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保險誤導形式,你中招了嗎?

隨著廣大消費者保險意識的增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購買保險,特別是人身保險作為自己投資理財和規避風險的重要工具。但是很多的朋友啊對保險認識不足,這一點就很容易被一些金融機構和保險的銷售人員鑽了空子,向我們的消費者提供虛假或者讓人誤解的信息,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所以作為普通的消費者,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保險銷售它的誤導一般會有哪些形式?

這些保險誤導形式,你中招了嗎?

第一種 虛假的宣傳

可能是部分的銷售人員,為了增加他的銷售業績,擅自去印刷了一些可能含有虛假宣傳內容或者容易造成欺詐誤導相關內容的保險產品、說明書或者其他的宣傳資料,這個就會很容易造成對保險不是太瞭解的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片面的理解,並且很容易就掉進了保險的坑裡。

第二種 混淆產品界定

混淆保險產品和銀行存款,或者是基金以及銀行理財等其他金融產品的概念。可能有部分的保險代理人在介紹保險產品的時候,刻意迴避或者模糊產品的性質,並且套用向“本金存入”“利息”等概念,並且將保險產品的利益和銀行的存款收益國債收益等進行片面的對比,以讓我們的消費者陷入用錢的時候,就可以隨時取回保費的認識誤區。

第三種 誇大保險責任和投資收益

那為了吸引我們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我們有些銷售人員在介紹保險產品的時候,往往會“信口開河”,對公司的經營情況,收益成果這些東西進行虛假誇大的宣傳,或者對保險產品的收益不確定性,它把它說成確定的或者是高收益,沒有如實的向我們的消費者告知相關的分紅型產品它的收益是不確定的。

第四種 片面介紹或者隱瞞重要的信息

比如說銷售人員沒有向我們的消費者解釋保單的現金價值,猶豫期退保的損失除外責任等相關的內容,讓我們的消費者沒有全面瞭解投保人的權利和義務,或者在介紹相關的理財產品的時候,不如實告知分紅的不確定性,相關投資產品的費用扣除和投資風險等情況。

第五種 篡改客戶的信息

個別銷售人員為了逃避電話回訪,把客戶的電話留成自己的電話,以及惡意篡改或者漏填投保人的聯繫電話通訊地址等客戶的相關資料,來切斷客戶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聯繫。

這些保險誤導形式,你中招了嗎?

大家在購買保險的時候都踩過哪些坑?歡迎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關注我,陸續更新如何防坑防騙,被誤導銷售購買的保險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