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名校背景如何拿到心儀Offer

寶寶們好呀!

在這個秋高氣爽、歡欣鼓舞、讓人激動的九月,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已經進入了尾聲,一批批新鮮滾熱辣的小鮮肉即將走向社會啦~

隨著新一輪的招聘季拉開帷幕,最近Chic的職場年卡也迎來了不少衝刺秋招的寶寶,陪伴著她們簡歷網申群面單面一路闖關。曾經給職場會員做過一個關於學歷背景的數據統計,其中海外留學佔41%,國內211/985佔39%,國內非211/985佔25%。


觀察到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相比於海歸和211、985們,“雙非”的職場小青蔥求職成功率的確遠遠地低於前者,學歷經常是她們通向大名企第一仗滑鐵盧。

但是Chic的價值觀一直都是“我也知道強扭的瓜不甜,我就是要扭扭看”,所以今天來分享一個話題——


“秋招來了,

沒有名校背景如何拿到心儀Offer”

當代職場學歷鄙視鏈真相 | 沒有名校背景如何拿到心儀Offer


求職經驗

先由Chic的職場團隊裡的導師們分享一下,她們當年的求職經驗:

【Chic首席職場諮詢師:萊茵】


“求職這件事,跟‘搶凳子’差不多,人多凳子少,總有人與機會失之交臂被淘汰出局,面對未知的結果,沒有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一定行,但在最終的結果出來之前,我們總有一萬種方法,讓自己避免成為那個不幸的人。


回想起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還算幸運地躲過了校招的腥風血雨,從大三的暑假,就進入了某知名金融機構實習,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內部的考核順利留用,算是體會到了一點小小的幸運。

當然啦,論履歷和經驗我都是不折不扣的小白一個,沒法兒和公司裡藤校和北清畢業的哥哥姐姐們相提並論,之所以我在求職上走得還算比較順利,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兩點:


1. 高標準低姿態地完成一切工作

很多人會抱怨實習工作無聊,無非幫老闆貼個發票、幫同事跑個腿,但其實,處理小事和雜事的能力,往往體現了一個人最基本的職場素質—“執行力”,沒有一家公司、一個老闆會不在意員工的執行力,而這往往是很難通過簡歷和麵試去感受的,只有通過實打實做事才能體現。


2. “曲線救國”打時間差

如果說正規的網申校招是一場硬碰硬的對決,那“實習→留用”則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相較於正式員工的招聘,公司對實習生的要求往往低得多,當然,並不見得所有實習生都能順利留用,但至少為我們贏得了一定的時間窗口,讓我們有時間去充分地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潛力。


在秋招面前,很多寶寶會因為自己的學歷或者經驗而感到自卑,但實際上知名機構的橄欖枝並不只對那些名校高學歷的天之驕子開放,之前教主在面試寶潔時,也曾遇到過學歷背景一般,但是實習+面試表現俱佳,最後也成功入職的同事,相較於光鮮亮麗的履歷,對自己明確的認知和自我定位,往往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專門替大家採訪了兩位來自金融和傳媒行業的資深HRD(人力資源總監)小姐姐,平均有超過15年的行業經驗,我們聽聽她們怎麼說。

當代職場學歷鄙視鏈真相 | 沒有名校背景如何拿到心儀Offer


“學歷歧視”有道理嗎?


這種現象在各個行業的大廠中還是很常見的,金融、互聯網尤甚,但並不是說名校或者碩士畢業的學生,工作的能力就一定比其他人強很多,這是兩碼事兒,但是學歷確實能夠從大概率上說明一定的問題。


首先是學習的能力,考上名校的本科或者研究生,是對於一個人學習能力和悟性比較有力的佐證,對於企業來說,同樣面對的是應屆生小朋友或者行業新人,在對專業水準沒把握的時候,誰學得更快,顯然對公司來說更有好處。


其次,名校的背景對於企業來說還有另外一重意義,那就是潛在的資源網絡。這一點在金融這類資源密集型的行業中最為明顯。

因為很多時候,決定業務走向和最終成果的,往往並不完全是專業的判斷,也來自於資源。同樣一個股權項目,普通投資經理能夠分析出它的好壞、盈利能力等等一些指標,但投不投的進去要另說;而名校背景的人可能直接認識對方的創始人或合夥人,比八杆子打不著的關係要容易很多,就算沒有直接的渠道,也有望依靠強大的校友資源來搞定。

所以這種潛在的資源價值,往往也是名校學生備受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代職場學歷鄙視鏈真相 | 沒有名校背景如何拿到心儀Offer


要怎麼做嘞?


“實習”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但這裡要注意區分的是“普通實習”和“校招實習”,後者留用的幾率遠遠大於前者,要求也更高(畢竟是公司按照選預備員工的標準選的)。


這裡有一句忠告,是針對開學上大二大三的寶寶們說的,那就是,實習要趁早啊!!

而且大公司的常規實習真的沒有那麼難進,一般來說,只要你的筆試、面試表現過關,拿到幾家公司的實習offer並不算太難,而這些實習經驗,也會是你未來進入校招實習,或者大公司的網申的重要籌碼。當然,如果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結識一些前輩,爭取到內推的資格,求職進程就會大大提升。

就像我曾經見過小妹妹,畢業於地方的普通二本院校,大三時毅然決然來到北京,立志投身互聯網行業,當時她的志向非常明確,就是要去BAT這類巨頭,很多人都不看好她,但因為她手上有好幾份大廠產品崗位實習的經驗,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對她很感興趣,專門約她面試,最後成功進入了百度的校招實習,並在一年後順利留用。


並且這裡可以透露一點小小的內幕,實習生轉正也是要經過筆試、面試等正規流程的,但很多公司對實習生的轉正筆試題,往往要比正規校招的筆試題簡單一些。


那一定會有寶寶問,如果我現在實習已經來不及了,是不是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啦?也不是的,下面就來具體說說,缺乏實習經驗的寶寶們,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1. 起點的選擇


在金融圈,大投行、大基金的核心業務對於人員的篩選是很嚴格的,很多寶寶被拒之後產生了畏難心態,從此再也不敢嘗試。其實,如果真的想進入這些機構,但又擔心自己的資質暫時不過硬的話,可以選擇起點低一些的職位,比如櫃檯、網店,或者其他一些對學歷要求不高的職位,先進入這個體系之中,然後再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在求職這個事情上,重要性排序:城市 > 行業 > 公司 > 職位,這個黃金路線大家一定要走對。


這裡順道提一句,很多機構已經取消了對“重點院校”的學歷要求和限制,而把更多的關注點轉移到了筆試和麵試的表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公平因素已經比原先減少了很多,大家可以儘可能地放手一搏。


此外,我一直建議應屆生畢業之後要先去大公司歷練,而不要太在乎一開始的職位和起薪,因為大公司的背書和專業訓練會是你未來職業發展道路上一個相當有分量的籌碼,同時也有更大的概率能夠碰到更優秀的人和團隊。

就像我面試過的一位小哥哥,他一心想去做投行,但學歷背景一般,在面試了幾家證券公司的投行業務落選之後,他毅然決然轉向經紀業務,(對專業的要求比投行業務低一些,主要工作內容是直面客戶的服務與代理)然而他進入公司之後並沒有放鬆學習,而是利用業餘時間學習CFA、CPA的知識,並考取了保薦代表人資格,在一次彙報中,以非常專業的姿態讓投行部的老闆印象深刻,直接被點名去投行部門任職。


當然,如果心儀的機構對學歷的要求太高,也可以考慮先去那些業內品牌口碑也很好,但是對學歷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的機構嘗試一下,比如一般投行要求碩士以上學歷,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通常本科以上就可以申請,而四大的名聲在金融行業,乃至整個市場中都不錯,之後進投行、基金公司、信託公司做風控負責人、財務總監的概率較大。


2. 充足的準備


我的一位大學學妹,多年前就曾經以本科畢業生的身份成功入職了某國有四大行總行,按照這類機構以往的招聘情況,通常會是碩士甚至是博士學歷的人,而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準備工作很重要。主要分為兩部分,“綱內”和“綱外”。


“綱內”準備工作主要是根據以往考察的重點來進行的,比如以往筆試主要考察行為測試、專業測試、託業考試等等,那麼就要至少提前2個月開始做題庫、刷真題,命中率越高,通過進入下一輪的概率越大。


而“綱外”主要指的就是那些能夠突出我們主觀能動性,可以用來加分的部分。這裡有一個小tip,就是行業研究。不管你是哪個行業的求職者,都要學會看行業和公司的分析報告,要找到至少20份報告進行閱讀和背誦,甚至於你可以自己做一份行業分析報告,能夠體現出你對於行業的整體洞察與思考。

曾經有一位來面試我們公司風控業務的候選人,就拿出了一份他自己整理的有關科技領域投資的全局性分析報告,無論面試官是否有耐心讀完,這樣的一份體現你思考和工作能力的作品都會是很加分的操作。

還有什麼問題,給我們留言吧!

更多文章請關注【chic原醉】,歡迎來撩~

職場、情感中的疑難雜症,也都可以來找我們諮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