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不僅僅是抽搐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學會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抄襲必究!

癲癇,不僅僅是抽搐

癲癇俗稱羊癲瘋、羊角瘋、發羊吊等。癲癇因其臨床表現頗令人恐懼、表現形式多樣常讓患者及其家屬深感無望,又因很多患者求醫問藥過程曲折,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各種社會壓力。

癲癇究竟是什麼,又意味著什麼?揹著如此重負,患者和家屬們真的能夠從容應對嗎?

我們將在文中探討並回答以上問題。

什麼樣的表現是癲癇?—— 有關癲癇的幾個重要概念


對於癲癇,許多人都略知一二,但也止步於此。因此,有必要先釐清幾個關鍵的概念:

抽搐--指不受意識控制的肢體運動(一般是比較強烈的肢體收縮性運動或舞蹈樣運動)。

癇性發作--指突發的,短暫的發作性全面性抽搐、局灶性抽搐、肌陣攣、失張力(失去肌肉張力)、感覺異常、情感異常、記憶失常、大小便失禁、意識障礙等。這些發作性的異常可表現為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兼而有之。

癲癇---指反覆的癇性發作,包括:

(1)時間間隔大於24小時的兩次或兩次以上非誘發性(或反射性)癇性發作。非誘發性癇性發作是指無誘因誘發的癇性發作,而反射性癇性發作是指受到聲、光、情緒等刺激誘發的癇性發作;

(2)一次非誘發(或反射性)發作和發作後在未來10年內再發的可能性,與兩次非誘發發作風險相當(至少60%);

(3)診斷為某種癲癇綜合症。癲癇綜合症是明確的疾病診斷實體,包括癲癇發作的起病年齡、發作症狀學特徵、發作期及發作間期腦電圖特徵、遺傳學特徵、治療和預後等相對明確的具體疾病。


癲癇,不僅僅是抽搐


因此,抽搐不一定就是癲癇,比如缺鈣時的抽搐是一種局部肌肉抽搐,不屬於癲癇。癇性發作也不一定是癲癇,如急性期腦外傷導致的癲癇性發作不能診斷為癲癇,但若在腦外傷穩定很久後出現無誘因的反覆癇性發作則屬於癲癇。

癲癇是神經系統疾病?—— 大腦的異常電活動


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但並不是老百姓口中的“神經病”——後者其實是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簡而言之,“神經病”是人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而“精神病”是人類大腦的高級認知活動紊亂。

人腦的工作原理與計算機十分類似,千億級別的神經細胞形成了高度複雜的“電子電路網”,由經過複雜計算產生的輸出信息控制身體各器官的活動。每次癇性發作就是一個腦內“電子電路網”短暫的、同步的、異常的放電。

根據異常放電在腦內起源的部位,癇性發作可分為:

(1)局灶性癇性發作,起源於大腦的某個部位;

(2)全面性癇性發作,幾乎同時從雙側大腦半球起源;

(3)不明起源的癇性發作,起源的部位無法確定。

目前,國際上認為癲癇的病因學有六大病因:包括大腦結構的異常、基因缺陷、顱內感染、代謝異常、免疫性疾病等。除了上述五個病因,尚有一部分癲癇的病因無法明確,國際抗癲癇聯盟將它們歸類為“不明病因”癲癇。

癲癇難治嗎?——患者的恆心和信心很重要


之所以說癲癇治療不易,是因為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癇性發作,患者至少要在10年內無發作並至少5年未服用抗癲癇藥物,才可以考慮“痊癒”。藥物治療時間長,短則二年以上,長則終生,患者不得不承受藥物的副作用。更有甚之,約30%的癲癇患者對現有藥物均無法取得治療效果,我們稱之為耐藥性癲癇或藥物難治性癲癇。


癲癇,不僅僅是抽搐

癲癇治療也有樂觀的一面。大多數(70%)患者通過服用抗癲癇藥物,癲癇發作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可以停藥;特別是與年齡相關的某些癲癇綜合徵(如兒童失神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等),到了一定的年齡,其發作能夠得到根本控制,患者停藥後也不會再發作;對於難治性癲癇患者,我們還可以考慮生酮飲食、手術、迷走神經刺激或深部腦刺激等治療手段。

因此,患者和家屬們既要有恆心,也不妨多一些信心。


癲癇,不僅僅是抽搐


癲癇讓患者“壓力山大”?——患者的自我評價和自我保護很重要


不難想象,癲癇患者和家人總會感到“壓力山大”:

你可能害怕自己或家人發作時表情痛苦、手足失控、大小便失控、人事不省,醒來後遭旁人議論、嘲笑、歧視;你可能害怕自己或家人發作時跌倒、嚴重受傷;你可能害怕自己或家人因長期的治療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你可能害怕自己或家人在工作時發作,影響自己或家人的工作,或導致自己或家人被解僱;你可能擔心自己或家人在上學時發作,影響自己或家人的學習,或導致自己或家人被退學;你可能擔心自己或家人的婚戀、生育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減少甚至完全克服這些壓力?

首先,要知道盡管可能會有人嘲笑你,但也會有更多人理解你、幫助你。你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樂於助人的人;

其次,要改善自我評價,用恆心和信心配合醫生治療,堅信自己能戰勝癲癇。不妨多讀讀癲癇患者或其它疾病患者的勵志故事——牛頓和諾貝爾等大科學家都曾是癲癇患者,你是否能順其自然地接受自己的大腦偶爾會異常放電?即便是藥物沒能控制好狀況,你的大腦也能自行控制,它只讓癇性發作持續幾秒到幾分鐘的時間,然後你便勝利迴歸!如果有人嘲笑你,不必去理會。這只是難免的一小陣雷雨,此後便是晴天。

再次,要做好自我保護,避免發作的誘因,避免在危險環境發作。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癇性發作是不是容易被閃光、噪音、勞累、緊張、情緒波動等誘發?如果是的話,就要儘量避免自己暴露在這些誘因中,如避免看動作影視,避免勞累和緊張,保持情緒穩定等。同時,讓家人和朋友學習癲癇發作急救常識,如防舌咬傷、防嘔吐物引起窒息等;平時要避免單獨置身於危險環境,當你有發作的主觀預感或收到電子監測設備預警的時候,儘快移步到相對安全的地方並躺下側臥。


癲癇,不僅僅是抽搐


偶爾的“放閃”,更多的放晴。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癲癇這一疾病,戰勝恐懼,播種希望,收穫平靜的幸福。


陳榮清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神經興奮性異常和相關疾病的發生機制。

秦兵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癲癇的臨床診療和癲癇發生機制研究。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學會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