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民間傳說——寒露時節話蕎麥

寒露節氣的傳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寒露。關於寒露,還有一句俗語,叫:“寒露養麥收到家”。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寒露時節話蕎麥

那麼,寒露和蕎麥又有什麼關係呢?

據說,寒露是古代一戶窮苦人家的老來子。他為人忠厚,有幾分憨傻之氣,長到20歲,還沒有成親。不過,寒露的莊稼活兒幹得特別出色,也因此常常受到村裡人的誇獎。

寒露的父母年事已高,他們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夠聰明,就想給他娶個能當家的聰明妻子。經過多方打聽,老夫妻看中了一個叫蕎麥的窮若姑娘。蕎麥長得好看,人也特別聰明。寒露的母親為了考察蕎麥,帶著幾尺布前往蕎麥家,託她用這些布做一件長衫、一件短衫和一塊床單。蕎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三天後,寒露的母親登門時,蕎麥遞給她一件針腳細密的長衫。寒露的母親故意說:“可是我讓你做的是三件啊!”蕎麥拿過長衫,笑著往身上一比:“長衫。”她又將長衫的底邊折了起來,說道:“短衫。”最後,她將長往床上一放:“床單。”寒露的母親十分滿意,不久就來下了聘。而蕎麥也看中了寒露的人品。沒過多久,寒露和蕎麥就成親了。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寒露時節話蕎麥

又過了幾年,寒露的父母都去世了,只剩下小夫妻兩人。蕎麥在家中織布,寒露幹完農活就拿著布到集市上賣,日子過得也算紅火。

這天,寒露揹著蕎麥織好的布,騎著馬準備到集市上去賣。路上,寒露遇到了一個秀才。那秀才見寒露長得憨憨的,認定他有點缺心眼兒,就想捉弄寒露一番。於是,他對寒露說:“老鄉,我遇到點急事,你把你的馬借我騎一下吧。”

聽秀才有急事,寒露沒有猶豫,下馬就將韁繩遞給了秀才,說:“你叫啥?家住在哪裡啊?等你用完馬我好去牽。”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寒露時節話蕎麥

秀才騎在馬上,笑著說:“行,那你聽好了:我姓你所贈,日月本是名。住在半空中,月亮落村中。”說完,他立即騎馬離開了。

寒露賣完布回到家,將路上發生的事告了蕎麥。養麥低頭想了一下,然後說:“騎走馬的人叫馬明,你明天翻過大梁山,去山西坡半腰上的那個村裡找就行。”

第二天,秀オ看到前來找馬的寒露大吃一驚:“你是怎麼找到這兒來的?”

寒露說:“我妻子告訴我的。”

秀才暗想:“沒想到這個傻傢伙的運氣還挺好,娶了個聰明熄婦兒。”這時,他又想到了個歪主意,便對寒露說:“你把馬騎回去吧。為了感謝你借馬給我的這份情,我給你的妻子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幫我給她帶回去吧。”

寒露騎馬回到家,十分開心地將馬明的禮物遞給養麥。養麥打開包一看一棵蔥、一朵花、一個大南瓜。蕎麥氣極了,她知道秀才這是在嘲諷她:聰明一朵花,嫁個大傻瓜。怒火攻心的蕎麥因此落下了病根,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蕎麥的死令寒露十分傷心,他隔三岔五就到蕎麥的墳前看望蕎麥,哭泣一場。後來,在蕎麥的墳前竟然長出了一棵小苗——紅色的杆,綠色的葉,看起來十分好看。在寒露眼淚的澆灌下,小苗很快瘋長起來,開出了白色的花,最後還結出了稜角分明的果實。寒露念妻心切,就為這果實取名為“蕎麥”。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寒露時節話蕎麥

蕎麥的種子被寒露種在自家地裡,第二年就長出一大片。看著這些生長著的蕎麥,寒露就覺得好像看見了妻子。一年又一年,寒露就藉著這生長的蕎麥,寄託著自己的思念之苦。最後,寒露就在這重重的思念中也去世了。

後來,人們發現,每逢寒露去世的那天前,蕎麥就會成熟。大家都說,這是因為寒露、蕎麥夫妻情深的緣故。於是,人們就把寒露死去的那天定為“寒露節”。而養麥因為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也因此得到了普遍種植。

其實我國種植蕎麥的歷史悠久,早在距今3000年前就被《神農書》收錄記載。蕎麥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養生功效,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吃蕎麥的習慣,尤其以蕎麥餄絡最廣為人知。如陝北的羊肉餄絡、甘肅的漿水餄絡等,品種眾多。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寒露時節話蕎麥

還有,蘭州的牛肉麵有一種獨特的面型——蕎麥稜子,這種面型可能只有生活在甘肅的且常吃牛肉麵的人知道。建議外地遊客在麵館點餐時可以嘗試一下,不過最好選擇食客較少的時候點“蕎麥稜子”,因為這種形狀需要拉麵師傅用雙手拇指外側同時擠壓面劑,形成三角柱狀才可以拉扯,相對其他面型稍微費點功夫,同時這也是考驗拉麵師傅技術的一種方式。

【馬上國慶節了,祝大家國慶快樂,身體健康。出門多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