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17歲,擔心成績,擔心被班主任叫家長,擔心暗戀的女孩不喜歡你,想象如果能快點長大就好了。

37歲,擔心工作,擔心父母的身體,擔心能否找到結婚對象,想象如果能回到過去重新開始就好了。

就像《倖存者回憶錄》中所說,“做孩子的時候感到無聊,盼望著長大。長大後又嚮往著返回童年。”

如果真的能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人生軌跡會有所不同嗎?

改編自劉同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李光潔飾演的37歲的大學老師郝迴歸,由於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想回到過去。結果在遊戲廳觸發大彩蛋,誤打誤撞成為了17歲時候的自己——費啟鳴飾演的劉大志的高中班主任。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上帝視角的郝迴歸自帶吐槽彈幕功能,產生《迴歸“好”煩惱》的喜劇效果;增加復古元素還原時代面貌,又讓劇集有了《請回答“1998”》的懷舊質感。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穿越時空的設定給青春題材的《我在未來等你》增添了奇幻色彩,也給劇集提供了雙重視角,併線展示17歲的劉大志和37歲改名為郝迴歸的劉大志在各自年齡段中面臨的問題,引發對成長和未來的思考,為青春題材找到“現實支點”。

《迴歸“好”煩惱》喜劇元素+人生哲理

“很多人就像混濁的水,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才能分清楚他們對自己的意義,而成長就是把所有的人生細節沉澱出不一樣的味道。”

乍看之下,《我在未來等你》的故事設定與《夏洛特煩惱》類似,都是不滿於現狀的主角參加婚禮、意外穿越,但故事走向明顯不同:重返學生時代的夏洛逆天改命成為巨星,郝迴歸卻成為了劉大志的新班主任。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不過,一些穿越時空帶來的“煩惱”依然存在。

一旦遇見故人,郝迴歸就容易說話大喘氣。先是自爆“我是劉大志”,回想起自己穿越的事,又連忙加上“劉大志的班主任郝迴歸”,讓陳桐、王大錢都有點莫名其妙。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同時,37歲的郝迴歸和17歲的劉大志,新任班主任和頭號搗蛋學生鬥智鬥勇,兩個不同時期的自我碰撞,又催生了豐富的笑料。

郝迴歸作為劉大志的班主任,要向劉大志的母親,也就是郝迴歸的母親郝鐵梅,報告學生劉大志的情況。

回到20年前,郝迴歸不知道母親能不能認出自己,也不知道該稱呼郝鐵梅“媽”還是“阿姨”,緊張到結巴:“我……我還沒準備好呢。”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而門外17歲的劉大志,因為害怕捱罵提前找了菜場張姐來扮演郝鐵梅,自信表示:“我準備好了”。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隨後,郝迴歸發現當年的母親郝鐵梅已然開始操心17歲的自己未來能否成家立業,不禁發出感慨:我媽肯定想不到,37歲的我不僅娶上了老婆,而且還是個假的。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一方面,預知未來的郝迴歸自帶吐槽彈幕功能,營造出喜劇氛圍。另一方面,和《夏洛特煩惱》一樣,對自己現狀不滿的郝迴歸,在穿越後決心改變命運,帶回了許多關於成長、親情的人生哲理,讓劇情有了催淚效果。

路過年少時常去的音像店,郝迴歸想起音像店的小姑娘曾經免費讓自己聽了很多磁帶,但她離開的時候自己都沒來得及跟她說一聲告別。正如旁白所說的:“小時候以為再見是真的還能再見,後來才知道,有些再見,就是永別。可惜我們不知道,哪句再見,會是真正的永別。”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17歲的劉大志,曾經怪母親不告訴自己外公去世的消息。而穿越回去的郝迴歸,為了彌補這個遺憾,趕到醫院見了外公最後一面,也意外看到了母親無助脆弱的一面。已過而立的他終於明白,自己失去了外公,而母親也失去了爸爸。

“很多人就像混濁的水,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才能分清楚他們對自己的意義,而成長就是把人生細節沉澱出不一樣的味道。”

《請回答1998》青春群像+復古元素

“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有的瘋狂,有的純粹。但每個人的青春又是一樣的,投入去愛,投入去拼,投入去憂愁,投入去證明自己。”

沒有任何劇情借鑑,但在《我在未來等你》裡確實能看到高分韓劇《請回答1988》的影子,同樣有熱血少年、青春群像和對時代的細緻還原。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劇中時髦的英語老師、動不動要記過的主任、熱衷於當媒婆的媽媽,都讓人產生代入感。好像自己身在劇中,又好像這部劇“抄襲”了自己的人生。

細節上,從學校、醫院到街邊小攤,《我在未來等你》的每一處場景都泛著年代感。微笑的書桌上,1998年的雜誌旁是舊版的1塊錢紙幣,右邊則放著國內最早出現的多維元素產品21金維他。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劉大志家中,電視裡放的是《新白娘子傳奇》,衛生間裡放著剪過的塑料瓶裝洗衣粉,細節處不經意間流露出煙火氣。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年輕演員的演技稍顯不足,但勝在青春感滿滿,穿上校服、換上覆古髮型都不違和,看他們的故事彷彿就是回望自己的青春。

高中生們總是不甘心活動課被改成主題班會,討厭儀容儀表檢查。有人想從理科班轉到文科班,有人廣播站和課堂兩邊跑,有人會在跑操時耍小聰明少跑一圈。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十七歲的日子,“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或許有種種遺憾,卻依然閃著光。

劉大志用極度自信和小聰明掩蓋內心的自卑,學習成績提不高,但遊戲方面卻是湘南一霸。會為了對微笑的承諾冒雨跑好幾個地方找《當代歌壇》,也會在危險來臨時挺身而出保護同學。

陳小武家境一般,經常被同學嘲笑傻,但為人重情重義,珍視友誼。在12集中,小武買了兩罐飲料去操場找大志,發現大志已經有陳桐給的飲料了,自己生悶氣,喝完了一瓶飲料。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品學兼優的微笑,家境優渥,自己又是跆拳道黑帶,好像什麼都不缺,但也會擔心爸爸找了“後媽”就會忘記自己去世的媽媽。

理科班第一陳桐,執意要轉到文科班,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看似高冷,實則熱心,願意騎自行車載受傷的大志去醫院。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三島由紀夫說,“所謂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種東西的狀態,就是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狀態。他們眼前展現著人生廣袤的原野和恐懼,儘管他們還一無所有,但他們偶爾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種擁有一切的感覺。”

確實,怎麼會有人的17歲是和偶像劇一樣的呢?青澀、中二、敏感、傲嬌,甚至是普通,這才是17歲啊。

雙視角下的青春題材現實劇

回到1998年,藍白校服、四格漫畫是標配,劉德華、郭富城、小虎隊正風靡,電視裡放的是《新白娘子傳奇》,廣播裡的《Di Da Di》還沒火遍大街小巷。17歲的劉大志青春正盛,37歲的郝迴歸決心改變命運。

近年來,穿越時空的設定愈發常見,在《重返20歲》《夏洛特煩惱》《超時空同居》等影視作品中都有涉及,而《我在未來等你》裡的穿越略有不同。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沒有利用穿越時空、預知未來的福利走上人生巔峰,更多的是貼近現實,讓37歲的自己遇見17歲的自己、陪伴自己長大,展現了兩個“我”的獨特雙視角。

17歲的故事裡有暗戀、學校生活,37歲的故事裡有催婚、就業問題。高中生劉大志,尚處在懵懂的青春期,為學習煩惱;而37歲的郝迴歸,體會到的卻是精神困頓、社會壓力。

劉大志自認陷入“我媽不在乎我”、“我沒有零花錢”、“女同學不喜歡我”的死循環,但通過郝迴歸的視角,我們看到了為他換不換位置和班主任據理力爭的曉婉姨、每次都為大志裝滿滿一碗臭豆腐的方老太,感受到圍繞著他的愛意。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郝迴歸覺得自己的人生被“綁架”,不喜歡母親給自己選擇的大學老師這一職業,對於穿越後成為高中老師也有不屑。家訪過程中,已過而立的郝迴歸遭遇郝鐵梅的催婚,還被迫安排了和自己小姨的相親。

以為回到過去就能重新開始,其實不同年齡段都有各自的困擾。即便在同一時空與過去的自己面對面,也不能確定未來的軌跡。

青春題材頗受主流觀眾歡迎,而現實題材具有一定的主題高度。《我在未來等你》順應“青春+”的趨勢,求新求變,為青春題材找到了現實支點,在青春、熱血的故事之上加蓋現實意義,引發多重思考。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劇集的主題無疑是成長。關於成長,赫爾曼·黑塞有言:“當一個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青春結束了;當一個人為別人而活時,他開始成熟了。”

郝迴歸總想告誡學生們珍惜時光,珍重每一次相遇離別,可少年不識愁滋味,勸導效果並不如意。讓人想到卡夫卡《誤入世界》裡的一句,“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

郝迴歸希望劉大志能成為更有出息的成功人士,而劉大志想成為的,卻是未來的郝迴歸。

《我在未來等你》=《夏洛特煩惱》+《請回答“1998”》

在原著中,劉大志對10年後的自己說:“我希望10年後能夠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能每天生活得很有熱情,即使有困難的事,也能想到辦法解決,不害怕解決問題。我想成為一個能給別人帶去鼓勵的人,一個能幫別人成長的人,就像我的老師郝迴歸那樣的人。”

《我在未來等你》想傳遞的,也許就是霍桑所說的,“人生包括兩部分:過去的是一場夢;未來的是一場希望。”不必限定自己未來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光自然會將牽著你的手,離開夢境,去往象牙塔外,去往充滿希望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