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说中医之一:什么是中医?


大国崛起说中医之一:什么是中医?

什么是中医?

先上网查一查,解答中医概念的并不多,选了一个说得比较完整一点的。夸克百科: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恍眼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认真一看,却有很大问题,比如“朴素的唯物论”、“自发的辨证法”的说法,在现代的语境中,一般有原始的、初级的或低级的意义在内,一下子就把中医定位在蒙昧的状态,失去了与现代医学对话的资格。而实际上,这种定位是不准确的。

我国现在是中西医并存,在人们心目中,中医代表了传统医学,西医代表了现代医学。按常理说现代是过去的继承和发展,但中国的现代医学没有这个规律,因为她不是中国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她是从外来进口的。

百余年来,西医逐渐取代中医,成为我国的主流医学,科学文化逐渐取代传统文化,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医学实际上就是指西医,她是科学的应用分支,而科学现在已经成了正确的代名词,所以老百姓对西医就有了天然的信赖。

中医由于对现代科学手段的应用较少,这一方面有中医被边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医对疾病有自已的认识方法,不依赖科学的手段。

中医的理论和对病因病机的解释又近乎玄学化和哲学化,让老百姓包括科学家们难以理解。他们用现代科学实验验证的方法,又难以对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验证。

所以,中医被打上了不科学的烙印,受到主流医学西医的打压和排斥,也难以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

中医究竟是什么?我相信是很多人都想搞明白的事情。

中医是一门系统而完整的学问,她包括了对人的身体和疾病、对世界万物、对自然药物的认识和养生治病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为不把本文陷于专业的知识海洋之中,在这儿只把中医的核心内容揭示出来,让中医在大家的心目中不再神秘,可以相识、相亲、相即!

中医是诞生在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一门医学,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三大源流《易经》、《黄帝内经》和《道德经》,中医就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并且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所遵奉的经典,也是检验中医的核心标准。所以,要了解中医,必须了解《黄帝内经》。

你或许要问:中医的主要基础都建立在一部经典上,是否属于迷信。这一点问得好!实际上国内外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医学和经典。经典不是规定的,而是选择的。

代表一个民族医学的最高水平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经典。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是因为其精深博大,又在实践中验证正确才被奉为经典的,同样被奉为经典的还有《神农本草》、《伤寒杂病论》、《温病条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属于经验的东西是可以被推翻和修改的。

《黄帝内经》历经两千多年未被推翻,而且历久弥新,是因为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很好的诠释人与世界,找到了事物的共性和普遍联系,也就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气”。通过“气”将人与自然、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

中医前贤通过了解不同事物的“气”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来把握事物,通过其相互作用,来实现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干扰,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了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中医的其他经典如《神农本草》和《伤寒杂病论》等技术层面的东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被推翻与修改。但基础经典《黄帝内经》的内容不会被推翻,因为他们属于医道,是与真理和大道相通的,属于本质和规律的东西,所以不可变更。能变的是术,不变的是道。

“道”是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就找到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大道文化,是道学。

文以载道,《黄帝内经》就是承载医道的经典。当西方科学和西医至今还在不断应用科学试验的方法去了解世界,寻找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道)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已在“道”上行走了两千多年。

现在科学企图用科学试验的方法去解剖、分析世界,直到了解人与世界的整体和本质规律,要达到其目标还十分遥远!用她来检验中医,则永远只能摸索到中医的局部,难知全貌,恰如盲人摸象!难为了西医,也委屈了中医。

为什么中医已做到的事情,现代科学和西医做不到呢?这来自于认识方法的巨大差别。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运用的是内证外察法和整体观系统论;现代科学和西医运用的是实验观察法(外察法之一)与还原论。

关于内证外察法,是内证与外察两种观察事物方法的结合。

外察人人皆会,内证则需要特别的修炼。这里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每个中医都具备内证观察的能力。中医的思想来源《黄帝内经》,它的产生就是内证观察结合外在观察,得出的事物本质及变化规律的理论经典。

内证其实很简单,我们人人都会做,而且人人都在做。

人的精神借助五官可以向外观察世界、观察他人,也可以向内感知自己,可以知道松、紧、轻、重、寒、热、痛、痒、酸、麻、胀各种感受,以及前后、上下、长短、大小、方圆等各种形状,可以通过感知分别正常的状况和非正常的状态,非正常的状态就是病态,伴随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所以,排除精神病,一般的人是否病了,首先是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医生的判断。

病因是什么?病性是什么?病位在哪儿?病机是什么?病有多重?该怎么治?才是医生的事。

普通人知道自己病了,哪些地方不舒服,这就是普通人的内证,内证的工具是各人都具备的"精神"。但是,这种内证是被动的。

还有一种是主动的内证。有人没有病,但是想了解自己的身心,就运用自己的精神向内感知,刚开始人的精神力是很弱的,感知模糊,没有什么结果。但如果持之以恒,人的精神就会越来越安宁,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身体的结构和状态和变化就会慢慢的呈现在感知之中。

其中特别优秀的人,对这种感知就特别的清楚和明白,也对邪气伤害人体的过程和内部疾病产生的过程十分清楚,而且也能了知药物进入人体后如何助益人体和驱逐疾病的。

这样的人在古时的中医大家中常有,他们所留下来的资料都是自己的内证外察的经验和行医实践,有一些成为了经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帝内经》。

内证和外察都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内证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的主要区别点,现代科学文化属于外察法,缺少内证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所以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内证运用的是人体内在的精神而不是五官感知,各人的证悟高低层次不同,原则上得道之人证悟的智慧与经验,才能成为传世的标准。

《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得道之人包括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能成为文化源流之“经”,其创作者的证悟境界必在圣人之上。人体组织、经络、疾病及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等整体而全面的信息,皆可以因内证法而被证知,但无法全部被语言文字所描述,唯述其主要结构与形态、本质与变化规律而已。

比如一个人亲自见到了凤凰,他无论用再多语言来描述,也无法描述凤凰的全部,别人也无法通过他的描述再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凤凰出来。虽然如此,但他所描述的东西是真实而准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