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BAT”都想搶佔移動市場,但是都不做手機?

山東呼保義


一、每個企業有自己的邊界,並不是什麼都能幹好的

實話實說,現在很多人的想法,當某一個企業在某一項上做強大做了,成為了聞名企業,就覺得這個家企業什麼都能幹了,幹什麼都能成功了。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覺得華為做操作系統,做芯片,做手機,做電視,甚至還要去軟件,做地圖,做搜索,什麼都能成功,這種想法其實是很可笑的。

任何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邊界,有自己的擅長,並不是幹什麼都成功的,大多數的企業,在決定做任何業務時,一定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和自己的優勢特長相匹配,並不是什麼都去做,什麼都乾的。

二、BAT的強項是軟件、互聯網,涉足硬件,並不是好主意

再到到題本身,BAT的強項是什麼?其實是軟件、互聯網業務等。比如百度的強項是搜索,是AI什麼的,這和手機並沒有強關係,百度為什麼一定做手機呢?

再說騰訊,騰訊的強項是社交,也是互聯網、遊戲、廣告、內容這些,它也沒必須做手機啊,實在想抓住這個入品,和手機廠商合作就是了,手機是硬件。

同理阿里的強項是電商,是金融這些,他做什麼手機呢?之前做操作系統,其實也算是涉及到手機了,但也不涉足手機這種硬件本身,這和他們的定位、強項不匹配,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


互聯網亂侃秀


因為硬件只是載體,軟件才是流量的入口!

1.用戶搜索要打開你的搜索軟件,點外賣要打開你的外賣軟件,聽歌要打開你的音樂軟件,社交要打開你的社交軟件。這些軟件的粘性很高的,即使換了手機,裝回來即可。

2.相反,手機品牌的忠誠度是很低的。用戶可能因為新功能、價格甚至代言人就會去換機,幾乎沒有粘性。唯一特殊化的就是蘋果,因為有獨立的系統、各個硬件相連的生態圈和極好的用戶口碑。

--------------------------分界線----------------------

BAT應該對國內少數手機廠商有持股

但親自做的沒有


科技蟹


謝謝您的問題。BAT的技術專長不是做手機。

BAT看重流量。BAT是想通過網絡資源和終端優勢壟斷互聯網流量,他們就是流量之河四條大壩,主管流量的導出導入,包括後起之秀字節跳動也走這條路。眾多APP都要蹭BAT的流量,才能隨波遠行。據調查,BAT和頭條系用戶使用時長佔比近70%,說明多數流量與用戶都被他們佔有。有流量就夠他們生存。



BAT的法寶。BAT生存發展,靠的是搜索、電商、社交三大互聯網應用場景,百度、阿里和騰訊對號入座確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並且誕生淘寶、天貓、微信、遊戲等頭部應用,百度依靠搜索緊緊抓住了流量入口。有了流量,他們就足以衍生出很多的商業模式與新興業態。


手機的門檻。手機是技術和設計集成的結果,依靠對部件和供應鏈很強的整合能力,對硬件和軟件高度集成,當然自己手中還要有核心技術。比如蘋果設計了iPhone和iPad的硬件、軟件,搭載了蘋果自主研發的處理器。這些技術的門檻很高,需要多年的積累。而且手機終端銷售已是紅海市場,頭部玩家競爭激烈,BAT做手機風險極大。格力也是名企,做手機也沒有競爭力。字節跳動涉足手機,體現面向兒童的差異化與細分。智能手機與互聯網一樣,一旦資源高度集中,就成了少數玩家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