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的企業還能活嗎?

有句俗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今天,這句話是給我們的最好提醒。

思考

不要用僵化的思考模式限制自己的認知,不要做線性思考和簡單的歸納思考。世界本來也不是線性發展的,那年非典3個月就過去了,和這次武漢肺炎什麼時候能過去沒有任何的必然關係,雖然都是冠狀病毒。也許3個月,也許6個月,也許會更久。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基本的有效控制之前,任何可能性的結果都會發生。

就像我們做企業,去年銷售收入增長了30%,今年能增長多少和去年實際增長了多少幾乎沒有必然的關係,或許還會是30%,或許是不增長甚至下滑,也或許可以是50%,任何可能性都有。雖然因為業務的關聯性我們也會本能的去做一些簡單的線性思考,但是,這種思考適用的前提是外部環境的穩定和需求的穩定。但是今年,外部環境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簡單的線性思考完全不足以讓一個企業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認知

我們不是醫學或者病毒學方面的專家,我們並不能從專業的角度去判斷事態的發展趨勢,我們只能通過我們能瞭解到的相關信息做綜合分析和判斷,然後回饋到我們的企業決策上。此次病毒的肆虐對我們的企業造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影響是皮肉之傷還是傷筋動骨,目前還無法做最終的判斷,但受傷是一定的了。

我們要在認知層面有足夠的寬度和前瞻性,而不是盲目信任和樂觀。或許很快變好,迴歸常態,這是最好的;或許需要很久,我們都傷了元氣,這是最差的。所以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充足的準備。因為我們只有提前做了規劃,提前進行了各種資源的配置,才能夠確保有了機會的時候我們有能力和條件把握住,而面臨最壞的結果時我們能承受的住,能活著,然後等待春暖花開的季節。

大事

求生是一切生命的本能,企業也一樣。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才有未來,才能談情懷、談夢想。因為經濟下行,我們民營企業的日子本來就很艱難,現在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我認為我們的企業目前的首要戰略就是活著,活著是企業的頭等大事,哪怕活的窩囊,活的煎熬,活的痛苦,只為有朝一日的翻身和重生。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提前算計到並做好規劃。這是我給大家寫這樣一封信的主要目的。

在非常時期,我們要更理性、更冷靜的去看待當前的問題,不要有任何的偏見和情緒,要為自己的企業做好應對各種不確定未來的準備。也許你並不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會有多嚴重,也不認為自己的思考不夠冷靜和理性,那也沒關係,這封信其實也只是給大家一個思路和建議,讓大家在規劃今年的業務時能多一份參考。

減少支出,儲備資金。在假設最壞的情況下去控制一切不要的開支,特別是固定支出,比如降低人工費用支出,降低房租支出,該退租的就退租,能外包的就外包。儘量減少資金的支出,儘量儲備多一些的資金,才有能力去應對可能要來的寒冬。象棋中有“棄車保帥”的戰術,動物中有斷尾求生的方式,人在極端情況下也有斷肢求生的決絕,我們做企業也要有這樣的認識和行動。

照顧好家人和員工。讓家人和員工遠離易感人群,減少到公共場合的機會。員工返工上班時,對於沒有條件乘坐私家車的員工,路途又不算遠的,可以用公司的車輛去接他們回來上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帶來的病毒傳播危險。如果路途很遠,可以暫時不回來上班,利用互聯網在家上班,等待疫情穩定。還要提醒員工儲備更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因為未來食品很有可能會漲價或緊缺。

不要擴張。除非你已經儲備了至少能夠生存2年的現金,否則不要擴張,不要貪圖眼前的小便宜而因小失大,先低調活著,養精蓄銳,將來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發展。

突圍

環境變了,就要儘快去調整戰略,這是企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此次疫情受影響最大的是完全靠線下業務生存的傳統企業,現在就要考慮如何能儘量全轉移到線上去。在太平時期,我們沒有今天這樣的壓力和機會,所以我們安於已經習慣和熟悉的業務中,現在有了不得不面對的壓力,我們就必須要全力以赴去做改變了,不然就是死路一條。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是客戶在哪裡,我們就要去哪裡。比如餐飲企業,特別是中高檔的餐飲企業,完全靠線下的業務生存,是否可以去做外賣以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群對飯菜的需求?

其它的傳統企業以及旅遊企業,國內業務不能做了,是否可以考慮去做國際業務?我們要相信,國際業務要比我們想象的大,更要相信我們的生存能力,相信有需求就有市場。

不要認為自己不行,還沒開始打仗就繳械投降。只要想去做,就能找到辦法,有句很俗的話“活人不會被尿憋死”,但是話俗理不俗。

儲能

如果這次疫情對你的企業影響不大,那你是非常幸運的。即便如此也要像動物過冬一樣儲備食物、少活動。要“廣積糧,緩稱王”,儲備、培訓足夠的人才,儲存儘可能多的現金,等待春天,而不是沾沾自喜,劇烈運動。

切忌盲目擴張和投資,除非你有足夠多的現金。但是,無論怎樣,這個時候都是需要謹慎的,都要充分考慮未來的極大的不確定性。

貢獻

每一個企業都是推動社會有序運轉的一份子,我們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需要唱高調,在非常時期,我們只需要讓自己活著。

我們民營企業的體量大多不大,而且原本就生存環境惡劣,但是我們卻承載著維持、修復和繁榮整個社會有序和良性運轉的使命,特別是非常時期,所以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充足的準備,讓自己活著,就是我們對社會最大的貢獻,而最直接和看的見的貢獻就是不會有大批員工失業,不會把員工推向社會。

祈願疫情早早遠離我華夏大地,祈願我們每一位朋友和家人都安康,祈願我們的企業經歷這場劫難後都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