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代权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一生是我看过最励志的故事

年少读书不太灵光,七次科举才中了秀才;三十多岁还是个愣头青,得罪了皇帝和同僚,在官场举步维艰;四十多岁练兵平叛,三次大败自杀未遂;年近花甲又碰上“天津教案”,背负卖国骂名,在世人误解中郁郁离世;且看“千古第一完人”曾文正公如何演绎自己的人生。

一、科举期间-六考不中(28岁前)

6岁求学,怎奈天资平平,15年历经七次科举才中了秀才。第六次更是被考官登榜批评“文理欠通”,成了全市反面教材,这也是曾国藩生平第一次大挫折。好在他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在第七次科举时终于中了秀才(22岁),次年中举人(23岁),并在28岁时高中进士,结束了自己的科举生涯,进京做官。

清末一代权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一生是我看过最励志的故事

曾国藩语录

二、京官阶段-十年七迁(29岁-41岁)

进京之后,靠着十二条日课的严格自我管理,智商和情商都稀松平常且没有后台的曾国藩却实现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小小的翰林院检讨做到了“省部级”的礼部侍郎,到了咸丰初期更是一人身兼五部,其火箭般的进阶速度令人惊叹。

不过紧接着他就因为上疏批评咸丰帝“见小不见大、徒尚文饰、刚愎自用”而跟咸丰帝闹掰了,更因为力主重判两位要员,得罪了官场同僚,被众人排挤,在京城官场举步维艰。最后在赶赴江西乡试的路上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顺带结束了京官生涯回家守孝。

三、湘军生涯-屡败屡战(42岁-53岁)

在家守孝不足半年,曾国藩奉旨兴办团练,保卫乡里。为确保首战必胜,他顶住了咸丰数次催促出兵的压力,又眼看着好友江忠源和座师吴文镕孤立无援命丧黄泉,苦心经营练兵两年,信心满满奔赴前线,谁料首次出击就遭遇了“靖港大败”,曾国藩跳水自杀未遂被部下救起。

好不容易重整旗鼓攻占了武汉,结果第二年立马又被翼王石达开杀了个“湖口大败”,曾国藩再次自杀未遂,然后就被石达开围困在南昌城里吊打,如果不是在最后关头石达开被洪秀全调走回援南京,可能曾国藩也就止步于此了。解围已经不易,还被江西地方官场排挤,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清末一代权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一生是我看过最励志的故事

指挥湘军

本想借着给老父守孝要挟咸丰给个巡抚实现军政合一,谁知咸丰顺坡下驴让他安心守孝三年,干脆连兵权都给他解了。

至此,奋斗了大半生,时年46岁的曾国藩一无所有回到原点,在湘乡老家闭门思过。经过一年多的大悔大悟,痛改自己前半生“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的毛病,回到官场后判若两人,变的和气谦虚,懂得人情世故,在坚守自己原则的前提下,终于在官场中也混的如鱼得水了。就这样,年近半百的曾国藩完成了自己的“中年变法”,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二次出山的曾国藩接连收复安庆等地,军势大振,太平天国则由盛转衰,此消彼长,终于在复出六年后,湘军攻破南京城,剿灭了太平天国,建立了晚清第一大功。曾国藩受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走上了人生巅峰,时年53岁。

四、总督时代-兴办洋务(49岁-61岁)

虽然早在1860年,曾国藩就已经受命署理两江,但在攻破南京以前他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军事,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曾国藩开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负,整顿吏治,救百姓于水火。在晚清的国际形势下,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带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兴办新兴企业,翻译书籍,选派留学生,徐图中兴。1868年因为在剿捻中首倡河防之策有功,调任封疆大吏之首的直隶总督,但在随后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因主张向法国道歉,处死闹事人员,结果从太后皇帝到朝廷、民间都大为不满,甚至背上了卖国骂名,导致曾国藩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回任两江后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清末一代权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一生是我看过最励志的故事

曾国藩语录

总结曾文正公这一生,他受尽了各种挫折和磨难,却在不断的自省中越来越强大,他天资平平,遇到挫折也会像普通人一样低落甚至自杀,但是凡杀不死他的都会让他更强大,最终逆袭成一代伟人。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一个资质平庸的普通人如何靠自身持续努力,成就不世之功业,“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