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育高中生的孩子


家長如何教育高中生的孩子

首先呢,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孩子在成才之前先要成人,並不是說孩子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但一定要讓孩子成長為心智、身體各方面健康的人,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所以作為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讓孩子知道小時候要對家庭、父母、老師和自己負責,將來要為集體、國家、社會負責。懂得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懂得家長為他們付出的艱辛勞動,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大批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知道自己在未來社會中肩負著的責任。

②多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興趣中培養愛好,而對於一個愛學習的人來說,學習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學習是終身的,不愛學習的人在未來社會中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

③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意志品格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等等。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攻克一個個堡壘最終才能走向新的輝煌。學習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誘惑,比如看電視、上網聊天、玩遊戲......都需要有很好的自制能力來戰勝這些誘惑,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④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忠誠。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學到高中直至走向社會都要培養他熱愛祖國、忠於人民、關心集體、扶弱幫困。能夠做到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愛心,關心集體、關愛他人、善良正直。

其次重要的是要知道身教重於言教,創造積極向上的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成為學習型家長,家長的學習行為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最好不要經常在家裡打牌、玩麻將,也不要整日裡高朋滿座喝酒閒聊,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夫妻之間有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吵鬧,可以找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坐下來慢慢協商解決。尤其是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更不能當著孩子爭論,俗話說“人前教子,人後勸夫”。這樣,才會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教育孩子學會理解人、關心人。這樣孩子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會有和諧的學習環境,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心理發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再是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

有些問題要在平時的閒聊中,把家長的觀念潛移默化的傳輸給孩子,而不要等到發現問題了,採取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戀問題,家長可以在平時看電視或談論某個熟人的孩子的早戀問題時表明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有老師教育學生這樣說,愛情的果實是美好的,但不成熟的果實是苦澀的。學生時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個子長高了,看上去像個大人,但是心裡還沒有完全成熟,每個人的未來發展都是未知數,這個時候談戀愛很容易處理不好,那樣既影響了學習,又會給未來的愛情生活埋下陰影。

切記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指責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更不能翻陳年舊賬,尤其是不能當著同學指責孩子。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當眾受到上級指責心情會怎樣呢,任何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讚揚和尊重。對孩子的考試成績,應該認識到有波動是正常的,不能總是抱怨名次低之類的問題,而是在考試後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在哪裡,是馬虎大意了還是那一部分沒學好,還是考試時沒有合理分配時間,導致最後會做的題目也來不及做。另外,父母家人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都會對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這樣,他和同學老師之間有良好的關係,有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