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盟誓是周代社會非常活躍的現象,是當時社會生活突出的特點之一。

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制度,盟誓帶有明顯的神靈監督和裁判色彩,在崇拜神權的社會里,盟誓被確立為“信”具有法律效力。

周代社會上、下級和平級之間或其他勢力之間為了某種利益或需要共同遵守某個事項時經常舉行盟誓,盟誓逐漸就成為了維護當時社會秩序穩定,保證當時社會正常運轉的工具,慢慢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盟誓不僅用於諸侯間頻繁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事務等等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對當時社會的政治組織、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道德法律等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石圭盟書

一、盟誓的名稱和盟書的格式

盟誓作為一種起源很是古遠的習俗,由於相關歷史材料的缺乏,關於盟誓的起源現在尚無明確的定論。

根據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多處聚落遺址,說明了當時人們的安居生活的狀態,但由於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經驗貧乏,單一的個體無法生存,因此當時的人們須要聚族而居

單一的部落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也自然而然同其他部落結成聯盟。盟誓作為人際交流的特殊手段,在個人之間、集團之間發生矛盾而又沒有凌駕於矛盾各方的超權力者、超權力機構來評判是非曲直時,就成為了矛盾各方解決問題的方式。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西周疆域圖

“盟誓”一詞,最早見於《國語》和《左傳》。盟誓也往往被稱為盟,即很多盟是指盟誓,所以我們將具有共同神靈崇拜的社會群體,為了解決衝突或保障共同利益而邀約神靈,向神靈立誓的活動稱之為盟誓。

也就是說發生利害關係的各方要進行盟誓,必須要有共同崇拜的神靈,在邀喚神靈的基礎上進行宣誓,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達成各種各樣的契約,並祈求神靈的監督與違背誓言後的懲罰。盟誓的這些要素決定了盟誓可以起到限制參盟者的自由,調解各種利害關係,平衡各種利益,穩定人心,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

盟書,又稱盟約、盟辭、載書、載等,是對神靈宣讀的誓辭。周人對盟書的言辭十分重視,無論文獻記載的盟書,還是出土的盟書,格式大致相同,都由兩部分組成:

前盟後詛,即“盟首”和“詛辭”。

盟首,即盟誓的契約條款,是參盟者所達成的條款,是參盟者要遵守的內容,是盟書的規範部分。詛辭,是指對違背盟約者的詛咒語言,詛咒其要受到神靈的懲罰,這是盟書中的懲罰部分。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春秋晚期溫縣盟書

盟書的詛辭中所邀約的神靈也是多方面的。魯成公十三年,秦楚為盟時,“昭告受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為司慎、司盟,可能是專職盟誓的天神;名山、名川為天下共神;群神、群祀是震代所翩褳法;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則是祖先神靈。

因此,從這可知,盟誓時所昭告的神靈包括吳天大帝、司慎、司命等天神,山川等地祗,以及先王、先公等人鬼。這樣由天、地、祖先神三方神靈作證,對各方都能產生影響,規定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春秋晚期溫縣盟書

二、夏商時期的盟誓

人們在神靈面前祈禱、訂約,通過一定儀式向神靈表明自己心跡併發誓遵守的習俗,起源很早。夏、商時期原始觀念還很濃厚,王與諸侯之間、諸侯與諸侯之間為了共同達成某些協議,仍然不是依靠法律的制約,而是依靠盟誓取信

由於時代背景不同,但在那個歷史時期則都是王會盟諸侯或某個諸侯行使王的權利會盟諸侯的,再一起發起重要的盟誓。由此可見,當時王也是依靠盟誓維繫著與諸侯的政治關係。這一時期的盟誓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侯馬盟書

1、王與諸侯間的盟誓。夏、商時期,諸侯眾多,邦國林立,王會盟諸侯是這一時期盟誓的主要形式。夏商時期,為了安撫周邊諸部落、邦國,並向他們示威,統治者往往要在某地舉行會聚。

“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禹是盟主,當時有位地方首領防風氏,因為來晚被大禹斬殺,顯示了盟主的權威。

這種盟主召見各個部落進行會盟,並接受朝拜的社會結構,表明盟主已經有了強大的實力,有能力支配眾多小部落,聯盟賦予了盟主巨大的公共權力。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2、誓師與盟誓。夏、商時期,在爭做聯盟首領時,總是先要有誓言,這種誓言主要是君王在討伐交戰之前的臨陣誓師之辭,這是夏、商時期盟誓的又一種形式。

“誓”就是君主、諸侯在征伐交戰前率領軍隊進行的誓師之詞,《甘誓》中突出了當時統治者對軍隊的統領需要依賴神靈,通過盟誓的手段而實現,天、社、祖成為其制約盟誓成員的工具這說明盟主在當時具有行使公共權力的職能,也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維護其統治的重要特徵。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戰國中晚期的湖南長沙仰天湖楚簡

3、神明裁判與盟誓。在原始社會時期,人與人之間、氏族與氏族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在發生糾紛或者爭執時,都會去乞求神靈的幫助,藉助神靈的神秘力量判斷是非。其採用的主要方式是發誓的詛咒形式,甚至採用“神判法”

原始社會的民眾認識有限,當發生一些糾紛或者爭執超出了氏族中的長老或者盟主的經驗和智慧而無法裁判時,就會採用諸如“神判法”等等的方式立誓。立誓是神明裁判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神靈扮演著見證人、監督者和裁判者的角色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石圭盟書

三、西周時期盟誓的歷史作用

西周初期,在滅商建周的過程中,盟誓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在分化瓦解殷商統治基礎,壯大伐紂同盟力量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周立國後的分封過程中,盟誓成為周王室維護團結、控制政權的有效工具,對維護當時的等級秩序、王室權威、國家統一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王室分封冊命諸侯時,必須通過在神靈面前盟誓的方式明確王室與諸侯的權利和義務關係,以加強王室和諸侯之間的政治聯繫。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溫縣盟書”拓片

氏族社會時期,在社會法律規範尚未脫離宗教的束縛的情況下,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訴訟和糾紛事件往往尋求神靈的裁決,所以對神靈立誓便是人類經常採用的一種形式。立誓之後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當場見效,即神判法,如“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就是假託神意來判定是否定罪用刑;另一種結果則不是當場見效,它立足於神靈將會懲罰製造謊言,作假誓或令將來違背誓言的人心有不安和恐懼,即盟誓習俗

盟誓以其約束功能,對夏商及其之前的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盟誓起初純粹依靠神靈的力量而缺乏制度的權威,發展到西周時期,盟誓已不再單純求助於神靈、以神靈來定是非曲直,而是以神靈將會懲罰製造謊言,做假誓或違背誓言的人為立足點,

使得盟誓在客觀上起到了法律規範的作用,穩定了社會秩序。利用盟誓進行法律裁決,一旦立誓就產生了法律上的約束力並且隨著盟誓的規範化和制度化,有效地推動了之後的法律制度的逐漸完善。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侯馬盟書的玉石片拓片

西周時期是盟誓地穩步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隨著宗法分封制的實施,周王室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對諸侯具有絕對優勢,對諸侯能夠進行全面的控裁和統領,所以在王室貴族主導下的盟誓制度逐漸建立起完善的體系和嚴格的等級規定。

盟誓在滅商建周、鞏固周初統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穩定了周初的社會秩序。盟誓在處理經濟生活中的訴訟問題時,起到了特定的社會法律作用,成為訴訟、裁判過程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程序

古代“盟誓”究竟是什麼儀式?其背後的政治意義又是什麼?

四、結語

周代社會的盟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前人曾把“殷入誓,周入盟”稱為“當於世事,得於人理,順於天地,祥於鬼神”的治政之道。

不過,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動,政權的逐漸下移,諸侯階層以下人員參加盟誓的次數越來越多,但他們並非代表個人,而是傳達集體的意志。並且隨著宗法秩序的瓦解,人們開始尋求宗族以外新的社會人際關係。

就這樣,以盟誓為主體形成了新的道德準則和倫理規範體系,並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管子》、《十三經注疏・周禮註疏》、《墨子間詁》、《戰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