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經典車型甲殼蟲,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這是大眾甲殼蟲的最後一款第三代車型,自1998年首次亮相以來,全球銷量已超過170萬輛。


致敬經典車型甲殼蟲,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但是,眾所周知,甲殼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那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主意,當時希特勒希望推出一款“人民的汽車”,能夠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T型車在美國那樣對德國產生社會影響。最初的甲蟲,也就是所謂的1型甲蟲,在它合乎邏輯的死亡日期之後存活了很長時間。價格便宜、效率高、一眼就能認出來,但不知為何,這款最初的風冷甲殼蟲超越了它最初的用途,就像經典的威利(Willys)吉普車、芬德(Fender) Stratocaster和匡威(Converse)查克泰勒(Chuck Taylor)運動鞋一樣,它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儘管也可能是因為它固有的缺陷。在65年的運行過程中,它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更新和大量的運行變化,但1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2003年,最後一款車型在墨西哥的同一家工廠下線,今天第三代現代甲殼蟲也在那裡結束了運行。


致敬經典車型甲殼蟲,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經過幾年的謠言和戲弄,新甲殼蟲上市的時候,整整一代越來越富裕的買家意識到,他們患上了一種令人衰弱的懷舊病。他們急於認同過去的文化標準,紛紛湧向新款甲殼蟲。這款車提供了所有溫暖而模糊的記憶,卻沒有引發其祖先固有的噩夢。

當新甲殼蟲問世時,它幾乎在每一個指標上都有了顯著的改進:乘坐、舒適、噪音、震動和刺耳,還有可靠性。無論如何,對於90年代末的大眾來說,以及現代化的便利設施,比如空調和自動變速器。但是,那些堅持了足夠長的時間來克服可愛因素的人發現,在那個時期,新甲殼蟲也是一輛相當不錯的車。有人在意前面的水冷發動機嗎?也許吧,但進步是有代價的,如果汽車能變得更安全,生產起來更實用,似乎只有最堅定的支持者才會感到失望。


致敬經典車型甲殼蟲,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在推出不久之後,大眾開始利用甲殼蟲作為實驗的調色板,創造敞篷車和渦輪增壓版,包括芭比甲殼蟲、牛仔布版和甲殼蟲沙丘等許多特殊版本和一次性概念車。上一次重大的重新設計是在2012年的車型上,當時大眾試圖在設計中加入一種陽剛之氣,並將“New”從名字中去掉,只稱其為“Beetle”。這也標誌著所有第三代甲殼蟲的生產全部轉移到普埃布拉工廠,儘管這些汽車已銷往全球91個市場。


致敬經典車型甲殼蟲,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儘管我們很遺憾地看到甲殼蟲,新車、舊車或其他車型在金色的夕陽中逐漸消失,但大眾並沒有為未來的產品挖掘出自己的過去。就在兩年前,大眾汽車(Volkswagen)證實了這一身份識別系統將投入生產,標誌著下一波面向前方的汽車將成為歷史。作為經典微型車的現代詮釋,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id巴斯(Buzz)電動汽車是一款高科技傑作,計劃於2022年在各大展廳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