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導言:論三國之事,世人皆知臥龍孔明,卻少有閒談鳳雛龐統。三國亂世豪傑輩出,在荊州發展時,鳳雛出言可保關公,奈何玄德並未聽從。

每逢亂世便梟雄倍出。將士披甲上馬,血戰中原,謀臣運籌帷幄,統領大局,缺一不可。三國時期有名的將士我們也曾提到過,諸如東吳五虎將,西蜀五虎將,還有呂布等諸多歷史名將。而謀臣,最為我們所傳頌和敬佩的便是劉備手下的大軍師,諸葛孔明瞭。殊不知在當時,孔明人稱臥龍,卻還有一位與其並稱的謀士極少為我們所瞭解。他就是鳳雛龐統。

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1、 人物早年生平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現湖北襄陽)。他是三國時期的重要謀士,拜入劉備麾下,曾多次獻計於劉備,立下過汗馬功勞。

1.青年經歷

龐統年輕的時候並不出眾,他為人樸實,長相甚至還有些不美觀。但他極愛讀書,常常在書中無法自拔。眾人都覺得他讀書沒什麼用,但正是早年積累的這些學識和經驗在未來的日子裡成就了一代名臣。

就算是千里馬,常年在小山村中也沒有得到重用的機會。就在龐統悶悶不樂的時候,他的伯樂出現了。潁川的司馬徽是附近有名的人,龐統知道了之後連忙去拜訪。司馬徽與龐統相談甚歡。他驚訝地發現,這個不起眼的小青年居然有如此學識和氣度,便給予了龐統極高的評價。

他說,南州士子沒有能和龐統相比的。於是龐統漸漸為人所知。隨後,襄陽龐德公也認識了龐統。他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德操為水鏡。

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2、抱憾走東吳

龐統深知這亂世需要自己,急切的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對世界做出些什麼。於是他主動找到了周瑜,周瑜也覺得這人不錯,便任命他為南郡太守。但龐統在周瑜手下工作的這些年,一直被人所忽視。一天天過去了,他始終像個小文員兢兢業業地做著分配下來的工作。南郡治理的是愈來愈好,可他卻好像看不見前方的光亮,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輩子就要呆在這裡了。

轉折是他的頂頭上司周瑜的死訊,也就是我們熟知三國演義中"三氣周公子"的那個片段了。龐統負責護送周瑜回東吳,但此刻的他已經相當急躁且心灰意冷了。他決定主動辭職,換個東家討飯

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3、波折入西蜀

龐統這樣有才華的人到哪裡都是受歡迎的,劉備很欣喜地接待了他並給了他耒陽縣令的職位。龐統不開心了,這官職比我在周瑜那的官職還小呢,屈居縣令這不是故意要浪費我滿腔熱血嗎!於是他一心急,撂挑子不幹了。劉備也心裡不舒服,給你個職位你還挑三揀四,你乾脆離開吧!

這一場風波還多虧了魯肅和諸葛亮幫忙說話,這才留下來這位鳳雛先生。不過劉備也不是等閒之輩,冷靜了幾天,越看越覺得這孩子還不錯,於是讓龐統擔任軍師中郎將。這又是個什麼官呢?這其實是劉備自創的一個官職,至於他的地位有多高,這麼說吧,只有諸葛亮擔任過這個職位。

就這樣波波折折入了劉備的麾下之後,龐統的仕途之路一路坦途。

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2、 重大事件

1、欲救關羽

當時劉備剛攻下一個重要的戰略地盤荊州,益州的劉璋想和劉備聯手對付張魯,但劉備卻猶豫了。因為諸葛亮的計策是以荊州為戰略重心的,若再牽扯到益州,那荊州的兵力可能會不足。到時候老巢都被掀翻,還有什麼資本東山再起呢。

可龐統有不同的意見。他覺得荊州地理位置不好,剛打完赤壁之戰的荊州更是傷了元氣,而且被孫權和曹操制約,很難有較大的發展。何況荊州還是從東吳手中借來的,如若以後出了變故,是要及時歸還的。如果能和劉璋聯手,順便收取益州的掌控權,在益州的發展會好很多。

對於諸葛亮和龐統意見的分歧,劉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聽從諸葛亮的。畢竟是老熟人,而且在以往的戰爭中,他嚐到了不少甜頭,對於諸葛亮的實力是再信服不過。

於是,劉備和東吳的孫權打著太極拳,就是不歸還荊州,還讓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守著荊州。關羽不僅是劉備的生死兄弟,更是西蜀五虎將之一,蜀國的得力大將。劉備可謂為這次的耍賴下足了功夫。

龐統幾番勸阻,以他對老東家的瞭解,這回東吳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但劉備鐵了心要聽諸葛亮的,再加上對於老弟關羽的信任,怎麼都不肯把龐統的話放在心上。

孫權也不是什麼軟柿子,恰好在他眼中,關羽可謂是眼中釘肉中刺,這不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嗎?既可以除掉關羽,又能奪回本就屬於自己的荊州。這不,他一舉出兵,攻下了荊州城。雖然傷亡慘重,但西蜀大將關羽就此隕落。

得知二弟的噩耗,劉備恨得不行,捶胸頓足,寢食難安。要是當時能聽龐統一言就好了,不僅能有更好的發展,還能保住二弟關羽的性命。龐統也很不安,獻策也好不獻策也罷,劉備怎麼就不肯聽自己一句勸呢?

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2、入蜀之戰

留存下來的史書中,不論是正史還是小說演義,對龐統的記載都是不多的。但我們依舊能從他人對龐統的評價中側面窺得龐統在蜀國的地位和他對蜀國做出的貢獻。說到龐統少數被記載的故事中,最有名的便是入蜀之戰。

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龐統不緊不慢地站了出來,一口氣說了三個計策。他說,若是上策,可以暗中派遣兵馬從小路走去暗襲成都,而後大軍突襲,這時敵人肯定亂了陣腳,能被一舉攻破。下策是我們乾脆不搶益州了,咱們回白帝城去,靜觀其變。中策則是騙取白水守將二人,趁機拿下白水,再去攻打成都。

看起來是三個計策,但實則真正可行的只有中策。果不其然,劉備選擇了中策,但他沒有按照龐統的計劃實施。不過萬幸的是,白水的守將比龐統預想的弱多了,龐統這才鬆了一口氣。

龐統:為何世人只知臥龍不曉鳳雛?

3、隕落落鳳坡

雖然說用著龐統的計策,入蜀的道路可謂是一片向好,但劉備還是心急了。他排除諸葛亮、張飛等人做先頭兵率軍入蜀,眼看著就要勝利了,龐統的生命卻終止在了勝利之前。他實在是太急了,率軍親自作戰,可就在這時,一隻飛箭不偏不倚地正中龐統。一代天驕,就此隕落。龐統戰死的那年,年僅35歲。

不過這一戰勝利的消息終是傳來了,龐統幫助西蜀成功攻佔了成都,這是戰略上極大的勝利。

為了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謀臣,龐統當年戰死的地方被命名為落鳳坡。

3、 人物評價

我們說過,同樣是三國謀臣,史書對於龐統的記載少得可憐,但我們同樣能從細枝末節中推斷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1. 他人評價

陳壽說他"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如果說這是歷史學家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那和他同時代的人說的話也許更具說服力。魯肅評價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則說,"龐統,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幾位極高的評價,無疑是對龐統一生功績極大的肯定。而正主劉備呢?劉備在史料記載中是很少哭的,但龐統戰死沙場後,每當他人不小心提起龐統,他都會"掩面而泣"。這也足以說明劉備對他的重視程度,他是把龐統當做生死兄弟看待的。

2、情商極高

龐統的膽量出眾,情商卻也不是一般的高。就在劉備攻下益州之後,大家都在慶祝,只有龐統發現了劉備的驕傲自滿。他在慶功宴上狠狠地指出了劉備的不對,自然被劉備憤怒地罵了一通。冷靜下來後,他也十分感謝龐統的指正,但他是君王,龐統畢竟是臣子,怎麼能讓他去給龐統道歉呢?

劉備把龐統召上來,問他:你覺得我們昨天吵架是誰的錯?龐統想了想,回答:我們都有錯。劉備哈哈大笑,於是二人和好如初。

其實這樣的回答是極好的。若是說自己錯了,那顯然不符合實際。但誰也不敢公然說自己的上司做錯了,所以既給了劉備一個臺階下,又能將事情講清楚,實則情商高。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相伴劉備左右,時刻提醒著劉備不能意氣用事,是劉備強大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3、性格急躁

但是說到龐統,他可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般優雅儒和。他的性子是很急躁的。從自己在東吳辭職以來,他好像生怕時間不夠用似的,變成了一個工作狂。他數次和自己的頂頭上司爭吵,為了能讓自己的計謀被重用從而更快地打下天下(雖然意見不和時劉備總是聽諸葛亮的)。

進取之心固然重要,進取之心也是才子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拼搏進取的精神,也許他一輩子都隱居在襄陽的小山莊中。但凡是不可太盛,甚至他自己還披甲上陣,這也導致了最後他的死是那麼讓人惋惜。

結語

龐統是三國時期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曾幫劉備力挽狂瀾。但始終還是因為自己性格的缺陷沒能走到三國的最後。我們也要通過了解龐統的歷史學到,我們要有銳氣,但不可國盛,否則只會害了自己。也許因為他過世的太早,還沒來得及立下更多功勞,於是世人便只記得三度效忠漢主的諸葛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