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口腔潰瘍你瞭解嗎?

複發性口腔潰瘍

複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口腔黏膜發生小而疼痛的潰瘍,屬中醫“口瘡”、“口糜”、“口疳”的範疇。


複發性口腔潰瘍多見於中年婦女,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病程長,反覆發作。

複發性口腔潰瘍你瞭解嗎?

臨床表現為:

口腔黏膜反覆出現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潰瘍,局部灼熱疼痛。且潰瘍多數是散在性分佈在容易活動的黏膜區域,常常疼痛難忍令患者寢食難安。對患者身心危害較大。


【病因病機】

本病多與精神緊張、內分泌失調、營養缺乏、感染、遺傳、免疫功能異常、消化系統疾病等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外因以熱毒為主;內因多為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勞倦所致。


口瘡雖生於口,但與內臟有密切關係。中醫學認為,脾開竅於口,心開竅於舌,腎脈連咽系舌本,兩頰與齒齦屬胃與大腸,任脈、督脈均上絡口腔唇舌,表明口瘡的發生與五臟關係密切。《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口瘡之火,不獨責之於心。平時憂思惱怒,嗜好菸酒咖啡,過食肥甘厚膩,均可致心脾積熱、肺胃鬱熱、肝膽蘊熱,發為口瘡多為實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發為口瘡多為虛證;年老體弱,勞倦內傷,損傷脾胃,可致中焦樞紐失司,上下氣機不通,上焦之陽不能下降,下焦之陰不能上行,心火獨盛,循經上炎,也可發為口瘡,此多為虛證。

【治療方法】
治療口瘡要分虛實,辨臟腑,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療效。口瘡臨床見證頗多,其中以心脾蘊熱和虛火上炎最為多見。若患者是青年,口瘡劇痛,猶如火灼,便幹尿黃,為實熱實火,治當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為主;若患者年老體弱,或女子血虛之體,口瘡隱隱作痛,咽乾舌燥,煩熱或五心煩熱,舌紅少津,為虛熱虛火,治宜養陰生津,清降虛火。

複發性口腔潰瘍你瞭解嗎?


一、分型論治
1.外感時毒 口瘡多發於外感後1~2天,伴有外感症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慄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
治法:清熱解毒,健脾化溼。
2.心脾蘊熱 症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口臭牙齦腫痛,伴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瀉火,盪滌胃熱。
3.脾腎陽虛 症見口舌生瘡,潰瘍面色白,周圍不紅,數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溫,口乾喜熱飲,腰背痠痛,尿頻清長,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
治法:溫補脾腎,引火歸源。
4.脾胃虛弱 症見口舌生瘡反覆發作,瘡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氣短,不思飲食,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健脾化溼。

複發性口腔潰瘍你瞭解嗎?


5.虛火上炎 症見潰瘍顏色鮮紅,數量多,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晝輕夜重,伴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眩暈耳鳴,腰膝痠痛,咽乾口燥,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清心安神。

複發性口腔潰瘍你瞭解嗎?


6.血虛陰虧 症見口舌潰爛多發生於月經前後,伴月經先期量多,五心煩熱,口乾喜飲,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無力。
治法:養血益陰,潛降虛火。
二、經驗方
1.瀉心療瘡湯:功能清熱瀉火,生肌療瘡。用於心脾熱盛,肌腐生瘡。表現為舌尖、舌邊、舌面,或齒齦,或兩頰部口瘡反覆發作,潰瘍表面覆蓋黃苔,中間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紅腫熱痛,口苦口臭,心煩燥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滑。


2.滋陰療瘡湯:功能養陰生津,滋陰降火。用於肝腎不足,虛火上擾證。表現為口瘡反覆發作,疼痛不堪,潰瘍表面覆蓋白苔,中間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紅,氣短乏力,煩熱顴紅,口乾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紅苔少或有裂紋,脈略細數。

複發性口腔潰瘍你瞭解嗎?


【預防與護理】
1.預防
本病預防尤為重要。在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

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③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著急

。④注意生活起居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戒除菸酒,堅持體育鍛煉,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⑤婦女經期前後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以減少口瘡發生的機會。

總結:請讀者朋友們切勿妄加辯識定論,勿對號入座,徒增煩勞,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健康的一大體現,如若有任何疑問,都可在下方提出,我將竭盡所能為您答疑解惑!


2.護理


複發性口瘡患者應避免精神緊張,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暢是治療口瘡的關鍵,口瘡患者服藥後二便通暢,火熱下行,引起口瘡的實火與虛火隨二便排出,口瘡自然會癒合。

總結:以上口腔潰瘍就的健康狀況,請讀者朋友們切勿妄加辯識定論,勿對號入座,徒增煩勞,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健康的一大體現,如若有任何疑問,都可在下方提出,我將竭盡所能為您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