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住房市場大變是否是給房地產市場報個警?

北京商住房市場大變是否是給房地產市場報個警?


北京商住房市場大變是否是給房地產市場報個警?

根據4月11日《中國證券報》報道,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商住房樓盤發現,絕大多數商住二手房樓盤成交價相比2017年3月高位時幾近腰斬,成交量相比峰值下跌超過95%。不少業主因著急出手不得不一再降價,所賣房款甚至已無法償還當年的銀行貸款,成為北京版的“負資產”一族。這是一個非常的預警信號,也是我們再次想起了2003年非典時期香港樓市的“負資產”。

2003年遭遇了非典(SARS)侵襲,樓價大幅下挫,較1997年的高位下跌了近70%。2003年6月,整個香港的住宅負資產宗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05697宗。一位香港律師曾經在1997年的時候買了一套價值742萬港元的房子,從銀行貸了647.8萬港元,可這間住宅到2003年就只值270萬港元了。最終,由於無法拿出更多現金來彌補抵押品的價值不足,這位律師的房產被銀行收走拍賣。


北京商住房市場大變是否是給房地產市場報個警?

商住房與普通商品房不同的是其辦公屬性,無法落戶、上學以及產權不是70年。很多商住房當時在建的時候,打的就是擦邊球。無論是容積率、密度、物業管理、整體環境還是裝修、配套都是按照住宅標準建造的。不少商住房是民水、民電、有燃氣。因為可以貸款,又不限購,且一居室小戶型很多。只要地段和開發商稍微有點亮點,特別容易賣。2017年在低首付、高貸款、低總價、不限購、可居住等多重利好因素吸引下,原本用於辦公屬性的商住房,逐漸成為住宅的替代品,銷售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限購政策出臺前,商住房價格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價格翻了一倍,與同一地段住宅不相上下。商住房銷售之火熱,可見一斑。2017年3月2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自此商住房全面限購。如今三年過去了,那些貸款高位購入商住房,夢想在更高價格獲利賣出的“投資者”,面對萎靡不振的二手商住房市,只能望洋興嘆。

2018年11月21日,一則消息成為熱點,地產大佬潘石屹爆料,中國房地產總市值達65萬億美元,而美國、歐盟和日本房地產總市值只有60萬億美元。同時,中國股票市值6萬億美元,只有美國+歐盟+日本總和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國房產總市值是股票市值的十倍多,遠超美國、歐盟的1倍。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房價貴,股價便宜。

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內疫情基本受到控制,但是國外疫情卻還在加速蔓延。全球股市已經斷崖暴跌,美國、歐盟股市一個月跌幅超過三成,尤其美股結束了十年牛市,創下了近三年新低,大家覺得合情合理。國內房市十幾年“牛市”在近期疫情下依然“高歌,但是其中北京商住房市場已經開了一個“壞頭”。許多地方的商鋪市場也在近幾年網絡科技革命浪潮下“一蹶不振””,只有商品住宅房市場還是比較“堅挺”。美股暴跌我們說十年牛市泡沫太大。國內房市十幾年大漲,其中的泡沫是否也會借全球股災有一個“回調”?值得深思。

歡迎“關注”,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