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除了趙括,孝成王還有其他的將領可選嗎?

長平之戰是決定戰國最終走向,從此之後,山東六國再也無法對抗強大的秦國,大秦的統一就變得勢不可當了。

很多人都把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歸結於孝成王的用人不當,不用經驗豐富的廉頗、而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趙國在戰國時期特別是中後期,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國力大大增強,特別是軍事實力!並且趙國出將,戰國時期無數名垂千古的將領都來自趙國!

比如:戰國四個名將之中的廉頗、李牧。打破秦軍神話的趙奢,連下齊國70餘城的樂毅其實也是趙國人!

長平之戰,除了趙括,孝成王還有其他的將領可選嗎?


長平之戰時,李牧還是小娃娃,廉頗的戰略得不到孝成王的肯定。但是當時田單和樂毅也在趙國,為什麼孝成王會用趙括呢?這其實也體現了趙國一個弱點!

趙國重用的將軍豈實細細算下來,都和趙王是同族。趙國的王族是嬴姓趙氏。趙奢父子不需多說,也是嬴姓趙氏。廉頗也是嬴姓,是嬴姓廉氏。李牧還是嬴姓,是嬴姓李氏,這雖然不能說和趙王有多近,但至少說明是貴族!

長平之戰,除了趙括,孝成王還有其他的將領可選嗎?


而反觀另一個諸候秦國,白起,歷史記載是從他幹十級的左庶長一直到二十級的武安君(秦國二十級軍功爵制),極有可能是從平民幹起來的。王剪也是平民出身。司馬錯還有蒙家都是從齊國跑過來的。

長平之戰,除了趙括,孝成王還有其他的將領可選嗎?


兩者對比,猛將必發於卒伍,高下立判!

趙國根本就沒有用人不疑的傳統。也沒有大秦兼容幷包的胸襟。樂毅是在齊國見勢頭不妙跑到趙國的,到了趙國之後還和燕國有一定的聯繫,以趙國君主那種多疑的姓格,廉頗尚且不信任換成趙括,更不會信任田單、樂毅這種外姓人!

長平之戰,除了趙括,孝成王還有其他的將領可選嗎?

喜歡我的觀點的,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