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什麼時候可以抄底?

原油什麼時候可以抄底?

原油今年暴跌。從年初65.65美元,到3.30最低19.92美元,不敢想的事情。那麼原油什麼時候見底?什麼時候可以抄底?

簡單回顧下歷史上的油價大跌:

1、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最大跌幅61%

暴跌原因: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增下降。

止跌原因:OPEC在1998年4月和7月兩次減產;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後觸底回升。

2、2001年9月到2001年11月,最大跌幅40%

暴跌原因: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全球經濟減速;9.11事件美國經濟受損;OPEC國家增產,市場陷入供過於求。

止跌原因:OPEC於2001年9月與2002年1月兩次宣佈限產;危機過後石油需求大幅回升。

3、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最大跌幅75%

暴跌原因: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經濟斷崖式下滑,原油需求連續兩年負增長。

止跌原因:OPEC分別於2008年9月、10月和12月三次減產;各國政府救市,量化寬鬆政策,經濟企穩。

4、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最大跌幅76%

油價暴跌原因:頁岩油產量增長,OPEC拒絕減產,選擇增產,將頁岩油擠出市場,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解除,導致供需寬鬆,原油庫存大幅累積。

止跌原因: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組成減產聯盟持續至今。

5.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最大跌幅41%

暴跌原因:中美貿易爭端升級;各大產油國增產以應對伊朗制裁帶來的供給缺口,但對伊朗制裁低於預期,供給過剩擔憂。

止跌原因:OPEC+達成減產協議,減產幅度超預期;美國加大對委內瑞拉與伊朗制裁力度;中美貿易紛爭階段性緩解。

從歷史上油價大跌的情況,主要原因都是全球經濟衰退、危機,原油需求明顯下降, 1997、2001、2008、2018年等都是如此。也有供應增加導致,如2014-2016年。

今年的情況有供應因素,又有需求的因素。1、OPEC+沒有達成減產協議,且沙特俄羅斯表示進一步增產。2、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對原油需求大幅下滑。3、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

信號1:OPEC+宣佈減產或限產

每次見底都有OPEC配合減產,這是平衡供求的重要一環,少了這一環不可能見底。所以等待OPEC+減產是原油見底的重要信號。

沙特目前還沒有鬆口,但是減產對沙特是有益。其實不單是沙特,對於所有產油國,減產保價是理智的選擇。目前的油價如果持續,對所有產油國都不可承受,財政赤字會非常嚴重,甚至影響政權平穩。產油國有強烈動機減產保價。

美國頁岩油成本在40美元上方。如果目前油價持續的話,美國的頁岩油產業有崩潰的可能。這會加深美國的經濟危機。川總有強烈的動機,讓油價恢復到30-40美元上方。本週特朗普表示,沙特和俄羅斯都瘋了,我要和普京商量原油問題。我相信,近期就會有相關的協議限產和減產的消息。一旦出現OPEC+限產和減產的消息,是原油見底的重要信號。

信號2:美股見底

原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和全球經濟的景氣程度高度同步。具體量化方面,可以參考美股。美股見底和原油見底時間,是高度同步,特別是見大底的時間。見下圖。標普500指數見底,原油見底。或者說,美股沒有形成底部,原油不可能形成大底。

美股見大底 原油見大底。那麼以標普500指數為例,在2190點,出現本次調整底部的可能性大嗎?我認為,這個區域不太可能是這次美股調整的最終底部。

為什麼呢?美國經濟今年衰退成為定局。高盛3月20日預測,2020年第一季度的季度化年增長率為-6%,第二季度為-24%,第三季度為+12%,第四季度為+10%,全年平均增長率為-3.8%。

通常美股提前見底,但實際上,同步見底也發生過。所以,美股最快見底的時間是2020 年5月,疫情峰值能在4月份見頂,美國經濟能在二季度見底。屆時美國經濟和股市同步見底。這裡的重要前提,是美國疫情控制比較好。

也就是說,按照最理想的假設,美股可能會在5月份會出現一個重要低點,這個低點可能比3月份的低點要低。因為美國經濟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出現,市場很可能還會有一波殺跌。

所以美原油也可能在4-5月份形成重要低點,構築一個底部區域的可能比較大。

那麼原油這波最大會跌到什麼位置呢?

以歷史上,原油兩輪最大下跌做為參照。

2008年從147美元跌到33美元,最大跌幅約77%。

2014年從107美元跌到26美元,最大跌幅約75%。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本次高點65.65美元,下跌75%,是16.4美元。考慮到原油的成本,這個價格如果出現,可能就是極值了。

總結一下觀點,美原油見底通常需要兩個條件,第一OPEC+減產或限產,第二美股出現重要底部。卻其中一個條件,通常是反彈,而不是反轉。

築底的時間,最快是2020年4-5月份構成底部區域。可能是雙重底或三重底。

底部區域價格在19-20美元,極端值在16美元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