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宝,但是没事也要骂两句

我不是标题党,所以,看到这个题目,请不要过早诧异,也不要开始抨击。套用一句小孩作文中常用的话:且听我慢慢道来……

放假在家和孩子相处,真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特别是教师,假期和小孩同步,朝夕相处,问题就迎面而来。此处用来理解“距离产生美”,特别合适。

平时上班,回到家忙着做菜做饭,真正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是很短的。例如,在睡前讲故事,在作业做完后的检查,做到这些,都已经是了不起的父母了。除此之外,就是上学路上的不断叮嘱、交代,或者是周末时间,专门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上各种“班”。其实,当你不停地和小孩说话的时候,你会发现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小孩越来越不耐烦。


孩子是宝,但是没事也要骂两句

什么叫长大,丢了天真而已

放假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儿子从早上起床,到经历上午、中午、傍晚,直至晚上钻入蚊帐,一天就过去了……24小时的朝夕陪伴中,作为父母,会看到很多问题。唠叨,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唠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你的孩子很优秀,那么父母的唠叨就是希望儿女更优秀,会做出各种提醒和督促,会在精益求精上下足功夫;

其二,如果你的孩子有问题,和他相处一天,你能够发现上百个,然后不停地提出建议,甚至做出批评。所以,放假和儿女相处,套路绝对与平时不同。我的儿子喜欢去学习,至少可以躲过一两个钟头的“听讲”,同时他喜欢在姥爷家,不仅是因为姥爷会跟他讲故事,最重要的是,老人爱小孩,舍不得说,老人看到更多的是小孩的可爱,说得少。这样一来,姥爷家就是儿子的避风港了。而我们呢,也有意识让他隔三差五到姥爷家住一个晚上,眼不见心不烦。

孩子是宝,但是没事也要骂两句

书归正传。“没事也要骂两句”,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我对父母“唠叨”所持有的主张

到底要不要时时提醒,父母亲应不应该给孩子多一些规范,多一点要求,要不要督促他养成习惯?当代的教育,大多主张“自然为好”,崇尚有艺术的教育,强调遵循本性,由着他“慢慢来”……要知道,凡是有这样观点的,都很容易被人接受。这些话说出来就很漂亮;做起来诸多无奈只能在自己心里隐藏。当父母亲无计可施的时候,这样的话就成了烦躁之心上的一颗冰块,为你降噪、降温,让你心里舒服。

生了小孩不教,迟早被别人骂。所以“没事也要骂两句”

阅读蒋勋的《生活十讲》,其中就有这样的案例。蒋勋说:其实我对《古兰经》不了解,对伊斯兰教也不了解,可是我看到阿巴斯的电影之后,发现那里面有一种我不了解的力量,在地球上有这么多的人信仰这个力量,它不应该是随便被批判的,一定有它的道理。就像在阿巴斯的电影中,有一些蹲在清真寺门口的老人,对他们的孙子说:“你过来。”孙子就跑过去,然后爷爷就骂他两句,孙子就走了。然后老人就跟旁边的人说:

“小孩子没事要骂他两句,他才知道敬畏。”

孩子是宝,但是没事也要骂两句

原来,《古兰经》中的智慧和中国传统中家教的观念非常吻合,中国人的孩子在唠叨中长大,并不见得会有什么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并不会扼杀他应有的童真。长辈非常严格要求,这就是家风,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只要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的,必须从小规范;只要是有益于终身的积累,应该不遗余力地要求。蒋勋回忆很多很多朋友羡慕他演讲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就把唐诗宋词背出来,他说那是小时候被爸爸惩罚——做错一件事就罚背一首诗,是这样背出来的。

蒋勋当时所受的管教,到现在来看,是不是好的教育?“没事骂两句”在今天说出来,会不会被骂的很惨?现在的孩子一不能体罚,二不能强迫,三极为自我,期待别人来理解他,包容他。问世间“别人”是谁,除了父母外,兄弟姐妹很经常都无法容忍。从这个角度看,时常唠叨,可能是父母的指责所在。从儿童认知发展的特色看,越小,越早让他记住规范,让他积累文化,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表现。

小时候没有积累,长大之后没有库存。纵容小孩,“肉必自腐而后虫生”

假期,我在一个大城市上课。那里的孩子真的让我失望。上课时,脚翘在凳子上;玩弄着手中的可乐瓶罐;肆意回答问题;用各种古怪方式引发关注,试图让整个课堂,让所有人围着他转……好吧,也许你要说这考量的是老师的控场能力,检验的是老师是否拥有一颗尊重儿童的心。但是,如果这是你自己的亲生儿女,你会不会让他们改正,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才像样?如果小孩已经失去天真,忘乎所以,没有童趣的话,你尊重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呢?相信你知道,天使和魔鬼,实际上原本同住,但最后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完全看“上帝之手”了。真正能够仰视儿童的,应该从长远,从“人之所以为人”的角度,对小孩进行养成教育。

一味放纵,那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保障——足够的家底让他败!


孩子是宝,但是没事也要骂两句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正面负面,优点缺点,都是并存的。“没事骂两句”听起来很粗鲁,很原始,其实由亲生父母来做,也是很温馨的。因为父母知道分寸,小孩能感受到温暖。

欢迎关注 ,更多教育方法点击专栏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