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1個月住宅價格指數穩定 上海樓市下一步會怎樣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上海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持平。這是今年以來第三個持平的月份。

  自2016年出臺“滬九條”以來,上海樓市經過一系列調控,房價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前11個月的數據顯示,新房、二手房價格指數基本保持穩定,今年樓市可以說是“波瀾不驚”。

  2019年即將過去,下一步樓市會如何表現?

  郊區成今年新房成交量主力軍

  今年的新房市場成交面積達到751.5萬平方米,處於近3年來的最高位。郊區的表現尤其亮眼,僅青浦、奉賢、寶山、嘉定和松江這5個區,成交量就超過全市的一半,達到55%。

  不過,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可以發現,樓市遠遠沒有達到“熱”的程度。

  記者統計發現,前11個月新房的月均成交量不到60萬平方米,只有2015年、2016年的一半水平。其中月度銷量最高的9月份,成交量達到79萬平方米。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個數字還不到近五年來的平均水平(80萬平方米)。

連續11個月住宅價格指數穩定 上海樓市下一步會怎樣

  今年,在新增的新房供應中,青浦、浦東、奉賢、寶山幾乎佔到一半。大量新房上市,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成交量上漲。不過,一些“滯銷”的樓盤,也幾乎都在這些區。

  從11月份來看,入市的13個新盤中,只有8個公開搖號。其中,嘉定主城、寶山楊行的新盤,認籌比只有15%至22%。5個不公開搖號的樓盤,位於青浦、奉賢等地。奉賢區房管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認籌人數小於準售房源,可以申請不公開搖號。具體視情況制定,需要通過區房管局、上海市東方公證處審批,一般是認籌人數小於房源的10%至20%。

  “這說明在一系列政策調控下,市場迴歸理性,處於平穩狀態。炒房投資客已經比較少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在各大賣房群、看房群裡,諮詢郊區盤的意向購房者並不少。他們主要出於自住考慮。但距離太遠、交通不便也成為他們遲遲不肯下手的主要原因。

  市場對臨港地區的青睞比去年更多。自今年8月份臨港新片區設立至今,臨港地區的新房成交面積,已經超過該地區去年全年的成交面積。

  今年初,上海市住建委曾經表示,要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新房市場恰恰反映了這一趨勢。從價格來看更為直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若以2015年為基準(100),今年前11個月上海新建商品房價格指數保持在146.5至149.7,幾乎沒有變化。

  二手房成交量復甦價平穩

  比起新房市場,二手房市場能更直接地反映樓市狀況。綜合多家房地產機構數據可以看到,今年1月份至11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達到21.7萬套,超過過去兩年全年的成交套數,創下3年來新高。

連續11個月住宅價格指數穩定 上海樓市下一步會怎樣

  “上海二手房市場今年的特點是‘量增、價穩’。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解釋道,今年二手房市場雖說月均交易量達到了1.9萬套左右,但這只是上海近5年來的平均水平,所以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條件。”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若以2015年為基準(100),今年前11個月上海二手房價格指數保持在137.5至139.5,浮動很小。

  “價穩”從側面反映出市場需求的平穩。“經過調控,人們上海房地產市場未來的價格預期變得穩定,不急於入市。”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執行所長陳晟說。

  由於購房者的觀望情緒比較重,一些屬性不佳的房子開始滯銷。“根據中介門店交易單情況,買賣雙方價格談判的空間仍有5%左右。如果賣家的掛牌價格比較高,或者房子老、地段偏,現在就不好賣。”我愛我家一名中介告訴記者。從事貿易行業的李小姐,今年初將位於浦東祝橋附近的二手房掛牌,降價30萬元仍無人問津。

  二手房成交量回穩,中介市場競爭趨於激烈。今年以來,中介行業頭部企業紛紛出臺轉型舉措。上海中原兩次進行薪酬改革提高盈利。1月份,上海中原實行合夥人制,門店經理從過去的固定提成變成了“底薪+固定提成”或 “底薪+分紅”,並擁有門店人事權。這一舉措大大激勵門店自主性和積極性,從3月份起門店全部實現盈利。今年7月起,再度優化一線經紀人薪酬制度,一線經紀人可以選擇無底薪、最高提成72%的制度。

  上海二手房市佔率排名首位的鏈家,也針對服務品質進行了改革。“我們對標海底撈,提升服務品質,同時也在推動經紀人轉型。”鏈家首席運營官王擁群表示,上海鏈家正在打造高學歷、高專業度、高職業素養的經紀人隊伍,統招本科生率目前已接近50%。

  房企壓力增大進入調整階段

  進入年底,房企們衝業績的時候到了。12月以來,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量連續三週環比上揚,入市的高端項目也多了起來。

  在12月份已經和預計入市的40個樓盤中,不少屬於地段好、價格高的高端項目。“中心城區住宅項目的標的相對高,可助力房企回籠資金,衝擊銷售目標。”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分析師楊雨蕾表示。

  在近年來一系列調控政策下,不少開發企業資金回籠面臨艱難。面臨緊縮的市場環境,一些企業被迫出招應對。“以價換量”的營銷策略,從今年年初就開始出現。今年5月份,位於浦東的“保利首創·頌”推出認籌抽獎活動,寶山區“萬科啟宸”推出特價房,松江“公元2040”部分房源打出9.9折優惠……即便開發商展露“誠意”,一些郊區盤依然遇冷,全年成交量持續低位徘徊。

連續11個月住宅價格指數穩定 上海樓市下一步會怎樣

  房企們大浪淘沙。根據易居中國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10個月,排名前100名的房企裡,有37家銷售規模出現萎縮,其中以中小房企為主。易居企業集團CEO、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常務理事丁祖昱表示,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能力建設”是未來的重要競爭力。受外部形勢影響,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

  樓市平穩是否意味著調控已經到位,明年相關政策將會出現鬆動?12月份以來,中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住建部透露的消息表明,“房住不炒”依然是基調。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2月23日,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對明年樓市調控再次提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並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

  “可以看到,中國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2020年房地產調控將堅持穩為主題。”專家表示。

(上觀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