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中東戰“疫”大考 經濟面臨多重挑戰

新華社開羅4月8日電 財經觀察:中東戰“疫”大考 經濟面臨多重挑戰

新華社記者閆婧

近期中東地區新冠確診病例人數不斷攀升,各國繃緊神經。受疫情影響,中東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經濟下行壓力大增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呈現萎縮之勢,中東多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大增,經濟衰退風險不容小覷。

由於採取“封城”、宵禁等防控措施,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非石油經濟活動3月明顯放緩。根據英國市場調查機構IHS馬基特公司發佈的數據,3月沙特PMI降至42.4,環比大幅下降且跌破50,即跌至“榮枯線”之下。阿聯酋PMI則從2月的49.1下滑至3月的45.2,連續第三個月下滑。

參與調查的沙特和阿聯酋企業認為,商業活動減少與疫情密切相關,邊境管制帶來外貿驟減,而需求疲軟和供應鏈中斷則導致非石油部門新訂單減少、供應商交貨延遲。此外,國際油價大跌令中東地區產油國財政收入銳減,財政支出減少與非石油部門經濟活動收縮給產油國帶來雙重衝擊。

對中東大國埃及來說,經濟增長前景同樣不容樂觀。埃及PMI從2月的47.1降至3月的44.2。此外,旅遊業是埃及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因疫情原因國際和國內遊客大幅減少,旅遊業不振對緩慢復甦中的埃及經濟打擊不小。

確保基本物資供應

為對沖關店和邊境管制帶來的影響,中東地區國家正採取措施確保基本物資供應。科威特主管工商業事務的高官哈利德·魯贊此前呼籲在海灣國家之間建立糧食安全網絡,以確保獲取充足的糧食供應。

作為應對疫情影響的預防措施,中東人口大國埃及前不久宣佈,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出口。埃及貿工部稱,此舉是政府批准的全面經濟計劃框架內措施,保證埃及商品特別是基本商品供應。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表示,應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暢通,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專家指出,中東地緣政治複雜,局勢長期動盪,有些地區民眾流離失所,加之疫情嚴重衝擊經濟,確保本地區糧食安全不容有失。

勞動力市場承壓

對本地區產油國來說,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將讓勞動力市場承壓。海灣阿拉伯國家對外籍勞務依賴程度較高,外籍工人不僅是勞動力,也是重要的消費群體和稅收來源。以科威特為例,該國有350萬外國工人,油價暴跌後預計未來幾周將有大量外國工人離開科威特,既衝擊了勞動力市場,也一定程度上侵蝕了消費。

對埃及等不依賴能源的中東國家而言,製造業競爭力不足,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壓力。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這些國家將面對極為棘手的就業問題。

據中東媒體報道,科威特近期宣佈將讓1.7萬名在該國教育系統工作的外國教師回國。外籍勞務人員能否重返崗位,還要看疫情形勢和經濟復甦情況。

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本月初預計,疫情將導致阿拉伯地區新增貧困人口830萬。該機構的一份報告還顯示,疫情將讓2020年阿拉伯地區損失超過17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增加1.2個百分點。(參與記者:李良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