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相信很多讀者在中學時代,都學過一篇文言文叫作《廉頗藺相如列傳》,文章講述了趙國大將廉頗因嫉妒出身低下的藺相如的官位比他高,所以就不待見藺相如。但是藺相如卻為了趙國的安定處處忍讓著廉頗,後來廉頗聽說後頓時清醒,上門“負荊請罪”。

此後廉頗和藺相如兩人成為生死之交,文武和睦,使得趙國在當時算得上是東方諸國中的強國。但是文章沒有告訴我們是,這二人在日後的結局,當年的意氣風發,攜手為國的二人,最後落得個一死一走,令人唏噓啊。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廉頗和藺相如言歸於好後,趙國國內有藺相如穩定著發展。而廉頗則為趙國征戰四方,公元前279年,率軍攻打齊國;公元前276年,進攻魏國;公元前275年,率軍再次伐魏;公元前269年,秦軍來犯,廉頗大破秦軍。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論領兵作戰的水平絕對相當高,加上國內有藺相如坐鎮,又無後顧之憂,所以多次為趙國打勝仗,在當時秦國虎視眈眈的時代,趙國真正用實力讓秦國望而卻步。

但是我們知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話不單單是指人要尋找能夠利於自我發展的崗位老闆,而且也指如果你的老闆足夠信任你,知道你的能力,能夠重用你,那麼你的能力就能展現出來,從而獲得更優秀的成績。當然,那時的廉頗和藺相如也同樣如此。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公元前266年,趙文惠王去世,趙孝成王繼位,這小子就不如他老爹,但是相應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繼位了肯定是想打造自己的一套班子,但是當時的趙國似乎已經沒有像廉頗、藺相如這樣的人才了。

而此時,秦國採取范雎的“遠交近攻 ”的政策,同齊、楚、燕這仨搞好關係,專心對付韓、趙、魏,這一招很陰損,不僅破壞了合縱戰略,而且能夠集中力量消滅三晉,最後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

於是,公元前261年,當時的秦國老大是秦昭王,派兵先行攻佔了上黨,隨後趙孝成王派遣廉頗前往長平阻擋秦軍。廉頗到達長平後率軍與秦將王齕展開了多次戰鬥。但是由於秦趙兩國的國力確實差距很大,並且秦國多年的養兵蓄銳,而東方六國彼此征戰不已,國力有所消耗。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所以趙國軍隊節節敗退,廉頗意識到如果再與秦國軍隊正面應戰,自己手裡的這點趙國最後的兵也就都交代了。所以廉頗毅然決定採取高築城、不應戰的策略。這樣一弄把秦國人心態搞崩了,你這老頭耍無賴啊這不是,你不打了你就跑不行嘛,堵在這算什麼事,秦王就很鬱悶。

這時候秦國相范雎這老小子就出壞主意了,他對秦王說:“我聽說趙孝成王對廉頗一直躲著不應戰很不滿,那小子年輕氣盛,心氣很大。所以我們可以用反間計,讓廉頗丟掉兵權,換趙國裡那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來,咱不就能贏了嘛!”

秦昭王一聽也非常認可:“還是你小子壞啊,就交給你了!”,於是范雎帶著重金來到趙國首都邯鄲,賄賂趙孝成王身邊的寵臣,並且散佈謠言說,秦國最害怕的就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如果趙括領兵在長平,秦軍早就被擊退了。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本來就對廉頗不滿的孝成王果然中計,下令趙括去代替廉頗。而此時的藺相如早已經病危,彌留之際勸孝成王不要換下廉頗,他說用趙括換廉頗,無異於自尋死路。但是孝成王畢竟不是當年的趙文惠王了。

趙括立即走馬上任,並且改變廉頗的策略,主動出擊想要一舉擊潰秦軍。而此時的秦軍也換了主帥,只不過換的是比王齕更厲害的白起,隨後白起在長平大破趙括,坑殺趙國軍隊四十萬,趙括本人也被射殺。趙國經此一役,國力大損,如若不是楚魏兩國援救,趙國在此就已經滅亡了,而此時的藺相如也已經去世了。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緊接著,公元前251年,燕國派遣慄腹率軍攻打趙國,企圖趁虛而入攻克趙國。而此時的趙國要兵沒兵、用將無將,孝成王再一次想起來被自己冷落的廉頗。廉頗也不愧為當世名將,帶領著趙國僅有的軍隊,以少勝多大破燕軍,而廉頗也因功被封信平君。

可是廉頗的曲折命運還未結束,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繼位,廉頗立刻被罷免軍權,廉頗一氣之下離開趙國,去到了魏國國都,但是一個外人來到別的國家怎麼可能輕易得到重用呢?所以廉頗過的也很不如意。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後來秦國將趙國打急眼了,但是又沒招對付秦國,於是想起來在魏國的廉老頭,所以就派人去找他,看看他還能不能再領兵打仗,但是當時趙悼襄王的寵臣郭開是廉頗的老對頭,就賄賂使臣把這事搞臭。

而廉頗呢,一聽說趙國又想起自己了,很高興,在使臣面前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表示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依舊是個好老頭。但是不曾想使臣回去後告訴趙悼襄王說:“廉頗吃一頓飯要去三次廁所,已經不中用了。”

就這樣,廉頗失去了最後一次可以得到重用的機會。後來被楚王請到楚國去,但是一方面楚王也是不大信任他,另一方面對趙國的思念一直縈繞在心中。公元前243年,廉頗在鬱悶中去世,享年84歲。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一位是國中文臣之首,一位是國內武將之首,二者同心戮力造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而在古代,臣臣同心是不夠的,要君臣同心才行。故主趙文惠王去世後,不論是趙孝成王還是後來的趙悼襄王,對廉頗和藺相如都遠遠不如當時趙文惠王那般信任。

所以,藺相如和廉頗二人,一個早早病逝,一個卻落得個客死異鄉的結局,都稱不上是美好的結局,甚至還有些悽慘,怪不得教科書不提不說。

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原來是這個樣子,怪不得教科書不說

回顧那段歷史,不僅是廉頗和藺相如,每個國家有能力的人幾乎很少會有比較美好的結局,可能是一個亂世的整體悲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