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雁解密三種“無症狀感染”:一部分人已經適應病毒

第一財經報道: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在4月9日晚的未來論壇線上講座上,對無症狀感染者產生的原因做出解答。

他表示,人體對病毒的適應性、強免疫以及免疫應答弱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無症狀。

金冬雁教授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危害性如何,病毒載量是高是低?比例多少?非常值得搞清楚。他還表示,發現無症狀患者只有依靠廣泛的檢測。

無症狀感染者分三種

金冬雁教授分析了無症狀感染者的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感染者適應了病毒,就好像蝙蝠一樣,他們雖然感染了病毒,但是已經能與病毒和平相處,不需要激發免疫反應。

無症狀感染者出現的第二種原因是人體內的抗病毒的反應比較強,病毒的複製受到了抑制,能很快得到清除。“這種情況下,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的病毒載量是比較低的,因此相對安全。”金冬雁教授解釋稱。

讓他最為擔心的是第三種情況的無症狀感染者。這種感染者就好像艾滋病毒的攜帶者,“抗病毒與免疫反應脫鉤了”。

金教授說道,“這類無症狀感染者本身的免疫反應很弱,免疫反應是造成我們病症的原因,抗病毒和免疫反應脫鉤的情況下,病人雖然沒有症狀,但所攜帶的病毒載量就會比較高,這種無症狀感染者的危險性比較大。到底危險性怎麼樣,比例佔多少,非常值得搞清楚。”

上述專家還指出,兒童有免疫力,但免疫應答也比較弱,所以病毒感染致病作用不顯著,病毒清除較慢。這也印證了此前多項研究所顯示的,兒童雖然症狀較輕或者無症狀,但也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感染者,但兒童是否能夠攜帶高載量的病毒仍有待確認。

大部分人適應病毒仍需要時間

抗病毒和人體的免疫反應激發的炎症因子風暴始終是貫穿新冠病毒治療的一對矛盾體。那麼為何蝙蝠體內不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現象,而人類在進化了千萬年後,仍會出現這種不利的情況?

對此,金冬雁教授表示:“炎症風暴就是抗病毒免疫,它是一個雙刃劍,一方面是抗病毒,另一方面是炎症。但是在蝙蝠裡,它抗病毒能力特別強、炎症反應特別弱,而且蝙蝠體內缺損炎症小體。但是人類和病毒還沒有很好地互相適應,所以現在引起比較重的炎症細胞因子風暴。通過用一些更有針對性的,比如白細胞介素6細胞抗體,來抑制炎症風暴,目前看來還是有效的。”

(以上內容全部來自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