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於明詮,1963年生,本名於明泉,別署於是乎等。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山東書協副主席,滄浪書社社員。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工作室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南京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於明詮《老子猶龍》▼

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有很多人讓我說說當代書法,幾年前我評過,但當時沒有把於明詮老師列入“可關注的書法家”名單中。當代書法本人確實關注不多,特別是體制內的書家,個人感覺年齡大的“文化程度”不夠,年齡小又盲目崇拜“二王”,不要說與古代比,就是與民國和近現代比差距都不是一點點。但於老師不在浙江,真跡沒怎麼看到過,看到的東西又有點“弱”,自然就更沒關注了。

於明詮書法作品▼

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最近看到於老師的作品,感覺是“眼睛一亮”,與幾年前比不可“同日而語”。於老師被列入“當代十大丑書”書法家之一,說明當代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其實於老師的書法走的還是正統的路子,以二王、顏蘇入手,從他的臨作中,可看出他對二王一路經典帖學的精準的駕馭能力。他曾在全國第六、七、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中連獲一等獎也能說明他的“傳統”實力。

於明詮書法作品▼

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看到韓旭關於對於老師的評價我覺得非常到位。他最終沒有沉迷、止步於“二王”,而是上溯源頭,在六朝墓誌碑刻找到了根基,取其質樸厚重,再參以民間書法的天真散淡之意。這樣的從書途徑,相較於以二王為正統的書學之路而言,實為偏險之徑。然而,他用理性告訴自己,將筆觸探向遠古和民間更能接通傳統書學的母體,也更易於探尋到本真樸拙和原生態的韻味。

於明詮書法作品▼

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任何好的藝術都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於老師是個聰明人,他自然知道如何融入“當代”,這些當然還不夠,還必須有情懷有激情,他也是這麼做的。於老師的藝術是既傳統又當代,是既理性又充滿感性,他的“求新”、“求變”多少還是在中國文化的那個“純度”的基礎之上去實現的。我理解於老師最近的東西好,就是對那個“純度”不斷厚實不斷提煉的結果。

淵廬作品欣賞

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復翁有此》

淵廬話畫

汪淵,字淵之,號小廬、淵廬,藏家,書畫評論家

淵廬話畫「第八十五期」好的藝術應該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