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智慧女子故事——趙將括母,齊相御妻

趙將括母

故事:古代智慧女子故事——趙將括母,齊相御妻

趙將馬服君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戰國後期,有一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孝成王派趙括代廉頗為將,軍隊將要行動時,趙括母親上書對孝成王說:“趙括不能派他當將軍。”王問:“為什麼?”趙母說:“以往我侍奉他父親,他父親那時為將,自身所得的薪俸,靠他吃飯的有數十人,靠他賙濟的朋友有數百人。大王和王室貴族所賜的貨幣,都用來給了軍吏、士大夫。他從接受命令的一天起,不問家事。今天趙括一旦為將,面朝東坐著召見軍吏,吏不敢有仰視的人。王所賜金和帛,回家後,都藏起來。天天派人打聽有哪些便宜的田宅可以買進。王上你以為趙括像他父親嗎?父子不同,用心各異,希望不要派遣他,”王說:“不要說了,你的話先擱著,我已經決定了。”括母說:“王上最終還是要派他去,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王說:“不牽連你族人。”

趙括就代替廉頗出征。三十餘日後,趙軍果真敗下陣來,趙括陣亡,趙軍覆沒。王因括母有言在先,所以沒有加罪家人。

故事:古代智慧女子故事——趙將括母,齊相御妻

有道德修養的人認為:趙括母親是仁和智的。《詩經》裡說:“老夫灌灌(誠懇),小子翹翹(驕傲)注, 匪(非)我言耄(年老昏聵),爾(你)用憂謔(把該憂慮的大事當兒戲)。“說的就是這回事。

有詩為證:孝成用括,代(廉)頗距(抗)秦。括母獻書,知其覆軍。願(望)(阻)止不得,請罪止身(不加到自己身上)。括死長平(長平戰役,秦將白起坑趙降卒20萬),妻子(妻和子女)得存(免罪)。

注:“翹”字處,原文是“足”旁一個“喬”字。今無奈借用。

本篇選自《烈女傳》卷三。趙括年少氣盛,目中無人,私心很重,完全不能同他的父親趙奢相比。趙母則明智卓見,據理力爭,大義凜然。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具體生動,很能表現人物個性。

【原文】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願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頗。三十餘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君子謂:括母為仁智。《詩》曰:“老夫灌灌,小子翹翹,匪我言耄,爾用憂謔。“此之謂也。

頌曰:孝成用括,代頗距秦。括母獻書,知其覆軍。願止不得,請罪止身。括死長平,妻子得存。



齊相御妻

小說主人公是戰國初齊國宰相晏子馬車伕的妻子,她得到了朝廷頒賜的“命婦”封號。

一天,晏子要出門,她在門縫裡偷看她的丈夫給晏子趕馬,車上擁有華麗的大蓋,趕著四匹大馬,意氣洋洋,一副十分自得的樣子。丈夫回家後,她就說:“趕馬車真合適呀,你的確是卑賤呀!”丈夫問“為什麼?”

故事:古代智慧女子故事——趙將括母,齊相御妻

妻子說:“晏子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宰相,聲名在諸侯間傳揚。今天,我在門內偷看他的志氣,

謙恭謹慎自以為不如人的樣子,思慮深遠。而看你,身長八尺,只是馬車伕罷了,但是,你的意氣

洋洋,像自己已經知足的樣子,我因此要離開你了。”她的丈夫道歉著說:“請讓我自己改正,你看

怎麼樣?”妻子回答說:“這樣就具有了晏子的智慧,且加上有八尺之軀。如果說,你能努力行仁義

之道,給英明的君主做事,你必定能揚名。並且我聽說:一個人要做到‘能以具有仁義的品德為榮,

且寧肯為此而受貧賤,決不因富貴而徒有虛名,並在別人面前顯出驕傲’。”

於是她的丈夫就深深自責,學習為人之道,人也謙遜了,常常說自己做得不夠。晏子看到他好象

變了個人似的,很奇怪,問他原因,他把實情都說了出來。於是晏子認為他能接受規勸,改正缺

點,是賢德的人,就把他推薦給齊景公,使他當上了大夫,並表彰他的妻子為“命婦”。

有道德修養的人認為,命婦知道向善,賢人所以成名,他們的思考方法是周全的,不僅是師傅、

朋友相互切磋的緣故,妻子的幫助也有很大的關係啊,《詩經》上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仰慕有高尚品德的人,努力實踐高尚的行為)這是說應當經常朝著善行的方向走。

有詩稱讚說:齊相御妻,匡(正)夫以道。明言驕恭,恂恂(謙恭謹慎)自效。夫改易行,學問

靡已(沒有止境)。晏子升之,(使他地位上升),列於君子。(有了好的德行,當上了大夫)

本篇選自《烈女傳》卷二。這個故事說明,在下層中,也有很有識見的婦女。馬車伕的妻子是作者

歌頌的對象,“寧榮於義而賤,不虛驕以貴。”,即使在今天,對我們社會上的許多人仍有教育意義。

【原文】齊相晏子僕御之妻也,號曰 :“命婦。”晏子將出,命婦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洋洋,甚自得也。既歸,其妻曰:“宜矣,子之卑且賤也!”夫曰:“何也?”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吾從門間觀其志氣,恂恂自下,思念深矣。今子,身長八尺,乃為之僕御

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妾是以去也。”其夫謝曰:“請自改何如?”妻曰:“是懷晏子之智,

而加以八尺之長。夫躬仁義,事明主,其名必揚矣。且吾聞:‘寧榮於義而賤,不虛驕以貴。‘”

於是其夫乃深自責,學道謙遜,常若不足。晏子怪而問其故,具以實對。於是晏子賢其能納善自改,

升諸景公以為大夫,顯其妻以為命婦。

君子謂:命婦知善,故賢人之所以成者,其道團矣,非特師傅、朋友相與切磋也,妃匹亦居多焉。

《詩》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當常嚮為其善也。

頌曰:齊相御妻,匡夫以道。明言驕恭,恂恂自效。夫改易行,學問靡已。晏子升之,列於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