。

國有資本作為十四五規劃的目標,怎麼把全域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本,這個事經營好,從中較大幅度幅度的獲利。要麼爭取兩類公司,要麼爭取其他的角色,但是能把資源用好,最後構成戰略高地的戰略。如何在生態上面,科創上、軍民融合上、兩類公司上、區域突破上先行先試場。消費金融上、科技金融上等等領域,先佔高地,最後構成其他紅利的戰略。

管資本的關鍵是管理國有資本在何時形成怎樣的一個多種形態的組合。

(三)積極做好國有資本形態管理

積極做好國有資本的形態管理,國有資本形態包括:政府服務,要素服務平臺,規劃與招商機制,論壇峰會,孵化器園區,科技情報平臺,中介服務,引導及產業基金,惠普金融,研究院所,股權債權,國有企業。

國有資本還會以多種形態存在:核心企業、供應鏈及產業鏈控制者、生態鏈控制者、股東、基金、投行、供應鏈夥伴、產業鏈夥伴、生態圈夥伴、各類經開區管委會、商幫盟友、各類聯盟夥伴、協會成員、非盈利性組織、各類利益分享朋友圈、服務夥伴群、協作與外圍企業、各類平臺(互聯網,科創,金融服務,產學研協作,創客)合作者、孵化器、科技資源掌控者與共享者、貿易伙伴等等。管資本就是管理國有資本在何時形成怎樣的一個多種形態的組合。那麼在國有資本的基礎上如何打造新形態下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是新一個五年中大家需要思考的。

免責聲明:部分圖文內容及數據來自網絡,內容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歡迎關注“新農業匯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